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政府云与下一代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对话

2012-06-20 15:10:57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我们的对话环节分两个部分,首先请各位嘉宾对政务云建设、电子政务发展提一下自己的心得。第二个部分做一个台上台下的互动。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政务云的建设各位有怎样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 电子政务 政府云

    2012年6月16日到17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一层阳光大厅可谓是济济一堂、盛况空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协办、CIO时代网和锐捷网络承办、北大CIO班和北达软特别支持的“第六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SOA标准组副秘书长袁媛对《政府云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政府云对下一代电子政务建设的影响》为主题进行论坛对话,以下为论坛对话实录:

\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主持本时段的嘉宾对话,有请四位对话嘉宾上台,他们是:


    兰州市数字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郑纪华先生;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梁爱民先生;北京市云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宇先生;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安全协调处副处长陈亚东先生。有请!


    大家知道云计算从2009年起到现在已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国际各个国家以及中国,云计算都非常热,持续升温。从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看到政府等企业在推进云计算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力量。


    今天上午宁主任、韩主任从国家以及地方角度对政务云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议,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之后有几位产业界专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一些心得。那么今天的对话环节希望请四位嘉宾,请大家站在各自主管部门的角度分享一下关于政务云的建设以及下一代电子政务的建设方面的心得和想法。


    今天也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与在座的各位专家互动交流,如何更有效的让政务云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国家以及各个地方的政务发展。首先请各位嘉宾简单的做一下自我介绍。


    梁爱民: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梁爱民。


    郑纪华:兰州市数字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郑纪华。


    陈亚东: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安全协调处副处长陈亚东。


    曾宇:北京市云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宇。


[page]    袁媛:我们的对话环节分两个部分,首先请各位嘉宾对政务云建设、电子政务发展提一下自己的心得。第二个部分做一个台上台下的互动。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政务云的建设各位有怎样的心得和体会、经验,尤其是在实施策略和方法方面。第二个问题,政务云建设对于推进下一代电子政务发展有怎样的建议和展望?请各位嘉宾谈谈这个问题吧。


    梁爱民:今天是“父亲节”,首先祝在座的各位父亲身体健康,也希望像云计算向父爱一样润物无声。云计算,我个人觉得它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工作的模式。比如说在海淀,我更希望把它叫做云服务。应该说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有这样几个步骤,海淀区各个政法部门没有自己的互联网接入,机房是由信息办统一管理。一个是网络机房,一个是数据机房。网络机房是止出不进,汇集到我们这,通过我这连接互联网,连接市局互联网。还有一个是数据机房,全区72个部门还有34个事业单位。所有的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一个打算放在信息办,各个单位建设信息化,信息办批资金。


    硬件在我们机房,只有技术方面,中间件、通信类的软件、操作系统除外,另外我把基础平台的东西拿出来,大家公用,比如说地理信息、邮件等等,它托管不到机房,也没有资金,放那也用不了。


    我也要求各个单位的业务性。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它的数据要在我的目录体系里面展示出来。它的业务要通过SO的形式整理出来,新增的业务平台。这些东西应该说就是云服务的形式。如果进一步通过虚拟化、自服务、搭建门户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方面、更加简单,我觉得这是云计算技术带给我们的更多贡献。


    但是我也在想,云计算是不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下一步方向。前几天跟袁媛讨论,我们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软件开发能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现在很多企业开发软件,能不能让每一个学生、网民、信息化从业者,咱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智慧开发出自己的软件模块呢?大家都能够创新,这样个人、中小、微企业通过这个实现了个人的发展。


    郑纪华:在这里我还是一个新兵。我们的核心工作是承担电子政务建设。我们成立了两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很多工作。今年主要是SaaS建设,还有就是三维数字社区的平台。还有我们配合纪检委做了一些工作。


    这两天参加论坛听到了各位专家的发言,觉得很好。特别是今天上午,相关企业做了解决方案的介绍我们作为电子政务的实践者也有一些想法。


    政务云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就我刚才说的三个项目来说,就需要这样,但是苦于没有供应商,所以自建。


