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 13:41:10 来源: 我是超级面试官
他的同事关系,是不是正能量?他可以做一个测试。先在本子上写下5个场景,例如,写报告、见客户、住酒店、等飞机、听讲座。再为5个场景,各自虚构一个成功事件,和一个挫败事件。例如,写报告的成功事件,是写了一份行业报告,观点深刻、方法可行、同行转载。写报告的挫败事件,是数据不准、观点不新、步骤不对。
等他有了5件成功事和5件挫败事,就可以找机会和同事说他的成功和挫败。一对一的时候说,每天对每个同事只说两件,上午说了成功,下午就说挫败,说完之后做记录。用这个方法,把他身边的同事,包括上级、下级,全部测一遍。
测试是把同事分成两类,一类是负能量的同事,他说成功,这些同事都没兴趣、没反应;他说挫败,这些同事都认真听,边听边问他挫败的细节,听完还语重心长地指点他。另一类是正能量的同事,他说成功,同事和他一起开心,饶有兴趣地问细节,还拿纸拿笔做记录;他说挫败,同事皱着眉头听,听完就完了,没有探究的兴趣。
测试完了,统计一下,如果负能量的同事超过一半,他应该换一家公司。因为呆下去的风险很大,他可能会失去一项宝贵的心理特质:预设欣赏。
预设欣赏,是一种心理准备,如果某人时刻准备着,去发现别人比他强的地方,并希望能深入了解,别人为什么比他强,这种心理状态就是预设欣赏,定义如下:对客体比较优势的持续参照。
客体比较优势,是以“我”为主体,别人为客体,别人比我强的地方,即客体比较优势。如果某人相信,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不论身份地位,都在某些方面比他强,那他每次与人交往,都是在淘金,因为他相信能从别人身上淘到金子,他也会因此真的淘到金子。
如果他不希望、不相信、不承认别人也有比他强的地方,他和人打交道就会挑刺。挑刺的后果,是他的榜样和偶像,只能是遥远的成功人士,他听过成功人士的故事,看不到成功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的方法。离开了具体的方式方法,成功人士无法学习,只能崇拜。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富贵在天、人各有命?因为找不到成功的方式方法,只能听天由命。
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借助同事的预设欣赏。如果某人对同事说,他做了一场成功的报告,同事两眼放光地问细节,问他第一句话说什么、为什么、听众的反应是什么,他的观点是什么、观点是怎么想出来的,同事一边问一边做记录。这样的同事就是他的正能量,能帮他召回成就感,还能帮他梳理成功的方式方法。
同事的收获是什么?是他的回报,下次同事有成就感,他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同事,如此一来,他们互为正能量。如果公司里这样的同事很多,方方面面的高手,都把成功的方式方法梳理出来,他们就会发现,成功有方法、有技巧、有过程。这个发现,能让他们远离虚荣、摆脱迷信。这家公司的文化,也会变得稳健务实、积极向上。
这样的文化一旦形成,任意一个年轻人走进公司,都会去寻找成功的方式方法,假以时日,年轻人会成为某个领域里的高手。这样的文化,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在有些公司里,欣赏他人被视为懦弱,颐指气使才是强者。年轻人进入这样的公司,会不自觉地学会挑刺,假以时日,会成为虚荣迷信的挑刺的高手。而且,年轻人不觉得失去了什么,也不知道失去了什么。仅仅为了一份工作,就错过了预设欣赏,实在是可惜。
公司的文化,是不是金手指,前面那个测试能测出来。某人在测试同事的时候,也要测试一下自己。以后听同事说话,听完要记录他自己的反应,如果他是忽视成功、关注挫败,那他就是别人的负能量,就算换一家公司,他对人际关系的贡献还是负数。因此,他不必急着换工作,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应该天天训练自己。
再听同事说话,他应该放下手中的一切东西,看着同事的眼睛,同事说成功,他就跟着一起开心,还追问细节,问同事当时的想法和做法。同事说话的时候,他不能打断,引导同事往下说,让同事每次说话都能说30秒以上。追问两次之后,拿出本子来做记录,记录同事的想法和做法,记录之后请同事确认。同事跟他说挫败,他就皱着眉头听,不接茬、不追问。像这样训练3个月,把自己训练好了,再换一家公司。
热恋中的情侣,也要测试一下。如果某人找了一个负能量的情侣,他们就应该坐下来,很严肃地谈一谈,因为情侣的人际习惯,可能会影响未来孩子的一生。假如父母对孩子也是忽视成功、关注挫败,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会下意识地找挫败。这个找挫败的倾向,有三分之一的机率变成孩子的人格特质,使得孩子用一生的时间去找挫败。
公司要弘扬正能量,应该从招聘做起,在面试中测试预设欣赏,并优先选择这样的候选人。每选对一个,公司的正能量就会增加一分。
测试预设欣赏,可以做“优点发现测试”,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引导:请说说你三个同事的优点。第二个问题是测试:这三个同事的优点,你是怎么发现的?候选人回答第二个问题,要能说出发现优点的情景,同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是优点。如果描述有感受、有动作、有互动,表明候选人具备预设欣赏特质,能为公司的正能量加分。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