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发展 > 正文

你得离“有趣”的人远一点

2018-03-12 10:37:37  来源:任小酒 LinkedIn

摘要:“这年头, 盛行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你是一个有趣的人。” 比美丽更有内涵,比学术更多风趣。 我也一度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为此,尝试去上了瑜伽课,去体验烘焙,去练习摄影,去走了很多的国家。 照片发在朋友圈里,似乎终于获得想要的肯定:你好有趣啊。
关键词: 你得离“有趣”的人远一点
当“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前段时间,公司出于高品质考虑,聘请了一位英国顶尖豪宅设计大师Matthew。
 
两周前来上海考察项目,出于工作需要,我兼任了他的贴身翻译。
 
在工作闲暇时,我便和Matthew闲聊起来。
 
“你不工作的时候,会做哪些事情呢?”我特别好奇大师的日常。
 
Matthew想了一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工作的时候可能陪家人多一些。”
 
“会去尝试一下旅行?或者健身?”大师生活怎么可能这么单调,我不甘心地追问。
 
“比较少,去其他国家往往主要也是工作需要。”Matthew的回答让我很意外。
 
一来二往中我发现,在他的生活当中似乎除了工作便是家人,既没有走出世界去看看,也没有过多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这,这不是个无趣的人吗?
 
而“有趣”不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吗?
 
我有点犹疑,因为内心当中依然抵挡不住想要将我个人最高的评价给予他。
 
并不因为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而是他对于专业无限的认真投入,是他对于细节的一丝不苟,更是他对每个人的礼貌谦逊。
 
内心不禁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做个“有趣”的人真的那么重要吗?
 
有趣从来都不是
评判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王小波曾经在《三十而立》中写过母女间这样一句话:
 
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要有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我爸爸这本书无聊之极,叫她懊悔当初怎么挑了这么一本书看。
 
而这句话,后来被演变成为传遍朋友圈的语录:一辈子那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这句话使得千万少男少女心目中的“有趣”二字,无比崇高。
 
朋友Lydia曾经激动地告诉我,她在参加一次行业领袖论坛时候,遇上了心目中的“男神”。
 
这个男生谈得上有趣:不仅开口能跟你谈得了艺术政治,还能定期跑个马拉松,去过的国家更是不少。
 
Lydia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爱:这么有趣的人,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一定会很精彩。
 
这样的美好,确实持续了一段时间,常会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他们最近又到哪里旅行。
 
可惜好景不长,半年之后,Lydia便抱怨起来:宁愿瘫在办公室的座位上休息,也不想回家见“男神”。不用一辈子那么长,才一年都已腻烦。
 
有趣的两个人都失去了新鲜感后,暴露出来更多的是人本性的无聊和缺点。
 
毕竟,再怎么有趣的人,都是有额度的。
 
依靠“有趣”,的确可以迅速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然而这种吸引更多的是一时的新鲜感。
 
新鲜感永远只是短暂的,相处到最后会发现人和人其实相差无几。
 
使两个人长远走下去的,从来都不是“有趣”二字能做到的。
 
意外的惊喜固然可以产生瞬间的荷尔蒙,但是一个人的认真、有责任感等品质,不比“有趣”更重要吗?
 
警惕“伪有趣”
真正的有趣都是有所沉淀
 
 “有趣”,在继“文艺青年”、“情商高”等之后,成为下一个被玩坏的词语。
 
社交网络中时常见到,身边有太多的人已经将“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作为自己的签名。
 
在有这些人中,不乏今天在朋友圈健个身做了不怎么标准的二十个深蹲;明天体验做咖啡拉了什么都看不清的图案;后天买了乌克丽丽,幻想秒拍中自己美丽的自弹自唱。
 
满满都是对自己已然成为“有趣”的人自信感。
 
你所谓的有趣不是一种丰富,仅仅是一种热闹罢了。
 
当“有趣”成为一种评判标准,太多人换上了“伪有趣症”。
 
 “伪有趣”空有一副看似有趣的皮囊,没有撑得住的大梁。
 
就像是家长们为了面子,多交些钱送孩子出国混上个留学生的名号,回国以后发现该没有的能力一样没有。
 
面子上的好看永远是器物表面最薄的那层金子,徒落了个装饰的虚名。
 
《飘》当中有两段瑞特船长对于斯佳丽有趣的定义:
 
我喜欢你就喜欢在这等地方!我平生见过的女人,唯有你心眼儿直,看事情讲实际,不会装腔作势,满嘴的罪恶啦、道德啦,把问题全搞混了。
 
换了别的女人的话,准是一听先晕过去,回过神来叫我滚蛋。
 
你是这样漂亮,没用的本事样样精。可惜漂漂亮亮、多才多艺,又都是像你一样百无一用的女士,这世上也是再多的是。
 
对,我是不爱你。但是我又非常非常喜欢你——因为你的良心富于弹性,你自私而又不屑加以掩盖,你为人精明而又讲究实惠。
 
瑞特船长指出的不仅仅是斯佳丽发自内心的有趣之处,也同样指出了“伪有趣症”的问题所在。
 
太多人眼中的“有趣”不过是贴上了一些标签,然而那些标签更多的是装腔作势,不讲实际。
 
“伪有趣”的人做的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表达的不是自己内心的情感。
 
总有山穷水尽的时候,“有趣”就变成了劣势。
 
木心老先生近些年很受到读者们的追捧,他可是真正可以被称为“有趣的人”:
 
写个文章便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并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画了个画,便成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0世纪第一位中国画家的画作。
 
这种有趣是怎么换来的呢?
 
木心先生曾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有趣从来都不是一味的填满。
 
真正的有趣,都是生活和时间大浪淘沙后所沉淀下来的,它不是对潮流的一味追捧和贴标签。
 
祝你我都不要被一时的“有趣”所蒙蔽。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