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六盘水:“数字凉都”的实践与探索

2010-08-17 15:01:07  来源:信息化建设

摘要:六盘水的电子政务建设既有“先天不足”又有“后天努力”,“后天努力”在于六盘水一开始就坚持“大政府”理念,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信息化纳入统一的平台加以规划,一开始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六盘水的电子政务建设既有“先天不足”又有“后天努力”,“后天努力”在于六盘水一开始就坚持“大政府”理念,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信息化纳入统一的平台加以规划,一开始便确立了“三统一分”的管理体制框架,有效地避免了多头领导,重复建设。

    六盘水是位于贵州省西部的一座移民城市,是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六盘水因辖下的六枝特区、盘县、水城三个县级行政区而得名,又因终年气候宜人适合避暑而素有“中国凉都”美誉。目前,六盘水全市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4.52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3.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85亿,在贵州省排在贵阳、遵义、毕节之后,列第四。

    来六盘水采访,是此次贵州之行刻意安排的行程,因为之前曾发现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管理体制很特殊——由一个“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的机构统揽全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信息化建设,这种管理体制不仅在省内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属少见。

    六盘水之行,让记者充分了解了这种体制,也看到了一个地处偏远的西部城市推进政务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艰辛和所作出的努力。

  一、六盘水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六盘水市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1995年,就由当时的计委信息中心牵头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市级城域网——“市政网”,到1997年光纤网络辐射到市几大班子和市计委等十多个部门。

    2001年,市政府建立了与省政府连接的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2002年,市政府办公业务软件投入使用,初步实现了公文的内部网上流转。

    2003年,六盘水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四大班子秘书长和市长助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组织、协调和领导。领导小组决定将原市政府办下属的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与归口市计委管理的市信息中心合并,组建“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同时将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也设在这个中心。新组建的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副县级事业单位,其宗旨是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提供管理和服务,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地方性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及标准,并组织实施;会同发改委、财政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资金进行管理,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审批;负责全市政务信息化推进工作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等。到目前,中心共设有4科(室)一部,即办公室、综合科、网络科、数据程序科和信息技术服务部,共有编制21人,目前在编15人,从社会聘用3人,共18人。

    2003年8月,六盘水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要遵循的“三统一分”的原则:即一是要统一机构,党政合一,避免形成管理机构党政分设的局面;二是统一网络,要统一构建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三是统一软件,电子政务的核心应用软件要统一开发,集中布署;四是分级管理,即政务数据交换中心、核心应用软件和核心网络由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和维护,各部门子网及设备由部门负责维护。

    2004年3月,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的《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2004-2006)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提出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体系、四类应用”的总体框架:一个平台即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两个中心即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管理中心;三个体系即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四类应用系统即经济调节类应用系统、市场监管类应用系统、社会管理类应用系统和公共服务类应用系统。《规划》明确了业务应用、信息资源、安全保密体系建设等任务,并按年度规划了一、二、三期工程。

    两个月以后——即2004年5月,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网络平台、中心机房、数据中心、四大班子局域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内外网门户、公文交换、公文库、法规库、四大班子OA等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850万元。2006年1月17日,市电子政务一期工程通过省信息产业厅主持的验收。

    2005年底,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二期工程启动,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150万元,建设项目有市委常委楼网络及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网络扩建、电子政务培训中心机房工程、电子印章系统。现在,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网已完全覆盖市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四个县区党委政府,接入部门达210多个,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的计算机终端1500余台,其中通过光纤连接方式有89个部门,VPN方式接入有121个部门,为全市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007年1月1日起,电子公文在六盘水全面应用,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和市政协办不再印发非涉密纸质文件。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六盘水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始终将“应用”摆在第一位。2005年6月,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一期工程应用的通知》。从2006年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应用推进力度,连续两年把电子政务应用列入市直机关业务目标年度考核。目前,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凉都·六盘水”门户网站开通一年多来,累计发布各类信息四万余条,平均每日访问3000千余人次,已成为当地影响力较大的网站,较好地发挥了政务门户网站的宣传、服务、沟通的功能。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选活动中,已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选提名奖。

