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无论哪一行,皆从“看”开始。
新员工要观察老员工如何工作,上司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去效仿、去获取;部门领导要准确抓住问题本质,以便对症下药;经营者要对某项业务或技术厘清现状、看透未来,指引企业走上正确的方向。
一名管理者必须不断付出努力,让自己拥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慧眼。准确看清本质,方能发出正确的号令。
那么,如何才能具有“洞察力”呢?今天,我们来简单谈谈3点。
01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对于生产现场来说十分重要。
我到某大生产商的子公司提供业务咨询。当时,他们有一条生产线的残次品率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我十分纳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多方打听。
结果发现,原来有一名40多岁的女员工,她在每天早上开始工作之前,会把自己负责的生产线仔细擦拭一遍,方便拆下的地方,她也会拆下来擦干净,然后重新安装好。
每一处都不放过,每一天都不遗漏。
日复一日,她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机器上出现的细微变化。
“咦,这里怎么渗出这么多油?”随后立即上报。
在弄清原因之前,机器不会重新启动。这样就能避免由于没有发现机器异常,而生产出残次品的情况。
我觉得她实在太棒了,然而,即便这家公司里有一位这样的优秀员工,他们的其他生产线却完全没有向她学习的迹象。
“女人都心细,这就是她们的特点。”有人说出了这样的借口。
听到他们这样说,我感到非常震惊——竟然单单以性别为理由,就不去学习优秀的感性和观察能力。
于是我对其他生产线的人说道:
“她是一个优秀的榜样,大家也一定要效仿,对机器说一声辛苦了,仔仔细细把机器擦拭干净。机器在受到了像人一样的待遇之后,也会像人一样跟我们交流,告诉我们它哪里不舒服。如果我们能好好锻炼五感,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异常,就一定能听到机器的心声,从而防患于未然,减少残次品。”
其实,能发现细小变化的人,大多是生活中爱干净的人。
无论哪个行业,都应该时常进行工作场所的整理整顿。办公室也是同理。
如果重要的文书都混在一起,可能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上,曾经出过这么一件事:产品设计出现了变化,但是因为桌上的新旧图纸混在一起,结果生产时参考了旧的图纸,引发了生产事故。
整理整顿是工作中的基本技能,虽然这看上去有些平常,实际上,做不到的人却不在少数。
我们应该保持桌子和周围环境的整洁,随时处理不要的废品。
这是发现蚁穴的入门技能,如若不然,千里之堤也会毁于一旦。
02
洞察力与指纹比对
有时候,我遇到一些问题,或是偶然碰到突发状况时,会突然回想起之前的经历:“啊,跟××的时候挺像的。”
然后便根据之前的经历,对问题的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进行推断:
“当时出现问题的原因好像是××,然后是通过××方法解决的。这次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
结论是每次推断都较为准确。
像“指纹比对一样”,将出现的新问题与过去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相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事例后,参考前例寻求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认为,这可能就是洞察力的本质。
不用说,经验和知识储备越充足的人,越容易完成这一过程,精准度也相对较高。
所以,想要提高洞察力,就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
然而,我在这里所说的知识储备,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知识应当是经过筛选的、能随时使用的、可以付诸行动的“智慧”,否则便没有意义。
只有理解了知识的本质,才能获取更多的智慧。
那么在现实之中,要怎样才能获取能够进行实际应用的智慧呢?
从结论来说,那就是不能只着眼于别人告诉你的事情,而应想到前面一步去。
例如,有的人向别人请教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顺利地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他们也仅仅满足于此。
这样一来,他们所得到的就仅仅是“知识”。
但是,能将知识转变成智慧,不断增强洞察力的人,必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到前面一步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今后要怎样预防?因此还会衍生出什么问题?等等。
他们能够通过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不断接近万事万物的本质。
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转变成智慧。
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是不可能增强洞察力的。
即便A和B之间存在重要的共通之处也发现不了,只是觉得“这两件事好像很相似的样子”,并不能灵活运用。
这种人只是完成了别人告诉自己的事情,就以为了解了全部。其实他们接触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完全没有触碰到事物的本质。
举个例子来说,这就像是照着一幅画临摹,但是会临摹并不等于会画画。可是很多人都学会了临摹,就自以为是画家,不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并且这样的人多得吓人。
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骄傲自满。
明明只是接触了皮毛,却自大地以为触碰到了本质。千万不能以为自己会“照葫芦画瓢”,就有多么了不起。
人也好,企业也好,一旦骄傲自大,就会走向衰亡。
只有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能力依然远远不够,坚持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成长起来。
不努力的话,既不会进步,也不能成功。
03
友人多,生伯乐
人在一生之中会不断地与生人相遇,又不断地与熟人分离,有时还会因为被自己信赖的人背叛,而感喟自己遇人不淑,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人就是在这种经历的锻炼下,逐渐积累识人之术,逐渐成长的。
为了锻炼自己识人的能力,就该多与人交往。
我曾经发现很多人都具备“伯乐之眼”,而他们身上一般也都具有以下几个共通的特点:
1)乐于与人交往;
2)与人交往时,不以自己的喜好为中心,而是具有广泛性;
3)比起缺点,更容易关注别人的优点;
4)与人交往时敢于直言;
5)懂得敬畏他人;
6)帮助他人不计得失;
7)尊敬优秀的人,主动与他们交往。
具备这些品质、能够广泛地与人交往的人,必然是“人脉资源广博”的人,能够在公司内外构建起丰富的人脉关系网。
他们可以通过与人交往的过程,自然而然地锻炼识人之术、伯乐之眼。
这是因为随着交往的人越来越多,便会逐渐掌握“判断他人的标准”。
所以,人脉正是培养眼力、教人洞察他人的最好平台。
此外,人脉丰富的人懂得“善有善报”,能够不遗余力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反过来帮助他们的人也会很多。
如果他们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需要做出重要的决定时,只要稍稍问一声“能教教我这个吗”,就会有人走过来提供重要的信息:“啊,这个呀,小意思,这样做就行。”
说到这里,我回想起曾经在开拓某项新业务时,得到过一位朋友的大力协助。
谈判中“多算胜”(孙子),所以谈判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了解谈判对手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我思考,谁跟这个人有交集呢?
我想到了一位学生时代的朋友,他当时正在担任某大型企业的副总经理。
我在佳能公司时,曾经与他有过商业上的往来,受过他的关照,他就职时我也曾经为他提供过帮助。
我马上打电话给这位朋友:“噢,他(谈判对象)之前是我的部下,我曾经帮过他不少忙。”
他说:“这个人心思很细密,有时候爱抱怨,你就提我的名字吓唬吓唬他。”
我没想过能这么做,也没打算这么做。
可是当我得知“谈判对手曾经是老朋友的部下”后,确实在人际关系上充满了信心。
事实上,当我与他见面之后,就感受到了不是那么友善的气氛。
于是我说:“那天我跟××先生(我的朋友)提了一句,说今天要来叨扰您,他还让我给您带个好呢。”
对方脸色一变:“您认识××先生啊!”“他是我学生时代的好兄弟。”
气氛瞬间变得一团和气,最后对方说:“您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我离开时,他还特地坐电梯把我送到了一楼。
值得信赖的人脉关系网是无价之宝,是困难时的救命草。我再一次认识到了人脉的重要之处。
然而,拓展人脉可不是在产业交流会上换换名片,重复一遍客套话就能做到的。
人脉只有在真正的工作中一起战斗,在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才能够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到“亲切待人”,以及在“Give and Take”中主动付出。
这种人际关系应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便平时没有整日混在一起,也能在出现状况的时候互相拉一把。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wen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