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需快马加鞭

2011-06-13 13:41:07  来源:经济日报

摘要:在商业领域,电子商务带来的创新和高效使人们确信:信息技术必将在更深、更广的范围为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然而,使这种影响更加深远的当属电子政务。......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在商业领域,电子商务带来的创新和高效使人们确信:信息技术必将在更深、更广的范围为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然而,使这种影响更加深远的当属电子政务。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因此,电子政务自然而然地位居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首要地位。同时,实施电子政务还能对其他领域产生强有力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信息化。另外,人们对电子政务的期望值中还包括电子政务可以充当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反腐倡廉的“润滑剂”等等。


  体现综合竞争力


  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领头羊”,应该说电子政务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如果没有相当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电子政务也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因此在全世界,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认为,有大约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但事实上,只有少数西方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方面走在了前头。


  而我国的电子政务实际上还在起步阶段。国家计划在“十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建设首先在技术上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和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同级和上下级政府机构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支持政府公共职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实施上,以金关、金税、政府采购等重点业务率先突破,继而带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提高,并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电子政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后发优势不可小觑  虽然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上离先进水平还差得远,但“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电子政务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正在中国拓展市场的美国宏道公司首席运营官安得鲁.纳什如是认为。纳什说,在任何国家,建设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都可能要花费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电子政务是一个在技术上需要不断成熟、应用领域上不断创新的渐进过程。在其发展前期,发达国家虽然起步早,但开发成本也高,后来者就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当然,要尽快缩短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关键要看中国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取向。据我所知,中国政府对发展电子政务极为重视,因而电子政务在中国存在着巨大商机。”


  作为网络技术开发商,美国宏道(BroadVision)公司也许并不为业外人士所熟知,但是因成功开发了美国加州、明尼苏达、芝加哥、美国空军以及日本的电子政务和电子采购等系统的技术平台和应用,宏道在业界拥有多项桂冠:国际数据公司(IDC)因为它在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市场排名第一,而将其评为世界领先的应用软件供应商。宏道的“一对一门户解决方案”还被权威的InfoWorld Magazina评为年度最佳管理软件。


  在电子政务的诸多实践中,宏道开发的加州政府网站同样为人称道:除被因特网和数码媒体评测机构Media Metrix评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十大网站之一,在国际政府大会和展览会上,也因其出色表现,赢得了E—政府先锋奖。在一项政府组织的在线调查中,加州网站的客户满意度高达95%以上,也是其他政府在线服务难以企及的。[page]

  管理与技术同样重要


  加州网站之所以成为美国电子政务的一个“品牌”,纳什认为,政府网站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技术与管理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开发者既要在技术上强调政府网站的安全与稳定性,又要兼顾运行中的易用和可操作性,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电子政府的优势。他建议中国在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那些在管理上过于复杂的系统,这往往是政府网站建设初期的通病。“如果管理过于复杂,势必会增加政府的负担,还很可能阻碍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


  另外,技术的进步还会给电子政务带来更多的创新服务,这也是电子政务的后来者需要特别关注的。比如,宏道认为,电子政务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为民众提供大量的自助型服务。因此他们开发了可无线上网的信息平台,公众通过电子邮件、手机或PDA接收政府网站的信息提示,还可以在网站上注册,以获得对时效性要求更强的诸如即将发布的管制新闻、交通提示、政府新闻等。


  总之,电子政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后来者要对其既有统领全局的长远规划,又要有分步实施的具体策略。“兼顾长远目标和短期回报,不失为中国多快好省建设电子政务的有效途径”,纳什认为。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qwenf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