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电子政务建设需有一定“话语空间”

2011-07-20 16:02:55  来源:搜狐IT 

摘要:话语空间的不平衡反映了我们对这个新鲜事物的认识的阶段性,也反映了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亮点、重点和难点。我们并不寻求打破不平衡的方法,只是希望在不同的范式与话语之间建立......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在我前段时间写的《移动政务:价值、应用与技术分析》一文中,曾分别叙述了移动政务问题的三个层面:即价值、应用与技术。移动政务其实是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而引发的创新,其本质上还脱离不了电子政务的范畴。


  这三个层面,其实正代表了电子政务研究的三个范式。社会公众、学者、官员、观察家、企业,不同的利益主体和知识主体从不同的范式出发,对电子政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对电子政务的定义、诠释和评价构筑了电子政务的话语空间。但这样的话语空间是不平衡的,不同层面的话语之间存在着较为悬殊的力量对比。我们可试作探讨。


  首先是技术。众所周知,没有技术的进步,就谈不上电子政务。无论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基础是政府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与电子化。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被大量地运用到我国政府工作中,取得了显着的成果,这使得电子政务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类技术的代名词。作为技术的拥有者,技术专家和技术企业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显着。随着技术进步的步伐日益加快,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该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也日渐增多,他们较早地在电子政务的话语空间掌握了主动权。他们的话语特征具有十分鲜明的技术特色,比如XX(信息)系统、光纤网络、移动、信息网、XML、公文交换、安全、水印技术、PKI、GIS、视频、无纸化、解决方案等。虽然随着后文所提到的“业务”的发展,技术专家也已经习惯地使用“业务”词汇,但从创新上讲,仍然脱离不了信息技术的思维和研究范式。无可否认,技术并不如一些“业务”和“价值”领域的专家所贬斥的“仅仅是工具而已”。技术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即在既定的价值框架下,对应于选定的业务,应该如何实现其电子化。但这绝不意味着技术只是对传统业务的改造和升级,技术本身所持有的改造世界的魄力决定了其必然在业务创新和价值调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业务。这里的业务仅仅指政府部门的业务,它包括政府内部的管理、对社会的管制和公共服务等,即政府部门要做的事情。电子政务中,业务研究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随着业务研究的深入,原先“如何利用技术来提高办公效率”的命题变成“如何利用技术来辅助业务革新”。其实,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与行政部门的改革紧密相关的,与技术带来的效率相比,业务革新所带来的进步是质变的,根本性的。正如ERP的核心是企业流程管理一样,电子政务的内在逻辑在于如何重新塑造政府。许多学者在多年实践后提出了电子政务不能重“电子”,轻“政务”,并开始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公共服务与加强社会管理的命题。与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呼声相适应,这类专家虽然没有技术专家的咄咄声势,但也在电子政务话语空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的话语特征也很显着,如流程、优化、扁平化、分权、信息共享、绩效、治理、信息公开、隐私、透明、一站式(一门式)、门户、角色等。透过概念重重的迷雾,我们会发现从业务上研究电子政务,其本质上与追求政府绩效,或者说建立一个绩效政府、质量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所谓优化、扁平、共享都不是绝对的逻辑,唯质量才是最终的目标。随着政府对电子政务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而企业由于自身利益的昭然若是,很难取得政府的信任,业务话语逐显英雄本色,而且与技术话语相互融合。由于技术在业务革新中的积极作用,业务研究对技术仍然充满热情。


  再次是价值,或者说政治。如果说技术对应于“如何做”,业务对应于“做什么”,那么价值则意味着“做不做”。价值本身具有层次性,有社会价值,政府价值,企业价值,也包括个人的价值。一般来说,无论对于社会、政府还是企业来说,电子政务至少在理念上是代表着正确方向的,虽然也有人从社会性监视等角度对此予以批判,但总体上看,价值的天平显然更倾向于“做”。因此,价值上的研究更侧重于从个人价值的角度来探讨个人(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是如何推动和阻碍电子政务建设与实施的。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技术创造,还是业务革新,其最终受到价值判断的约束:一般情况下,技术再高级,思想再先进,都始终“磨”不过个人对自身利益的选择。说白了,我就不用,你奈我何?这一点无论中外皆然。价值层面的研究由于涉及到人的因素,尤其是涉及到对政府官员的意志考验,使得问题变得相当棘手。由上可见,价值层面的话语表现出两种极端。其一是放置四海皆准的所谓“大道理”,从增强民主参与、体现以人为本到促进和谐社会,即宏观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这类判断被广泛地引用于技术和业务层面的探讨,成为电子政务话语空间中普遍适用的教条。这类话语的特征实在无需说明。其二是从微观上对个人价值的批判,其话语特征有:政治、知情权、政策、数字鸿沟、利益博弈、跨部门、心态、阻力、抵制、主动型等。价值层面的话语较多地关注于价值(或者说利益)的分配,缺少对技术的热忱,虽然其目标是为了推动业务的革新,但鲜有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国内的研究中,它们被“淹没”在浩瀚的技术与业务话语里,显得过于“无足轻重”。


  从“做不做”,“做什么”到“如何做”,价值、业务与技术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意思的是,技术层面与价值层面似乎彼此都看不上。前者以其相对低廉的进入门槛和半市场化的公关手段,不断撰写着各类电子政务工程的美好“篇章”,并认为后者不懂电子政务;而后者对此抱以学究式的不屑一顾:技术只是工具而已。我们在这里对这三个层面的特征进行探讨,并不是想让它们一较高低。相反,我们已然领略到这三个层面都对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话语空间的不平衡反映了我们对这个新鲜事物的认识的阶段性,也反映了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亮点、重点和难点。我们并不寻求打破不平衡的方法,只是希望在不同的范式与话语之间建立理性、平等、务实、合作的对话,从而形成更为全面和综合性的电子政务研究的新范式。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qwenf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