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0 10:20:09 来源:CIO时代网
一、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形势
“十一五”以来,全区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信息技术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基础
1.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末,电信网已基本覆盖全部乡镇和行政村,实现了乡镇上网目标;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270.28亿元,增长6.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9.08亿元,增长6%;邮政业务总量11.2亿元,增长12.4%。2012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368.29万户,下降3.1%。移动电话用户2550.13万户,增长10.4%。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117.58部/百人,增长8%。全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为100%。全区互联网络用户1826万户,增长21.7%。2012年末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9%;拥有电视台1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6.8%;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319.83万户,增长0.8%。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全年出版报纸25900万份,其中蒙文版927万份;出版各类期刊1793万册,其中蒙文版165万册;出版图书7359万册,其中蒙文版1037万册。
2.经济领域信息化效果日益显现
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跟进的格局初步形成。自治区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大中型企业普遍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工作,伊利、蒙牛、包钢集团等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入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前列。呼包鄂乌(乌海)国家级“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有序开展。
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农牧业信息化深入应用。涉农信息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和整合。农牧业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终端多元化及“一网多用”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全区四级农牧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已在12个盟市、20多个旗县展开。呼伦贝尔、通辽、巴彦淖尔等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起到试点示范作用。中国羊网、中国葵花网、农牧业信息网等一批特色网站及农牧业信息服务热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成,取得明显成效。
3.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自治区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政法专网及其它专网基本建成,这些网络平台为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建设提供了网络支持。金字系列工程及一批重点业务系统取得明显成效。各部门、各地区政府门户网站在促进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60多个委办厅局、所有盟市和旗县政府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政府各部门政务公开、协同办公、便民服务、审批办事等业务逐步开展。“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参加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初步建成。
4.社会领域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渐加快。银行、社会保障、交通、医疗等服务部门IC卡已具一定规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便民“一卡通”已在呼包鄂乌等地区开始实施。新建居民小区的信息化工程正在推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等地的数字社区建设取得实效。“数字东胜”等一批数字城市工程开始实施,城管信息化初见成效。
(二)面临形势
从世界范围看,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碰撞、战略资源争夺、政治军事较量的新舞台。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不平衡,“数字鸿沟”不断加大。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和行动计划,世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重新掀起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下一代互联网、无线宽带、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网络电视等信息网络技术和发展理念正在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主权的新边疆,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战略利益角逐日益激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从国内形势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已进入第二个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建设正在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国各省市正在积极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推动本地的跨越式发展。
从我区形势看,机遇和挑战并存,信息化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西部大开发、承接产业转移、3G网络建设、三网融合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等将为我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二是我区提出加快非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电子信息产业已有一定基础,我区的资源优势有利于承接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三是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任务较重,传统产业急需信息化来改造和提升;四是我区行政区域较大,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成本较大,民生工作任务艰巨,电子政务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五是我区是煤炭等资源大区及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很大。同时,信息化推进中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急需今后一个时期克服和化解。
[page]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制
建立健全全区各盟市(包括各旗县区市)、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和资源整合工作力度。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实绩考核内容,列入常年工作考核目标。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及重点企业,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探索建立信息主管(CIO)制度。按照国家确定的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我区信息化指标体系,探索并建立信息化发展水平统计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统计、评估、考核机制。加强信息产业行业监管和服务。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管理。
(二)加强人才培训教育,提高信息化队伍和国民信息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识、理解和支持。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引导调整高校、中专专业课程设置,扩大信息技术专业招生,有针对性地培养信息技术类的各层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并积极探索在具备条件的高校中设置以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重点的相关新专业。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加速培养计算机和网络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各类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以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和应用技能培训,有效提高网络应用能力。
要研究制定对信息化人才的使用政策和优惠措施,通过对人才的爱护和使用,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环境留人、以事业留人。鼓励和吸引区内外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特别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和企业家在我区创业发展,鼓励区内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内外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三)加大投入,强化资金保障
要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同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包括直接投资电子政务建设,或者进行产权重组,进入信息产业。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组织国家引导扶持的信息化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国债及国内外低息、贴息贷款。采用各种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直接间接融资参与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营造开放的投资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我区投资,促进我区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加强合作和交流,充分吸取世界各国和先进省市的经验和做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资源整合,提高我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培育和扶持社会化中介机构和群众社团组织,鼓励其承接政府逐渐退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成为政府、行业、企业与个人相互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五)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贯彻落实国家近年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关于推动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软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等纲领性文件,以及我区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决定、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促进办法》等政策法规,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条例》,提出我区在信息化推进、信息产业振兴、信息科技创新、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结合自治区实际,加快制定我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长效机制、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等政策规制,建立与国家对接的完备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
注:本文数据来自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