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7 14:49:49 来源:《中国信息界》
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方式,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当前电子政务的推进严重滞后于信息化应用的其他领域,已经开始制约整个国家信息化的推进和政府及行政机关职能的有效发挥,最近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各种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大多与政府服务不到位、信息不公开或不及时有关。因此,设置一个“顶层、专管、超脱、强力”的领导和协调机构,推进电子政务非常必要,但我们认为设置这样的机构不能操之过急,要慎行。理由如下(以下将类似于信息中心职能的机构暂且都称为“信息中心”):
一、行政机关信息中心自身现状存在四个不如
一是大多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不如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及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强。信息中心信息不灵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了信息中心工作不能融入本单位整体工作的孤立现象,这是其工作不被理解和支持重要原因。二是大多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对本单位业务的熟悉程度远不如业务部门,或开发的应用系统不被业务部门接受,业务部门将其也仅作为纯技术人员看待,或认为不懂业务,导致其工作常常被边缘化。三是大多信启、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如本单位业务部门,更不如公司或企业,不知道服务什么,甚至衍生出衙门色彩,有的只作“甲方”,方案由“乙方”拿,需求由乙方提,不是和企业一起研究和开发业务系统,并协调业务部门琢磨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和可实现性,而是抓钱、坐等“验收”。四是大多信息中心的管理及工作人员专业科技能力、创新能力及敬业精神不如公司或企业强。有的工作懈怠,得过且过,不注重学习新知识,工作中过度依赖公司或企业的支持,使自己成为甩手掌柜。
当然,电子政务体制、机制与人员的素质能力及积极性的问题同等重要,而且更重要。但任何体制、机制甚至强有力的部门最终都由人设定和由人来管理和实施的,因此在这里重点强调了“人” 的因素。
二、推进电子政务的现代化管理、协调体制要进一步探索
无论是原来的“国信办”,还是现在实行的“大部制” (工信部),还是新成立的国务院电子政务办都难以承担有效整体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的职责。
一是恢复国信办,显然与现在实行的大部制不符,倒退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利于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二是大部制(工信部)仅仅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授权太多、太大显然不科学,而电子政务不仅仅只是政府, 因此对推进电子政务力不从心。三是目前的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只能算过渡性的领导、协调机构,也无法有力推进党、政、工、群,公、检、司、法,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各方面的电子政务,更无能力解决在推进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四是目前电子政务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的专家中,有相当数量连自己本单位、本院校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都理不清,甚至没有参与,其理论又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呢?在资金评审、项目评价、验收等过程中,或脱离实际、或与官方结成利益联盟、或与企业结成利益联盟,没有起到专家组应起到的结合实际、业务指导、严格评审、科学评价的作用。五是各地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虽然大都由市长、县长任组长,实际上多数是个平衡利益的、松散的大拼盘,协调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尚还可以,但对推进牵涉自身利益的电子政务,不解决根本问题。
三、电子政务队伍及机构设置的现状需要改变
(一) 电子政务队伍的现状需要改变
一是从行政机关信息化队伍来讲,凡是从这一领域升职到司局以上的领导干部,普遍难以顾及这一领域,这与其管理范围扩大或工作重点转移有关。凡没升到司局以上的,但又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干部,又大都感觉前途暗淡、不被重用,甚至牢骚满腹,真正全身心投入这一事业的人数并不多,持有坚定信念,敢于抛弃名利者更是寥寥无几。更何况推进电子政务是前无古人的,对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影响的,牵涉很多官员利益的事业。
二是行政机关信息化队伍管理较为松散,尤其在政务上“服务”、“协同”、“共享”意识本身就差(有些是聘用人员或关系安排),和企业或公司的关系微妙。笔者曾参加过一些协会举的活动,很多机关从事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会议费用是由公司出的。信息办及各部门信息中心衙门色彩浓厚, 成为企业或公司攻关对象,如何厘清,处理好这些关系,至关电子政务队伍的生死存亡。
三是电子政务的安全和管理需要信息中心作为行政机关和企业或公司之间的桥梁毋庸置疑。随着大量的服务外包, 目前这支队伍干什么?既不愿意钻研服务政务,又无力提高科技水平,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做。因此行政机关信息中心的机构能否牢固树立“服务”、“协同”、“共享”的理念是其能否生存于行政机关内部的关键。
(二)电子政务机构、人员的设置,客观上要求与其他机构不同
一是设置的宗旨不同。电子政务机构的设置旨在牢固树立“服务”、“协同”、“共享”的理念基础上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应率先从体制上剔除传统办公模式的不利因素和衙门色彩。
二是优化电子政务机构人员,率先从体制上剔除官本位和人为因素至上的弊端,形成科学高效,适应现代化需求的管理体制和选人用人机制。
三是逐步建立国家CIO制度,规范CIO职责,确定其法律地位。通过CIO制度管理电子政务队伍,严格职责,规范人员行为。
四、现实工作的反思和思考
无论是“五种推动力”也好,“四个不足” 也好,都是理论的分析和描述。现实中掌握着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的电子政务队伍是不是也该反思自己的理念是否现代化了;经过自己手中的有限资金是否都用好了,是否都无愧的用到了电子政务建设上;经手的项目是不是都有效益;抛弃私利了吗,是否在全身心致力于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这支队伍可以有千条理由为自己开脱,但无论怎样开脱,都改变不了一个既定的、铁定的事实,那就是我们是电子政务的建设者、实践者和亲历者,对现实中电子政务项目绩效低下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的历史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理念、工作成果、敬业精神并未得到社会和人们的认可。
电子政务是现代理念和现代科技融合用于诸多方面政务的产物,不仅仅是科技的支持,更需要现代理念作支撑, 尤其是服务、协同、共享的理念作支撑。没有现代的理念,何以承担在中国这个具有2000多年封建历史、官本位浓厚的国家推进电子政务的历史责任?何以借助科技手段从根本上变革和优化传统的办公模式和行政管理体制?事实已经证明:一个衙门色彩浓厚的部门,开发出的电子政务,衙门色彩也必然浓厚;一个吃、拿、卡、要的部门,开发出的电子政务也无法改变其吃、拿、卡、要的作风;一个善于扯皮的部门,开发出的电子政务也是扯皮的电子政务。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电子政务都披着合法的外衣,可将诸多政务变为“脸好看、门好进、事更难办”尴尬境地,从而使构建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进程举步维艰,情况更为复杂。
无疑,中国的电子政务方向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供科技平台支持,促进现代执政,现代行政理念的形成,提高执政和行政能力。这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信息中心决不能再徘徊于官本位的怪圈之中,必须完成官本位的信息中心向服务、协同、共享的信息中心变革,以重塑信息中心形象;电子政务队伍必须完成纯技术人员和纯行政人员向服务、协同、共享的综合性人员变革,以优化电子政务队伍,非此,不能适应这场变革的需要。
我们需要一批抛弃狭隘私利、具有现代理念、现代管理和科技知识、善于实践的全身心致力于电子政务的工作者,促进和加快良好体制与机制的形成。这需要勇气,需要默默无闻地坚守忠诚、坚守淡泊和努力拼搏的献身精神。
综上所述,设置一个推进电子正务的“顶层、专管、超脱、强力” 的领导和协调机构不能操之过急,要慎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