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发展 > 正文

动不动就讲道理的人,情商是有多低

2019-01-22 09:41:14  来源:搜狐

摘要:日常交流中,为什么“讲道理” 让人反感?
关键词: 道理 情商
  0 1
 
  爱讲道理的人,情商一般都很低
 
  要说最让人讨厌的低情商的沟通方式,「讲道理」一定位居前列。
 
  前两天在工作中工作中不顺,约了个朋友,想跟她吐槽一下。
 
  结果刚坐下来点了杯奶茶,我开始吐槽不到2分钟,朋友就打断了我,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大段话,大概的意思是:
 
  在职场上你应该更加专业一点,不要那么情绪化;
 
  越是面对这样的人,你就越不能生气,他就得逞了;
 
  你要硬气一点,不要让他觉得女人在职场那么好欺负......
 
  听完这段话后,我吸了一大口冰奶茶,什么都不想再说了。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里,道理讲得越多,越会让听的人堵得慌,不想再沟通下去。而讲道理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是真的想为对方好,但最后也真的总会被冷落。
 
  这种「低情商」的沟通方式,让别人厌烦,也让他们自己受委屈。核心的原因在于:在沟通中,他们只讲道理,不谈感受。
 
  一般高情商的人,总能对人的情绪和感受有着敏锐的感知,并在这种感知的基础上有一系列应付办法,因此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比较有分寸,让人觉得恰当舒服。
 
  但低情商的人对人的情绪感受力准确性较差,或者没有感受力,导致说话做事对人的情绪感受照顾不周,只能套用一些僵硬的道理或沟通方式,显得情商很低。
 
  人是需要适度讲道理的,但你整天满嘴道理的样子,真的情商很低。
 
  0 2
 
  只讲道理的人,活在“应该”之中,而不是“真实”之中
 
  为什么会有人总喜欢讲道理?
 
  道理,其实这是外界要求的内化。
 
  在我们的成长中,如果早年的养育者对我们只讲道理,只提要求,不关注我们的情绪感受,我们就很容易发展成一个“过度应该”的人,这些“过度应该”表现在:
 
  人应该应该怎么做?
 
  你应该应该怎么做?
 
  我应该应该怎么做?
 
  他应该怎么做?
 
  这些养育者跟孩子的联结不是通过情感,而是通过“要求”、“对错”、“道理”,这样就会导致这个孩子情感感受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引导、锻炼和发展,过度地发展了很多“道理化”的能力。
 
  在大人给他们植入的意识里,小朋友应该好好吃饭才对,即使是你已经吃得很饱了;小朋友应该不哭闹才对,即使你已经很伤心了;小朋友应该不抢玩具才对,即使你不想跟别人分享......
 
  很多人在这个框架上长大,变成所谓的乖宝宝,他们长大后也会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去跟别人进行互动,复制早年用“道理”跟人联结的模式。
 
  在沟通的过程中,道理总会最先冒出来,他们无法看到活生生的内心,更体会不到每个人感受上的差异,总是不知不觉就得罪别人。
 
  通过强迫的方式让自己做事的人,很难体验到做事的乐趣,容易陷入到机械和麻木里,有时这种强迫过多,压抑的情绪就会在潜意识中做抗争,形成很大的内心冲突。
 
  我通常用马和骑马的人来比喻这种关系。
 
  骑马的人必须了解自己马的感受,特点,才能更好地管理马,和马一起奔向目标;
 
  而如果骑马的人只关注“马要跑得快才对,马应该跑到那里才对”,完全不顾马的感受,一味地抽打马来让它奋力奔跑,只会把马搞崩溃,引起马的对抗。
 
  同理,试图用讲道理的方式说服别人,也很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抗。
 
  0 3
 
  让感受走在道理前头,让高情商成为可能
 
  很多认为自己情商低,只会讲道理的人。
 
  积极地去学习各种说话技巧,甚至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擅长沟通的人工智能,能够根据对方说的话,以及当前的矛盾,做出最好的反应,让双方舒服地把问题解决了。
 
  但事实上,所有的说话技巧都基于理解本身,好的沟通永远都不是对方出一招我们套用一个解决话术,而是两个流动的人,在相互理解和感受之中对话,最后达到双赢。
 
  那些大道理往往会用僵硬的方式阻断了理解和感受,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理解和感受,放下道理。
 
  就像小时候,父母总是不接纳我们情绪情感的合理性,总是评判我们不应该这样那样一样,比如小孩不应该馋嘴,小孩不应该让大人生气,小孩不应该哭闹,小孩应该懂礼貌一样。
 
  他们从未尝试过理解:
 
  为什么我们会馋嘴?
 
  为什么我们要干一些事,让大人生气?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哭闹?什么时候我们会哭闹,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懂礼貌?发生了什么?
 
  这些对情感和感受的忽视,甚至否定,让我们的真实自我得不到发展,让我们总害怕一旦不遵守那些要求和大道理了,我们就是不够好的,不配被爱的。
 
  这些要求和规矩其实是可以变的,因为视角不同,对应的要求和规矩就完全不同。基于这一点,没有绝对正确的道理,只有从某种角度出发,某种人的需求出发,暂时和局部的观点。
 
  你对世界的认识和观点和道理,必须是要整合自己的感受来进行的。
 
  当你尝试去理解和感受、学着去整合时,你的情商才有了提高的可能。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wen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