    内网网站——六盘水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站则集成了全市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各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实现分级管理和授权,用户可按角色访问相应的资源。目前该网站整合了OA、公文交换、公文库、新华社专供信息、中经信息、中经视频、中经刊物、地区发展报告、市直机关内部刊物等应用,每日更新的信息有500余条,数据总量达30G。

    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信息报送系统投入应用后,全市党政机关、驻外办、企事业有近二百个部门通过信息报送系统向两办报送信息,两办平均日收到信息近百条,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报送速度,增强党和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中,还规划建设了全市电子政务机关共建共享的公文库,将各部门非涉密的历史文件管理录入到公文库。截至目前已收录44个党政部门的电子公文16000余份。

    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一、二期工程总共投入了1000万左右,每年的维护经费在40万左右。如何让这笔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呢?信息管理中心的孙立杰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帐:

    首先是建设成本的节约。

    市电子政务网覆盖了市级党政机关以及四个县(区、特区),接入单位近百个,骨干带宽1G,接入带宽100M,并有200M互联网出口,若由政府投资建设同等规模的网络,则需投入1000多万元一次性建设资金,每年运行维护和设备折旧需200万元。六盘水采用了市场运作方式,租赁移动公司的现有网络,政府每年只需付给运营商25万元运维费,大大降低政府投入。另外,采用了统一网络,数据集中的模式,各部门可利用市电子政务平台的资源组建VPN专业网。初步测算,由此产生的成本节省近2400万元(以30个部门、每个部门80万元计算)。

    其次是运行管理成本的节约。

    市电子政务网为近百个部门提供了200M的互联网出口,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市财政省下100万元上网费;由于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承担了电子政务网和数据中心各系统的运行维护,各部门可不必再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而只需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具体的应用,经测算每年可为财政节约人员经费250万元(按100个部门,每个部门1人,每年人头费2.5万元计算);各部门可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机房资源,采用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等方式建设本部门的网站,若每个部门的网站一次性建设费按5万元计,可节约投资250万元(按50家计算)。


    根据六盘水市制定的《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市的宽带IP骨干网络传输容量将达4×10GB,互联网出口带宽达4GB,市区的宽带入网覆盖率达100%,县(区)乡、镇宽带接入网覆盖率达60%,因特网用户20余万户。届时,还将建成一个“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和“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实现电子政务的组织“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外服务网络化”。

  三、六盘水模式的体会

    六盘水的管理体制很像青岛:青岛建立的是“四统一分”体制,即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而六盘水虽然叫“三统一分”,实际也是“四统一分”,因为它全市的规划也是统一的。区别在于主管机构的名称不同——青岛市的管理机构叫“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而六盘水叫做“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

    青岛模式是实践证明我国当前比较有效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六盘水市的领导在规划初期到青岛等地调研之后能痛下决心向先进地区学习,打破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这点实属不易。

    在理顺管理体制之后,一些后续的工作就相对容易开展了。如制定规划、建设维护等,在六盘水采访期间,记者还见到了很多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信息办为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而发的文件,内容涉及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门户网站管理暂行规定、电子政务应用目标考核、电子公文交换管理办法、公文无纸化传输等。制定这些文件比较容易,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体制为前提。

    六盘水的电子政务建设既有“先天不足”又有“后天努力”。

    “先天不足”在于六盘水毕竟地处西部,社会信息化平均水平较低,资金、人才有限。以1000万的资金,20个人,要面对一个地级市范围内的两阶段建设任务和日常维护工作。

    “后天努力”在于六盘水一开始就坚持“大政府”理念,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信息化纳入统一的平台加以规划,一开始便确立了“三统一分”的管理体制框架,有效地避免了多头领导、重复建设。

    体制优势部分抵消了客观环境的不利影响,这种用“后天努力”弥补“先天不足”的做法使六盘水电子政务成为西南地区的一抹亮彩,也是其留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