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是中国各行业中开展信息化建设最早的行业之一。
银行业信息化市场广阔,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大,信息化水平高,在各行业的IT应用和系统建设中走在前列。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银行网络金融业务的兴起及电子货币的推行,网络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网络银行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目前,我国的银行体系中除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外,还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恒丰银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731家城市信用社、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以及这些银行在各地的分支行,总数量相当可观。
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银行体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转化,满足其它需求的新的商业银行成立,以及正在计划中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转型等。鉴于银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考虑成本因素、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这是Linux切入银行信息化市场的大好机会。
银行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
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大集中
数据大集中带来了强劲的IT投资需求。主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需求很大;存储管理、数据仓库、网络管理、网络安全、CRM等方面的软件需求也不小。此外,金融系统集成商也会有很多商机。但随着数据大集中,金融安全问题越发突出。
金融安全
银行业数据中心存储了大量重要金融数据,断电、火灾、系统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等都有可能造成关键数据丢失。此外,如何防病毒、防黑客也是银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银行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已从产品、技术向整体解决方案推进,单一的产品和技术已不能满足银行业保障网络安全的需要,为银行用户提供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将是IT厂商进军银行市场必做的功课。
网络银行
虽然网络银行发展势头不错,但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网络银行提供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推出的许多产品都只是传统业务的网上拷贝,在操作界面上也没有体现网络所应有的个性化服务特点。网络银行更加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集理财、投资、融资、金融资讯等一体的服务,让客户的财富能够保值并升值。二是盈利性不足,大多数网络银行产品属于免费服务,收入微薄,缺乏盈利的基础。三是“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局面有待打破。目前许多银行的网络银行采用的都是自己的认证体系,跨行网上支付问题亟待解决。
银行卡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1月14日宣布推出银行卡联网通用标识--“银联”,解决了银行卡跨行使用、刷卡使用不便的问题,促成了银行卡的迅速普及与应用。银行卡的联合,连接起了近百种银行卡、数万台ATM机、几十万台POS机,给IT厂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要实现银行卡的全国通用,这将会涉及集成电路、POS机、数据库、服务器、软件集成等诸多领域,预计在IT技术方面的投资不会少于百亿元。
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
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是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正在建设和考虑的重点。但是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留给国内IT厂商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国内银行业缺乏在混业经营模式下的从业经验,国内的IT厂商没有实施过这样的具体案例,对银行未来的业务流程、综合业务系统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的条件、采用何种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实现这些功能等关键问题都缺乏相关的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
中间业务支持系统
中间业务主要包括代理财政预算外收费、代理财政发放工资、代理财政扣缴委托扣款、代收移动话费、代收固定电话通信费、代收水、电、煤气费等多项业务。一个能够快速适应各类代理业务需要、具有良好扩展性的通用电子化中间业务支持系统,成为目前各商业银行着力开发的重要金融服务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一个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这些是国内IT厂商的强项和商机。
银行业选择Linux
成本因素在整体经济环境欠佳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IBM公司Linux销售和市场主管David Valentine认为,选择Linux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各个企业公司预算的减少。
除了价格因素,Linux系统所具有的优良集群特性也是吸引更多客户的原因。Valentine说:“Linux集群系统能够让客户老旧的PⅡ或PⅢ计算机变成可以处理复杂任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这对客户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北京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建设就采用了基于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的Linux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从整体上减少了总拥有成本,并且减少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实现了对人员、财政及信息技术的有效管理,同时还提高了服务器管理能力。
再以印度工业开发银行(IDBI)为例。他们自1995年开始使用Linux系统从事关键的电话银行、资产追踪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IDBI 因此节省的IT预算达到70%.类似银行等大企业的这些做法对于印度政府推广Linux也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因为这些企业可以吸引更多开发人员认真地从事 Linux开发,从而进一步促进当地软件产业的发展。
国内主要Linux银行解决方案
IBM银行网点转型解决方案
2003年10月,IBM推出银行网点转型解决方案,满足银行对于低成本、高效率、高可用、业务弹性和安全的软硬件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帮助银行网点减少成本、提高效益,以更快的速度对市场和客户做出响应。
专为零售银行推出的该解决方案包括基于Linux的软件和硬件,以及部署、维护和运行这些系统的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该方案中的Linux平台包括了快速建立一个银行网点并使其投入运行所需的全部组件。通过使用低成本的Linux平台,以及对各种处理过程、技术和系统进行集中和整合,能够简化管理和减少运营成本。此外,Linux将使银行能够在需要时跨多个业务线、渠道和地点部署和共享各种业务处理过程与应用,实现业务的灵活性。这一解决方案使银行能够在一个集成的多渠道系统中对自己各个网点进行升级,帮助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并发掘新的市场机会。
网点转型这一复杂系统工程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为适应网点转型应该如何设计业务流程、如何进行人员配置、采取怎样的组织策略、网点应如何合理布局、转型要采取哪些实施步骤等业务流程方面的问题,以及技术方面的困难,如IT基础设施的改造、适应转型需要进行的IT系统的布线和设计、需要寻找适合的软、硬件产品、需要进行IT系统的运营维护服务等。该解决方案能为银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全面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使银行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帮助银行更快地实现网点转型,满足客户需求。
今年,IBM还将推出一个集成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的平台增强产品,使客户能够在Linux平台上部署一个银行网点解决方案。
红旗Linux新晨交换平台银行应用解决方案新晨交换平台是基于Client/Server架构,以信息中间件新晨Q为基础,完成交易转接功能的交换中心应用软件。它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机构的系统提供完全的转接服务。作为中心交换核心,新晨交换中心将企业的各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报文格式转换、交易路由选择、事务冲正处理、事件管理、SAF处理、任务管理、交易监控和统计查询等功能。
该平台的模块结构既保证能很容易地连接外部网络,也能很容易地连接特定主机,为企业结构提供各种设备和前置系统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交易的统一处理和统一清算,为区域网络中心提供辖内异地和同城交易的处理、跨辖交易的转发。
该系统的功能包括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各种格式报文之间灵活的转换、智能化的交易路由和交易拆分、灵活的事务管理、对SAF的支持、可配置的应用端口交易处理、可配置通信接口,支持交易中间件系统、任务管理、可自定义的消息监控、数据库探针、文件传输、端口管理、平台函数等,并提供 API函数。
该解决方案以红旗Linux作为系统平台,适合银行、证券等关键应用领域的中间业务,并能为企业未来新业务应用的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拓林思银行解决方案
拓林思银行解决方案采用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利用服务器优秀的分区技术,在AS/400上创建多个逻辑分区,并在主分区安装OS/400及DB2数据库,作为多种数据库服务的数据库集中服务器。另外,可以在其它逻辑分区中安装多个TurboLinux for iSeries系统,应用服务器就可以在Turbo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客户端访问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再访问OS/400上的DB2数据库。
在同一台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可为需要使用多台Linux服务器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种稳定可靠、价格低廉的服务器选择。同时,Linux也大大扩展了 IBM i系列的应用领域,使原有的基于Unix和Linux上的应用可无缝移植到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
TurboLinux解决方案将银行信息化应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器、网络设备、UPS电源等集成到一台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中,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减少更多的费用。使用一台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并使用它出色的动态逻辑分区技术,就可以支持多种应用和网络服务,将各种前置机如金卡工程、电话银行、ATM、POS、银证转账等,集中到一台IBM eServer i系列服务器中,减少总拥有成本,简化管理,加强数据安全。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gli188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