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10:42:33 来源:CIO时代网
2014年5月25日,“第八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暨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领导、专家和各政府部门的CIO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次论坛由北大信息管理系和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和北达软协办,CIO时代网和锐捷网络承办。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宋刚先生为嘉宾们带来了名为《新一代ICT与北京智慧城管》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科技信息中心主任 宋刚
感谢“第八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组委会给我这个分享的机会,也感谢“第七届政府CIO班”的老师和同学给我这个机会代表同学们通过这个论坛给大家做汇报。这个论坛很高端,特别是今天上午涉及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刚才黄老师讲,都是从专家和技术的角度,我尝试从CIO和社会管理的角度试图把这些东西串起来,也算是我们班学习的成果和体会,当然也要结合我们正在北京开展的智慧城管建设。
信息通信技术ICT融合发展,催生了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创新形态的变化和知识社会的形成,进一步催生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即创新2.0.创新2.0讲的就是面向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运行模式和经济社会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面向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以人为本的下一代创新模式正在给电子政务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从CIO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尝试探索一下,包括前天老师讲的,太极是信息化的源泉。这里用太极元素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这张图来源于很着名的社会学研究,这是社会学很经典的研究,他说社会的拓扑结构有三种,第一是以边界为代表的地域,就是我们现在要沟通的话需要在一个地域之内才能进行沟通。第二个是网络,只要在结点之上就能进行沟通。无论是哪个国家,连上结点就可以沟通。如果没有建立结点的沟通,我们就算在隔壁也是互不认识,沟通不上。第三是流体,实际上就是太极的符号在变化和转型。其实我想用这个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看定义的三代信息技术,我们尝试从电子政务从业人员和从社会管理角度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刚才这三种社会拓扑结构对应的特征和对应的典型的信息技术大家都讲了不少。第一代是主机或者主机之前我们靠口和嘴、纸和笔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才能进行交互和沟通。第二个网络我们就需要CT、IT建立沟通。第三代就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就是所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但有交互的特点都不一样,第一代融合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第二互联网网络更多讲的是虚拟经济、虚拟政府、网上政府,到第三代时物联网发展,看移动技术支撑的一线的管理人员直接提供的面对面的服务,其实交互不再只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展开的,而更多的是实打实的和老百姓做沟通交流,这种服务形式,从政府来说,基于办公室行政到变成在线的基于门户的标准叫信息交互、信息服务,到最后的第三代信息技术就是强调了以用户为中心,行动导向,开放定制协同和实时的服务。现在大家都在调侃,世界是平的。其实全球主体从原来的国家到变成一个企业,到变成个人。这也是相对对应了我们这三代信息技术,从移动政府,现在提流畅政府、智慧政府,政府2.0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我们的新一代电子政务。
城市形态发生变化,同时我们看到贯穿这里面的是整个服务模式、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创新形态的变化。从工业时代及以前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创新模式,到知识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发生变化了,以服务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在发生改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政府形态也在发生改变,传统我们说电子政府变成政府2.0.
[page] 今天专家们都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是服务模式、业务模式、社会方式,这个方式是什么?就是面向知识社会的这种创新形态的,以用户为中心、以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拓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形态。这是《自时代》的专题,生动阐释了创新2.0时代,讲了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自表达,还有创客、Fab Lab的自设计、自制造,还以北京智慧城市管理为例,有一篇系列文章写的是城市实现自管理。为什么?真正生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催生的新的创新形态使得工作在社会中的用户成为创新的主体,用户创新不但是为企业的发展,我们现在讲的企业2.0,公共管理,我们现在讲的政府2.0,城市发展带来新的价值,城市管理这块是智慧城市,都会带来新的价值。这是2012年底在北京举办的智慧城市和社会管理创新论坛上,大家就讨论,最后总结时有一个嘉宾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2.0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其实新一代电子政府也是一样的,从这个方面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新的创新形态,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形态,同时这种新的形态又重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态。刚才黄老师讲,关键是技术、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而不是真正的技术本身。
