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31省区市省级机构改革聚焦:"特色部门"齐亮相

2018-11-14 16:15:31  来源:人民网

摘要:  11月11日,《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获批。至此,31个省份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已全部获中央批复同意。在机构改革方案获批后,各省区市将正式步入省级机构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记者梳理发现,在机构设置上,各省份除了总体与中央保持一致外一批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特色的机构纷纷亮相,事业单位也迎来了新变化。
关键词: 31省区 特色部门
  11月11日,《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获批。至此,31个省份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已全部获中央批复同意。在机构改革方案获批后,各省区市将正式步入省级机构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记者梳理发现,在机构设置上,各省份除了总体与中央保持一致外一批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特色的机构纷纷亮相,事业单位也迎来了新变化。
 
  机构数量设置上限 多省份总数少于64个
 
  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这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央批复同意的地方机构改革方案。目前,省一级的机构改革方案已全部获批,其中多省区市也公布了省级党和政府的机构数量。
 
  记者发现,各省份机构改革对标中央,整体结构较为一致,但也有不少省份设置“自选动作”,机构数量略有出入。其中,重庆的党政总数共64个,上海的党政机构共63个,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甘肃的党政机构总数均为60个。海南、宁夏的党政机构总数最少,均为55个。
 
  “大数据”“一对多”等机构设置亮点频出
 
  记者梳理了31个省区市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发现,在机构设置上,“大数据”“一对多”等可谓其中的亮点。
 
  其中,浙江、福建、山东、重庆、广东等多个省份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更好地发展电子政务,将目光瞄准了“大数据”。
 
  如福建省设置了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大数据管理局);山东省组建省大数据局,主动适应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重庆市组建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推进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智慧城市建设职责等进行整合;广东等省在省经信委内部设立大数据局;浙江省也将组建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资源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浙江建设。
 
  部分省区市出现了“一对多”的省级大部制机构。如,海南省整合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职责,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组建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对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体育总局等三个中央部委。
 
  各地因地制宜设置的“特色部门”也纷纷亮相
 
  比如,辽宁省为更好发挥军工大省的优势,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路子,组建了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为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设置了海洋发展委员会;海南省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建设要求,决定组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挂省委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广东组建了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等。
 
  同时,重庆和海南组建了相关机构来规划整合自然资源。重庆组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相关部门的山水林田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确权等管理职责进行整合;海南组建了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整合省规划委员会、省国土资源厅的职责,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务厅的自然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海洋经济、海洋自然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等。
 
  多省份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除了党政机构的设置外,记者发现,在多个省份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中,也纷纷聚焦了事业单位改革。
 
  例如,《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根除“事业局”,今后,除行政执法机构外,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对职责任务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予以整合,提升服务和技术支撑能力;推进事企分开。
 
  《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也对于所属事业单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清理省直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划归主管部门或职能相近的行政机构;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转为行政部门内设机构的从严控制;其他类别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只进行必要的划转、更名和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浙江、安徽、福建、河北、上海等多省份提出,在此次机构改革后,除行政执法机构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