    建设政务云有利于资源集中,同时有利于管理集中。当时我们成立数字化平台也是这样的,希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资源共享。如果有政务云之后,管理也自然便捷起来了。很多资源也集中在一起。我们做这个数据中心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单位。


    我个人认为政务云的建设,最好是从企业建设,政府来购买服务。这种模式会比较好。政府可以减少投资;政府每年预算,一个是提出合理预算,二是要花出去。第三个方面,打造好渠道。第四个方面,通过企业投资,速度会快。因为政府从立项、审批、设计、招标等等,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怎样,但是我们那边是比较慢的。程序走的比较漫长,走的过程当中技术也是不断进步,所以好多东西在不断改进。所以我想如果由企业来做,建设周期会非常短,这样都会更方便一些。


    再一个,由专业部门来做会更好,企业来做的话会越来越专一。对于政府来说能节省更多的精力管好自己该管的事。不管企业还是政府,希望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谢谢。


    陈亚东:陕西省电子政务建设与发达省市有很大差距。这里我把最近我们所做的工作跟大家介绍一下,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指正。


    我们是2009年启动建设的,目前为全省各级各部门已经开始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运行支撑资源、基础应用资源、基础信息资源服务。在政务云建设过程当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工作:第一,机制建设,完善治理。第二,设计阶段。第三,平台实施阶段和信息部署。第四,运行、维护和交付使用,服务阶段。


    我认为政府最关心的是第一和第二。第一阶段是治理机制建设,这个阶段大概做了四项工作:


    首先是制度建设,主要是在现有各部门职能情况下要对一些新的职能、新的工作制度进行设置,然后由上面下发,这样更好的约束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需要,才能够真正达到工作目的。


    还有一点是机制建设。还有一点是平台建设模式,我们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个模式很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业务系统建设优势采用的是集中部署、安全管理、分类维护。基础类共享资源类建设,建设了人口数据库等等。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决策。我们有专门的办公室。管理层:由平台管理层和业务管理层。业务管理层主要由各部门的信息化部负责建设维护。再一个是技术支持,这个相对比较好,也赋予了很大的权利。我们赋予了对我们平台建设和相关业务建设的质量控制。


    另外就是实施支撑。由相关政府各部门实施单位建设。同时还有其他一些机构,比如测评中心。所以四项制度建设保证我们能够顺利的工作,进行实施。


[page]    曾宇:今天我们谈了很多怎么构建政务云。为什么要做?非常简单。政务云可以有效提升资源投入。


    其次政府云可以有效的提升。我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在北京,在不同区域之间,通过政务云可以打造协同应用,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


    当然打造政府云还有很多优势。政府规划我们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结构转变,我记得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奥巴马曾经提出在美国下一个时期重点打造中低端制造业发展。在未来20年打败中国的制造业。


    制造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所在。假如我们在低端制造业没有优势,这个后果非常可怕,会有多人失业,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毫无疑问,政府怎么样通过政务云来提升产业转型速度、效率,我觉得是关键所在。


    比如说打造大规模数据平台,基于虚拟化技术保障政府运行效率,打造信息公开、透明。还有支持中小微企业。这是政府为什么实施政务云的原因。


    怎么会打造政务云?另外三位嘉宾是实实在在做一线工作的。我们只是做研究。我个人打造政务云,第一块就是怎么打造信息共享。我们首先要保证信息透明化、共享。保障电子政务业务快速高效提供给大家。那么可以先选择一些健康云、创业云、医疗云等等。其次针对具体行业要分步骤选择一些行业来构建区级的,比如食品安全。现在好多食品不安全,苹果、豆腐等等。好多都是完全有必要的甚至是急迫的。


    技术选择架构方面,我们可以先打造SaaS,然后最后向PaaS过渡。我们完全可以分步骤,由政府统一主导,逐步来推动。政务云不能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海量数据处理平台,或者简单的SaaS。它还有更多外延概念。电子政务云的构建我认为应该通过技术手段保障这样一种方式可行的办法。我们从这三个层面就可以有效快捷打造中国特色的政务云。


    云计算方面,不能轻易地把国外的经验搬过来,要根据中国国情打造咱们特色的政务云。不同区域一定会有不同区域的特征。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特征来做。不能一种模式全面都用。


    在中国实施政务云对下一代电子政务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打造服务型政府。谢谢大家!


