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一窗、一网”采取2年两步走实施路径
“一号、一窗、一网”采取2年两步走实施路径
2016-07-28 16:37:39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抢沙发
2016-07-28 16:37:39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今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等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今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等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记者:
“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倍受社会关注,《纲要》对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也作出了战略部署,能否介绍一下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背景,特别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一号、一窗、一网”的实施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谢谢。
李朴民:
谢谢你的提问。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互联网+”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实践。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的现象确实还是存在的,一些奇葩证明、循环证明也是屡见不鲜。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跨地跑,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给群众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已经成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绊脚石。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会同12个部门组织实施了信息惠民工程,以解决民生服务领域突出难题为核心,通过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政务服务资源,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信息体系,来全面提升各级政府政务服务水平。
经过两年多积极的努力,信息惠民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涌现出了一批政务服务改革的创新典型,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朴民:
刚才您提到要介绍一下“一号、一窗、一网”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的时间表,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
“一号”就是要实现一号申请,简化优化群众办事的流程,充分发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终生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政务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充分释放政府部门沉淀信息的潜在价值,变群众跑路为信息跑路。
“一窗”就是要实现一窗受理,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群众服务窗口整合集中到一个窗口,也就是一个综合窗口。通过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来实现群众办事服务事项的一窗受理,从而避免群众在办一件事折返于多个部门重复跑路的现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一网”就是要实现一网通办,畅通政务服务方式渠道。“一网”提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政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通过积极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整合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动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政务服务渠道多联畅达,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实现政务服务的精准推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考虑到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但同时又很复杂,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以及我国区域不平衡这个实际情况,所以计划采取两年两步走的实施路径。2016年开展先行先试夯实基础,在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到2016年底,在这80个试点城市内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这是第一步。2017年做到全面推广、成效显现,推动各试点区域间电子证照和公共服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基本政务服务事项要达到80%以上可以在网上办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认真总结试点的工作,完善“一号、一窗、一网”服务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在全国实行。谢谢。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