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杨学山: 电子政务面临八大困难

2010-08-13 15:37:17  来源:计算机世界

摘要:在谈到电子政务面临的困难时,杨学山坦言,在过去这些年,电子政务的盲目实践有不少,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领域各层次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的道路还没有形成。电子政务面临的困难存在
关键词: 电子政务

    4月17日,在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2008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 “要引导电子政务健康发展,首先应该明确‘我们在哪里,要往哪里走’。” 杨学山直言,我国有些政府机关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徘徊了20多年。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电子政务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它会随政府部门的职责和业务变化而变,也会因技术进步和外部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在谈到电子政务面临的困难时,杨学山坦言,在过去这些年,电子政务的盲目实践有不少,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各领域各层次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的道路还没有形成。电子政务面临的困难存在于8个方面:

    1. 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对电子政务在国家公共管理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机理认识不清。

    2. 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和能力还不适应,需要大家转变工作理念。

    3. 动力不足、阻力不少。主要阻力体现在认识习惯、制度和利益三方面。

    4. 制度还没理顺、协调缺乏章法。在推行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建设步伐不断受到现行制度和法律的制约,使得纵横协调缺乏依据。电子政务能否成功推行依赖关键领导,掉入“人治”陷阱。

    5. 发展不均衡、前后不衔接。由于投资体制和人为因素的限制,很多部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没有延续性的更新。其应用系统、设备、网络、信息资源和人才队伍都呈现出无法衔接的尴尬。

    6. 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需要合理稳定、权责相当的管理制度。

    7. 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中。

    8. 人才队伍跟不上,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撑的信息技术厂商显得力量不足。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顾大伟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目前3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重建设,轻应用,表现在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少。国家级电子政务建设中软件投入低于30%,而硬件却盲目追求高档次,有的部门硬件网络资源利用率不足5%,有的部门采购的存储系统可以支撑未来10年发展的容量。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部门过多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已经建成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具体应用比例不到3%,面向决策的不到8%。

    其次是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这个老问题,由于各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没有形成共享机制,不可能进行跨部门的协同。

    最后是电子政务建设如何推动民族产业发展的问题。电子政务对自主品牌软硬件产品的支持还不够,去年22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统计数据显示,从金额上来看,硬件设备中自主品牌产品只占18%,其中网络占33%,存储只有3%,服务器和计算机占12%,安全设备占的比重稍微高一些,为42%。软件方面,系统软件和数据库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的产品,国产中间件软件只占7%,应用软件相对来说占的比例比较高。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杨学山指出,首先政府部门要明确认识,其次是要确立体制,让责、权、利一致; 最后,电子政务建设还要与公共管理战略目标相结合,做好规划和协调工作。在统一网络平台、基础数据和共性应用平台的过程中,不能为“统一”而统一,要与发挥各部门积极性相结合。政府CIO在这一过程中要完成从“泥瓦匠”向“建筑大师”的转变。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表明“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职责,构建服务型政府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认清目前电子政务发展所处的阶段,对于克服困难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杨学山在大会上提出了对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四个评价标准,这是根据他20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这四个标准是: 应用广度、应用深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人员的信息素质。各级建设单位应该找准自己在电子政务起步、发展、成熟和完善这四个阶段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才能发现克服困难的针对点,完成从个别业务、部分业务覆盖,到流程优化、全部流程覆盖,一直到新业务融合的过程。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