    袁媛:谢谢!云计算在这几年,各个地方、各个不同国家都将其纳入了自己的规划,从战略方面出台了很多建议、项目规划、建设了很多数据中心,开展了相关的平台建设。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逐渐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如何用安全隐私问题等等,这些大家都认为是目前不得不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刚才各位讲到了政务云在电子政务当中的定位,政府应该是怎样的角色引导推导云计算相关的建设,政府应该怎么处理跟企业的合作关系,刚才几位也谈了很好的建议。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家看到云计算肯定是需要更集中精力一起推动的,那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去更务实的推动也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和值得思索的话题。


    接下来的时间,把话筒交给各位听众,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提问。


    现场提问:刚才谈到电子政务云,包括产业发展。我的理解是,做云计算或者是电子政务、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才能保证在产业的发展政府各个行业协作、沟通、资源整合和进行大规模协作才能够实现,这样对于企业发展才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政府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另外,看了第六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主要谈的一件事,就是如何使得政府走向开放式创新。不知道在座的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口号“开放式创新”,这是怎样的创新?如果使得创新落地,创新有理论,怎样把理论通过计算机使它落地,不然这种创新就变成大家谈创新、讲创新,把“创新”一词用烂。


    上次我看到杨部长在成都的会议上强调中小型企业、软件行业,如何能建立一种云计算的平台,使得中小型企业能够发现产业链的价值。我不知道各位领导在这个方面是怎么考虑的?谢谢。


    主持人:谈的非常好。您是希望每个人回复还是怎样?


    现场提问:都可以,只是希望互动一下。


    主持人:好,看看哪位有兴趣回答这个问题。


    陈亚东:我们现在利用部署方面,国家部署,到我们省一级别只是按照需求提供一些基础,基本上是没有花钱就在我们平台上。这种方式我认为一种是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和为民服务这块,是节约了投资。另外一种,也给一些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比如说在我们政务公开服务,省级部署,其他都是免费的,这里面有公共传输、通用办公、电子检察等等模块,谁有业务需要就可以进行选择。


    到了县一级特别是到了村一级,只需要有受理窗口就可以完成。其中一块就是让老百姓不出家门或者不出村可以了解到。


    曾宇:我们提创新,提了很多次。但是有没有人评价创新到底有没有效?到底创新这么多年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严肃。


    一句话,创新是要有目标的。最初我们讨论创新目标的时候,非常有信心。咱们应该追溯到相关的区域政策,创新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没有达到顶层、中间层等等是不是执行到位。


    现场提问:我觉得在实施层面有一个问题,比如现在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都是按照建设过程来说,要是登录到云计算这个管理流程要变化。比如说综合力包括硬件投资、软件投资等等,经过这个预算才能做。如果做云计算首先有一个问题,如果做到IaaS别,也就是硬件级投资的估算就不在综合范围里头。这个是需要改变的。如果做到SaaS、PaaS还有更多问题。


    这里涉及到很大的问题是,第一届数据中心会议上,曾经有人提过,作为一个中心要有3G平台,那么云计算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说把数据移植到云平台。他说是云是按需,我觉得是按预测计划来的。测试平台怎么估算需求。尤其是从政府云角度讲。这个需求从哪来,怎么来,什么依据,我觉得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陈亚东:实施环节的设置,我们在平台建设时是采用了企业投资、政府租赁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够避免你刚才说的问题,上一台服务器就要批一次。我们根据需要,哪个业务部门需要上,那么你中心,你这个平台就要给我配什么设置。这样有一个好处是不造成浪费。这是平台项目的设计上。


    各部门业务上,有两种情况,我们在实施过程当中有一个经验,原则上利用省级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坚决的杜绝购买硬件和存储设备。软件你可以买。软件可以研发。做方案。我们有一套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


    有国家支持的一些资金,原则是可以买硬件。资产是你的,你买了是你的,但是用是大家用。


    主持人:好,关于云计算的问题,在各个政府主管部门的建设还有很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也是后续我们可以再沟通的地方。今天时间有限,我们的对话环节就到这。感谢大家的参与和积极提问!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angxueju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