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新冠疫情暴露日本电子政务短板

2020-06-18 10:5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摘要: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日本政府推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防破产、保就业、刺激内需为目标而设立的各种救助、补贴项目达十数种。但由于这些救助和补贴迟迟不到位,招致各界批评。
关键词: 电子政务
  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日本政府推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防破产、保就业、刺激内需为目标而设立的各种救助、补贴项目达十数种。但由于这些救助和补贴迟迟不到位,招致各界批评。
 
  4月7日,日本政府推出108万亿日元的史上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其后,由于日本首相安倍希望把对收入大幅下降家庭的现金补贴扩大至全体国民,该计划被收回,修改为117万亿日元。收入大幅下降家庭补贴计划预计涉及1300万个家庭,方案修改后,预算上升至原计划的3倍多,补贴对象也随之增加约为原来的10倍。
 
  5月27日,日本政府推出第二次补充预算及追加对策,把经济刺激计划规模扩展至230多万亿日元,约为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四成。
 
  经济刺激计划涉及众多项目,且内容与机制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中。个人、家庭和企业需要仔细研究,甄别出那些与自己相关的项目,分别提出申请。
 
  从申请者角度看,个人和家庭可以申请的现金补贴、小额贷款和税费缓交或减免项目一共有9种;如果是中小企业主或个体经营者,还可能有资格申请收入下降补贴、店面租金补贴、员工休业工资补贴等7项救助。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全体国民人人有份的10万日元现金补贴。自从4月30日项目预算获国会批准,怎样迅速把这些救助送达人们手里,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当时的麻生内阁曾决定向国民发放每人1.2万日元的现金补贴。结果,因为邮寄申请方式的低效等原因,各地为发放补贴做了大约半年的准备工作,一直到2009年年底才全部发完。
 
  时间过去了10多年,日本政府的执政效率是否有所改善,已经推广了4年多的个人番号卡这次能否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避免疫情期间的窗口排队、实现无接触的在线申请,可以说疫情期间的各种救济补贴的在线发放,是对日本推广电子政务的一次考验。
 
  日本的个人番号卡被视为带照片的身份证明,因为卡内登记了本人的居住地等各种个人信息,持卡人可以在线报税、申请儿童补贴、申请入园,也可以持卡在便利店打印自己的住民票、印章证明等。
 
  有如此各种便利,可以省去很多窗口排队之苦,可是在日本愿意申请个人番号卡的人仍然是少数。个人番号卡作为日本政府推动政务电子化的代表项目,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4月1日,仅发卡2033万张,普及率为16%。
 
  因为持有个人番号卡是在线申请补贴的基本前提,为尽早拿到补贴,也出现一些自治体出现了扎堆办卡的现象。还有不少持卡人,因为卡片久已未用,或口令、密码忘记,或住所已变迁,早已失效。为了在线申请也纷纷到窗口办理卡复活业务。据媒体报道,因为申请量突然增加,拿到卡需要等待的时间由1个月延长至2个月。 除了很多地方自治体并未开通在线申请功能。由于厚生省的在线申请系统多次出现各种故障,不得不一再叫停。结果,邮寄申请真的再次成为补贴发放的最主要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日本电子政务的短板暴露在聚光灯下,投巨资打造的个人番号卡系统关键时刻形同虚设,日本电子政务发展滞后招致各界批评。《日本经济新闻》说,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放现金补贴的操作明显暴露出自己的落后。
 
  有媒体和专家指出,在使用个人号码、提高行政效率方面,欧美国家明显领先日本。美国由于使用了社会保障号码,在2周内直接将面向全民的补贴存入每个人的个人账户,而日本全民补贴的发放因为在线申请出现系统故障等原因,主要靠邮件申请方式,截至6月5日,5周多的时间只完成了1636万个家庭的补贴发放,占对象家庭的约28%。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中西宏明指出,电子政务的落后是日本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他说,很多陷入困境的企业申请了雇佣等各种救助补贴,但是由于日本电子政务水平的落后,目前各种救济发放业务严重积压。中西宏明批评说,政府花了很多钱推进政务电子化,却没能提高效率,各地方自治体的在线申请系统却仍然参差不齐。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wangxu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