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朋友问我一很俗的问题:
你说..职场中的“小聪明”好用吗?不用说,肯定是看到其他同事来了个“短平快”,心里不平衡了。聊着聊着,倒让我想起一段传言“Facebook前半年不用干活”的故事。
亚太大老板和往常一样,熟悉的画出一个坐标轴:横轴是time(时间),纵轴是accomplishment(成就或成长)。会议室里其他人都是刚加入公司的员工,对,那时候全球的销售部门每个月来的新员工,一个会议还坐得下。这些人来自不同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年限。我左手边是一个美国名校肄业生,右手边的菲律宾大姐加入Facebook前在上海某4A公司管理30人。
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打工者,如果没有在特定大公司的工作经历(要么是像Facebook这样的在某个时代正处于好日子又标榜很酷的公司,要么就是一些养老型企业),一定对于A线不是那么熟悉,而B线,尤其是开始的那一段是普遍会经历的。
“虽然有点仓促,但你明天就去拜访客户吧”
“第一个季度指标一定要完成,否则你没办法留下来”
“你看跟你一起来的小明,第一个月已经两个项目弄完了”
这些话也挺合理的,公司每分每秒都在付你钱。而且越小的公司通常盯得越紧,能容忍的等待时间也越短。
因此,能够“快速上手,立刻拿下”,经常被视为一种能力的体现。
酷公司就是不寻常,大佬笑眯眯的告诉大家:“我们期待你们成为蓝色的这条A线。” 因此,开始的六个月都算作“蜜月期”,你们不会被要求完成特定业绩,也不必操心做出什么了不起的决策,因为开始的成就很容易像B线一样,短暂而不可持续,他们更像是一种凭借手头资源快速搭建,或通过透支明天而获取的塑料成果。我们相信,经过更长时间的观察和判断,你会在未来冲的更高,赢的更多。
Well~ Well~ 那一刻,员工们开始意识到这家公司除了提供塞满走廊的零食、饮料和三餐,入职还有这样的好事。现在想来,当时虽然大家都哈哈笑好像得了个大便宜,但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打算这样“占便宜”,仍然快速的建立和分享起来。这是不是等于“小聪明”我不确定,但我逐渐发现:很多聪明的人未必都有长期的眼光;获取快速的成功相对更容易;还有,优秀的人通常不想忍受落后。
喝彩唾手可得,进步来之不易
这是一个浮躁“点赞”的时代。
有位朋友每周都可以在朋友圈赢得100+个赞,但是他并不开心。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并没有像叠加滤镜后的图片那么美好。
因为,自己并没有进步。
工作中,大家对于他人的关注是很粗糙的。开发一个工具,开始一个项目,办了一场活动好像都很值得庆贺。同事们不会吝惜给予喝彩,也不介意在你深夜加班打卡时候点赞鼓励,仅此而已。然而,职场中沉浸于这种享受唾手可得的虚荣,上瘾与短期而快速“成功”的朋友不在少数。其结果就好像B线一样,动的很快,却很快就到达了天花板。天花板的高度不关乎于“热热闹闹”,关乎你能带来的影响力和实际的改变。
这就好像很多开始跑步的朋友,晒装备、拍流汗、5km、10km都可以作为被鼓励的节点,但如果只晒不跑,每跑必晒,那多半也很难有真正的改变。短期的喝彩并非无用,但应该作为“过程激励”,而不是“目标结果”。
迷恋于“小聪明”的人,缺乏长期成长的潜能
不得不说,当你所处的群体里面有一半是“笨蛋”时候,小聪明挺有用的。而当聪明人很多的时候,就别再耍“小聪明”了。耍就耍了吧,就不要卖弄了。 否则,其实你就是一个B线的胚子。
B线之所以不能持续管用,推敲起来可能是这样:
1,格局不大,视野封顶。这是这类人给自己设的限,毕竟世界在每个人心中是不一样大的。看不到,就很难想到,既没想到也没看到,即便是做成了也是依赖于运气,难以持续。他的成长空间,被主观压缩了。
2,信息不够,决策盲目。没有足够的信息,就很难看得清,打得准。反之,这其实是A线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Facebook给员工的“蜜月期”并不是完全“拿空饷”,员工可以好好地做两件事:1),观察,把他们作为资源收集起来。毕竟当你的积木不够多时候,房子自然高不了。2),判断,尽可能的分清楚是非对错,不要选一个错误的领域,搭上自己和兄弟的血汗。
3,动能不足,需求不强。你的油箱大小,燃料纯度决定了你能跑多久。很多时候你缺乏耐力和毅力,可能因为你没有那么想要。所以能抓住什么就做什么吧。升职加薪,创业成功,财务自由固然都是好事,但扪心自问未必是你事业上的刚需。北京创业公司不大喜欢请北京员工也是这个道理。
4,透支未来,由盛转衰。一家名声不差的公司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半不那么简单。如果很快就突飞猛进,也许是通过伤害长期价值而换来业绩的“小聪明”
可能有些人觉得,“小聪明”带来小成就,享受其中有何不可?我会觉得,他们肯定缺乏一个长期的目标。好的长远目标犹如一颗启明星,会让你看得更远,想的更广,做得更大。
为此,我觉得不防把A和B线继续画长一点。这两条延续线,并不代表必然,只是根据了过去五年我身边的很多职场的朋友的轨迹推演的归纳。
长期来看,A和B的差别主要是A有一个较大的长期目标,因此方向感强,纵使出现波折仍总体方向明确;B更多的是阶段性小选择和小目标并且随着境遇难免容易放开方向,难以预测走势。而这里面每一次的小权衡,也不免生出很多“小聪明”。
因此:
1,给自己更长一点时间,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和远大的目标。远大的目标可以指引你的日常行为和选择,并且可以帮助度过生活中那些艰难的时光。因为你早就知道,这些都是到达那个重点的必需品。否则很容易让情绪受到小风浪的影响,也很容易改变航线,随波逐流。
2,不要怕设立一个宏伟的目标,换言之,如果目标不够远大其实无法帮你抵御风浪。设立难度不大的目标的魅力不足以成为一颗北斗星,他是你对自己能力的蔑视。也不要恐惧失败,尤其是长期来看:1)它会让你看清自己的本质问题,从而“全面重启系统”而不是“重读修复bug”。2)尝试更多会让你学习到更多,完成更全面的能力升级。 3)比起“一张白纸”,社会更喜欢把机会给有经验的失败者。
文章看到这里的人多半这辈子没少听大道理,只是有些未必懂。即便理性懂了,滚瓜烂熟,无奈身体没懂,一动不动。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年,中国的市场的繁荣和广阔会逐渐倾斜到小行业里的“大智慧”,而非大市场里的“小聪明”。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不要只记住Facebook允许前半年不干活这个误解。三月的第二周,开始设一个长远的目标,开始从关注别人的“小聪明”到培养自己的“大智慧”。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