面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从CIO角度,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它们是怎么互动、怎么推动我们新一代政府?理解了这个再讲我们在北京的做法。第一,端。移动互联网实际上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也继承了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是自身硬的、个性化的、能感知周围环境的服务。Web2.0、SoLoMo,这些正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创新2.0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第二,物联网。物联网实际上也是移动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发展与智能感知和识别技术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第三次信息产业的浪潮。邬贺铨院士认为,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业界也越来越形成一种共识: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业务模式在里面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三,云计算。我尝试从用户角度讲,云计算是创新2.0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无论是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都将是动态的,可收缩的,被虚拟化的,尤其重要的是以服务方式提供的,可以方便实现分享和交互,并形成群体智能。群体智能,在研究系统时提出来的,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形成创新。形成群体的智能。
刚才讲了端以及对它支撑的云,这样自然就产生了大数据。大数据其实也是在以人为本的创新时代。而且它是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数据收集、管理、处理和利用。为什么说复杂性?因为我们现在也都在学习大数据,数据不是说本身大,而是它的是多层次、多结构,这样才称之为“大”,在这个情况下,用户不仅是数据的使用者更是数据的生产者,数据围绕人的各种生产、生活而产生,数据也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样本而是广阔社会空间的全数据。大数据也是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从封闭的实验室创新到以社会为舞台的开放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这是创新2.0时代非常重要的,需要理解和学习的,特别是对于CIO来说。
无论是政府2.0、城市2.0或者是智慧城市、智慧政府,都有四大特征。前段时间是智慧城市提出来的,智慧城市或者智慧政府无非是在新的创新形态下政府形态或者城市形态都是一样的,四个特征: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基于这之上我们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前三个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上面最主要讲的是新的服务方式、服务模式、新的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等等,这是四个特征,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用户怎么参与,怎么以用户为中心设计,还有大众创新怎么让普通人成为主体然后形成创新群体智能。还有协同创新,怎么使市场、政府、社会要共同塑造价值。包括开放创新,就是以开放数据为依托怎么激发社会潜能,社会和市场共同创新塑造价值。
实际上政府2.0是创新2.0和电子政府、新公共服务一块汇聚形成了政府2.0.而数字城市和创新2.0的汇聚形成了智慧城市,在我看来,政府2.0和智慧城市两个浪潮进一步汇聚就是智慧城管,因此定义政府2.0和智慧城市一样,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用户参与的服务设计,让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城市管理服务更美好。当然这里面既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包括微信、微博、社会媒体网络、生活实验室,开放创新空间等等方法论的应用。
下面我汇报一下北京智慧城管,我们怎么把它尽量落到实地。这是2012年建成的五位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基于此正在建立物联网智慧城管,把整体给大家做个汇报。五位一体城管物联网平台包括三个:感知平台、基础支撑平台、综合应用平台。
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2010年把北京城管所有的30多个系统、27个台账全面进行梳理归拢,进行全部梳理整合,这是我们一把手带着一块做的。整合完我们做数据的系统整合。按照新的规划我们提出五位一体物联网平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涉及各个部门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怎么跟踪)。这就是五位一体的物联网平台,这也写进了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发的10号文。基于五位一体物联网平台,我们是三大业务模块:第一是巡查监察、指挥决策、公共服务。在巡查监察方面我们提出依托物联网平台打造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工作模式。发现问题录入,跟踪解决、监督解决。这是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工作模式。在指挥决策方面,我们提出来要把感知数据会聚起来做分析,叫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针对北京市城市管理压力很大,管理力量很薄弱、人口太多特别是流动人口,管理量严重不足时我们采取高峰勤务模式,而且是基于感知数据分析的高峰勤务模式,这个现在已经在20多个街道进行试点,通过这个实现智能化。公共服务方面我们提出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围绕老百姓需求设计,通过这个实现城市管理的社会化。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城市管理的三化目标,也是智慧城管的顶层设计。下面我把三大平台逐一向大家做介绍:
