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发展 > 正文

这个职业发展规律,2000多年前就被他给讲透了

2018-09-29 09:42:54  来源:向阳生涯职业规划

摘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孔子描述自己生涯发展的名言,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他以十年为一阶段,道出了在人生不同时间点里的重心。
关键词: 职业 发展规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孔子描述自己生涯发展的名言,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他以十年为一阶段,道出了在人生不同时间点里的重心。在此之后,这句总结了人生发展普遍规律的名句,也成为了很多人衡量自己人生阶段的标准。
 
  站在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孔子可以说是最早对于生涯发展规律做出总结的人。我们一直致力于把握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原来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他老人家所洞悉。
 
  恰逢今天是孔子诞辰2569年纪念日,不妨借圣人之名,来聊聊圣人之言,看看对于我们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否也有帮助。
 
  01
 
  15岁时“志于学”的目标驱动
 
  人无志而不立,孔子最终能成为圣人,和年少时立志于学密不可分。强烈的目标感驱动着他修书立传,广招学子,周游列国,以期自己自己推行仁政的建议能被国君采纳,实现自己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
 
  “志于学”对于孔子来说,是强烈的目标感与使命感,《论语》的开篇句首,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一个“学”字对于孔子的整个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从如今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志于学”贯穿孔子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他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职业锚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因此孔子在之后的职业生涯里的种种“不知疲倦,乐以忘忧”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02
 
  内生涯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虽然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被盛赞“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但他本人的职业生涯并不一帆风顺。
 
  自己的祖国鲁国内忧外患不断,自己的外生涯频频受挫,到后来周游列国也不过是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之举。所以年过三十,已经小有盛名的他对于外部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内外生涯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因此,三十而立,他选择的“立”,是有教无类,广招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让自己从内生涯先立起来。与此同时,他还修著《诗》、《书》、《礼》、《乐》等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也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去。
 
  当孔子的内生涯已经发展的足够强大的时候,年到四十,加上自己的人生阅历,自然能够“不惑”了。
 
  至于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其实是一种顺应自己人生发展的惯性,在这个阶段里,孔子正式开始了周游列国,沿途所见所感,是他将来能说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重要原因。
 
  03
 
  跨越千年的生涯发展规律碰撞
 
  孔子将自己的生涯浓缩成了短短一句话,巧合得很,千年后,远在大洋彼岸,也有一位学者对人的生命发展过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了以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为中心的五个阶段模型,这五个阶段也被称为“大循环”。
 
  他就是世界职业规划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舒伯。
 
  这几个阶段包括:成长期(growth),从出生到14岁;探索期(exploration),15岁到24岁;建立阶段(establishment),25岁到44岁;维持期(maintenance),45岁到64岁;衰退期(decline),65岁以上,每个阶段还有若干的小阶段。
 
  不难发现,如果以孔子的生涯发展套入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能够完全一一对应的。
 
  15岁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孔子展现出了自己具体的职业偏好,并且通过学习,尝试,确立了自己奋斗一生的使命。
 
  30岁以后,在职业生涯的确立阶段,他个人的价值观完全成型,不会为外力所动摇,通过修书、收弟子等方式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时期都是职业生涯中最富创造力的一段时间。
 
  50岁以后,到了职业生涯的维持阶段,孔子已经拥有了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政治上的不得志让他把更大的精力投身于于教育事业,让他的名望更上一层楼。
 
  通过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让我们能更直观的用一生的、发展的视角看待孔子整个职业生涯,也更容易得出结论,不同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个人必须达成其每一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好预先规划与准备。
 
  如果在当前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里,遭遇了没能解决的问题,将很可能影响到下一阶段的继续发展。举个例子,还是以孔子为例,如果在他30岁时,没有找到“立”起来的方法,40岁时很可能仍然纠结困惑,随着时间的推移,70岁的从心所欲很可能就成了浮云。
 
  从2000多年前的孔圣人到大洋彼岸的职业规划领域权威专家,隔空的关于生涯发展规律的碰撞,让我们意识到像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一样,职业生涯的整个发展过程也有特定的规律,把握规律才能拥有人生的主动权,通过规律了解自己所处年龄段的职业重心,才能让自己的职业规划更有针对性,从而拥有顺畅的职业生涯。
 
  一句大白话,就是在什么阶段就要做好什么样的事,然而知易行难,大家共勉吧。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