首页 > 职业发展 > 正文

首份本科教育“国家报告”出炉:我们离一流本科教育还有多远?

2017-10-17 09:35:20  来源:软科

摘要:10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这是我国首份专题性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报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同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家团队联合研制。
关键词: 本科教育
\

  10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这是我国首份专题性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报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同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家团队联合研制。
 
  报告聚焦“本科教育”这一高等教育质量的着重点和发力点,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全面回顾我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精确研判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准确分析影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展示了我国本科教育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之间的差距,以此为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引导大学重新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本科教育做大做实
 
  截至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达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达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为高校增长最重要的主力军。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规模405万,在校生规模突破1613万,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突破374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数据显示,2005-2015年十年间:
 
  本科院校数量持续增加,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向高位平移。
 
  普通本科高校从701所增长到1219所,增长率73.9%。本科高校与专科高校占比从39.1%与60.9%分别调整至47.6%与52.4%,普通本科高校数量已逼近专科高校,占到全国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
 
  本科教育在学规模平稳发展,教育公平进程加速。
 
  全国本科招生数(含成人和网络教育)从352万人增加到566万人。在本科招生结构中,普通本科招生占近70%,网络本科和成人本科招生占30%。普通本科招生数占高考录取人数比例从46.9%增加到55.6%。
 
  高校在校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从1562万人增加到262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数从849万人增长到1577万人,所占比例从54.3%增加到60%,本科生规模已经超过专科生,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本科毕业生数稳步增长,人力资源供给充足。
 
  全国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从1613人增加到2524人。全国本科毕业生(含成人和网络)从241万人增加到520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毕业生数从147万人增长到359万人,十年来本科累计毕业生达到2853万人,相当于增加近三年的城镇就业人口。本科毕业生占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从22%增加到47.2%。本科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新增人力资源的最重要发动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本科专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社会适应性向好。
 
  从分科类招生结构看,管理学、工学、艺术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呈上升趋势;外语、法学、理学以及师范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呈下降趋势;文学、历史学、哲学、农学、医学类专业招生数占比基本不变。招生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工学(34%)、文学(19%)、管理学(18%)。
 
  从在校生结构看,工学、文学、管理学、艺术类专业在校生呈上升趋势;师范、理学、外语、法学类专业呈下降趋势;医学、教育学、农学、历史学变化不大,哲学类专业趋于边缘化。在校生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工学(33.3%)、文学(18.8%)、管理学(18.5%)。
 
  从毕业生结构看,工科类专业略有下降后又回升,并始终维持在30%以上的比例;文学、管理学、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呈上升趋势;师范、理学、法学、农学类专业呈下降趋势;医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专业基本维持不变。
 
  教学条件大盘点
 
  盘点一:教学条件怎么样?
 
  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保障教学建设先行地位。
 
  截至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支出18144元,是2005年5376元的3.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2%。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财政公用经费支出8280元,是2005年2238元的3.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
 
  教学经费占教育经费超1/3,保证日常教学基本运行。
 
  根据2015年全国9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监测显示,各校累计教育经费3578亿元,其中教学经费累计1239亿元,教学改革专项经费221亿元。校均教育经费为39403万元,其中教学经费13647万元,教改专项经费2432万元。普通高校教学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比例平均为34.6%,其中“211工程”高校占比最高,之后依次是独立学院、普通老本科高校、“985工程”高校和新建本科高校。
 
  盘点二:师资队伍知多少?
 
  教师数量持续增长,生师比达到合格要求。
 
  从数量上看,1995-2015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06.5万人增加到236.9万人,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扩招后高校生师比迅速攀升的现象得以缓解,从2006年至今,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保持在17.5左右,总体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合格要求。
 
  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生学历比例超过一半。
 
  2010—2015年短短五年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从20万人增加到33.8万人,具有硕士学位人数从46.3万人增加到56.9万人,具有硕、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从48%增加到58%,“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具有硕、博士学位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88.9%和87.2%,接近发达国家高校平均师资水平。
 
  职称结构不断优化,中高级职称占据较大比例。
 
  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从52.6万人增加到65.9万人,比例增长了3.6个百分点,中级职称人数从51.7万人增加到62.8万人,比例增长了2.3个百分点,“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均超过60%。
 
  教学条件大盘点
 
  盘点三:课堂教学说喜忧。
 
  加大课程开发力度,课程资源满足基本教学需求。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累计开设课程101万余门。其中“985工程”高校校均开课3057门,“211工程”高校校均2284门,普通老本科高校校均1837门,新建本科高校校均875门,独立学院校均769门。
 
  从生均占有课程数看,各高校生均占有课程门数平均为0.09门,占有课程门次数平均为0.25门次。“985工程”高校生均占有量为0.13门(0.31门次),其余类型高校为0.11门(0.28门次)。
 
  从开课的比例结构看,各高校开课门数中,专业课数量占比达到87%,公共必修与公共选修课占比分别为7%和6.4 %,仅“985工程”高校公共选修课占比达到10.7%,这说明我国本科高校总体上仍沿袭了较强的专业教育模式。
 
  加强课程师资配备,巩固教授上课制度,引导教师投入教学。
 
  根据2015年全国787所高校教学状态数据监测显示,各高校累计投入教师686554人参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课累计投入456656人(占全部任课教师 数66.57%),公共课累计投入229298(占全部任课教师数33.43%)。其中教授84657人,副教授186565人,教授占任课教师比例为12.3%,副教授占比为27.2%,副高以上占比达到40%,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
 
  强化课堂质量评估,初步建立起评价机制。
 
  根据2015年924所高校教学状态数监测显示,95.8%的高校(885所)实施了学生评教,76.7%(709所)实施了同行评教,82.5%(762所)实施了专家评教。
 
  从评教课程覆盖率看,学生评教覆盖了92.5%的课程,同行评教覆盖率68%,专家评教覆盖率48%。校内学生评教优秀率达到76%,优良率达到97%;校内同行评教优秀率达到67%,优良率达到95%;校内专家评教优秀率达到48%,优良率达到91%;校外专家评教优秀率(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数据统计)达到35.8%,优良率达到78%。
 
  尽管取得了诸多进步,但是同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相比,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总体状况仍存在不少令人担忧之处。例如,大班上课现象仍比较普遍,课堂教学“单声道”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扭转,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迟缓,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评价的多元性和信效度还需要提高等等。
 
  吹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本科教育的“集结号”
 
  展望2030,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报告也开出了“药方”。
 
  一是贯彻“立德树人”总要求,实现本科教育目标的三个战略性转变,包括向素质性目标转变、向主体性目标转变、向培养具有全球责任的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目标转变。
 
  二是确立“教学学术”理念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制度重建营造重视教学学术、重视教学中心地位的学校氛围与环境。
 
  三是聚焦学生和学习,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落实落细等方面精准发力。
 
  四是切实加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改变以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突出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中心地位,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硬通货”,从根本上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彻底解决科研排斥教学甚至压制教学的问题。
 
  五是注重质量文化建设,形成“内源性”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内生机制,形成自下而上重视本科教育教学的动力,改变单纯依赖自上而下行政驱动的局面,是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