第一是感知平台。我们把环境秩序和执法资源统一的在平台上进行整合。其中包括全市1200辆城管执法车,其中880辆车上有GPS终端,实时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就能看见,其中400辆车上带着无线车载取证装置,移动3G探头随时回传。当然我们还对执法人员5000余部的数字集群进行集成,大家在上面可以看到位置。6300部基于Android的执法城管通,同时我们还集成了公安共享的17000路探头。弥补公安探头的不足,我们建设了400个无线的3G的,我们陆续往4G替换,4G有信号的时候就往4G牵移,目前是10个,陆续的都要换成4G,这是弥补公安探头,因为主要是针对大路上比较多,如果环境脏乱或者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地方就可以通过它来弥补。我们在20个施工工地安装了噪音监测,北京建设量比较大,工地噪音特别是夜间扰民这块,我们是到晚上10点以后超过70分贝以后自动报警,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区县和街道执法队去执法。
第二是支撑平台,我们叫云到端的基础支撑平台,这也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创新2.0,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初步构建北京城管云,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实现端到端的互通,我们现在核心是打造两个端:“三个一”执法城管通PDA与“我爱北京市民城管通”.依据物联网平台等实现端到端的互动。基于这两个平台,我们规划了五大系统,但五大系统正在建设过程中。下面我想先对前期开展的工作做个汇报。
[page] 2010年我们提出智慧城管:我们开始整合台账,建立重点地区挂账的环境整治的台账,这个台账把我们27个台账都统统做了整合,实现一线能把照片、视频包括巡查发现问题的情况实时填报,把握城市整治和改造的进展。这是一个很活的档案,包括唐家岭的搬迁,我们每周上传照片,包括大型拆除还有一些视频。
2011年1月,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依托这个平台对“96310”城管热线、局长信箱、微博、网上投诉、在线地图等渠道,提供点图投诉、举报、咨询、建议、挑错等服务; 2011建了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整合车载3G和固定3G探头;2012年1月1日,城管地图在网上点图,这个服务全部延伸到“我爱北京”市民城管通和移动应用软件(Android、云平台iOS版)上线,市民可通过城管官网或苹果商店下载,参与城市管理、进行举报、投诉、咨询和挑错。去年我们在此基础上把北京城管会同各个区县街道相关部门建设的便民菜市、便民市场包括一些早市我们也在这上面,大家可以查得到,也可以建议和评价。我们希望通过评价系统做多疏堵结合,好的规范、不好的取缔。
2012年7月,“我爱北京”城管政府维基系统上线。把局域要制定的一些政策放在上面,让老百姓可以参与。老百姓也可以互相发起、编辑,编辑完了我们可以进行互动,这个在逐步推动过程中,当时《自时代》把我们这个取名叫城市自管理,也说基于创新2.0的智慧城管系统成功实现了市民自管理和政府管理的上下融合,形成与公共管理的有效互动,更是政府有序发挥市民自管理功能的一种创举,当然这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2012年10月份,北京市第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示范的第一个投入运行项目是北京城管物联网平台及进行新一代指挥中心投入运行。这是当年10月4号中央电视台进行了10分钟的连线直播,国庆期间各大旅游景点、重点街区的保障情况。在这个大屏上,车在哪、人在哪、车上有谁都能看清楚,可以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指挥。去年4月份执法城管通移动应用管理平台投入运行,实现基于Android应用的统一发布、升级,以及用户、权限的统一管理。全都换成Android系统,包括机器和应用的升级,努力打造“三个一”,功能:综合执法的“一卡通”、督促考核的“成绩单”、应急处置,致力于智慧城管的建设。
这是我们在运行的情况,目前分三个板块,包括办公应用,比如内网通知、内网邮件、即时通讯等等。我们所有的桌面系统和掌上系统是同步的,在移动端做好支持非常重要。第二业务板块,包括业务台账、任务处置、视频监控,现在指挥中心可以看到视频,在掌端也可以看到。云到端支撑能力还比较弱,目前只能支撑全市处以上干部,其他的还支撑不了。这是查看视频。目前我们能做到一万七千多机关视频、城管400部视频,这是我们完成的指挥中心调度。领导对我们要求很高,很多还没实现,我们正在抓紧制定三年计划。三年计划完成之后希望所有一线城管执法队员的工作在掌端都能完成,对数据都可以进行考核。
总之,经过这几个系统的建设,我们正在打造三大工作模式,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的工作模式;基于物联网平台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社会化,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跨越。当然我们也向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学习,2010年有幸与欧洲Living Labs的主席会面,他专门到我们这来跟我们进行交流,对国外创新模式也给我们进行了很好的借鉴。这是去年的时候在中国举行的物联网高峰论坛,国外专家到我们那看,看完也讲,服务、设计和业务模式对于智慧城市。对于政府而言,新一代电子政务是非常重要的。2011年有幸获得了技术引导奖,当时去巴厘岛还是北大一个教授去代领的,因为我们办签证时间来不及,当时是北大一个老师给我们把奖领回来了。新西兰前政府CIO对我们也有个评价,他说北京这个项目放在创新2.0电子政务发展背景下特别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前瞻性,给国内和亚太同行起到了启发和前行的动力。我们这个项目也获得中国信息化突出贡献奖,我们的一把手李润华局长还被授予“2012年电子政务年度人物”.我们也是在边干边思考,其实智慧城市管理,包括政府2.0,绝对不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或者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运行模式,实质上就是创新形态整体的变换。这是一些区别,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关注人、制度、更加关注开放互助的共享,更加关注汇聚大众力量和群众智慧,也更加关注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和市民参与,也更加注重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协同的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报告,智慧城管,感知北京,服务首都、服务市民。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