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0 13:50:23 来源:和讯科技
2014年,对于华为而言,是跨越性的一年,这一年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上首次超越了行业领头羊爱立信,登顶成为了业内老大。
另外,华为终端业务也在持续增长,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季度,小米、华为同比增长率均达到40%。但值得注意的是,整体上,国产手机市场的增长率正在开始放缓,据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5贺岁版》显示,2014年国内智能手机季均增长率仅为6%。根据TrendForce 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2.91亿台,同比下跌9.2%。外部大环境正在给华为手机制造困难,华为mate7虽然为华为冲刺中高端取得一定的品牌美誉度,但华为在高端市场尚未站稳脚跟,目前主打的机型与定位依然是中低端。目前来看,华为厮杀印度成败难测,美国市场被苹果与专利壁垒卡位,硬件发展已到顶,从华为的技术流打法来看,从三星身上大致可以看到华为的未来,华为手机业务也在面临危机。
我们一直强调技术的华为,因为华为身上一直流淌着技术的血液。早前任正非发表讲话指出:华为要像长江水一样聚焦在主航道,发出巨大的电来。无论产品大小都要与主航道相关,新生幼苗也要聚焦在主航道上。不要偏离了主航道,否则公司就会分为两个管理平台。”我们知道,华为共有三大业务: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终端业务。即“云”、“管”、“端”,在华为“云、管、端”模式下,云与管是主航道,终端在整个华为体系里,则处于华为主航道的侧翼而非重心。但华为的主航道核心战略在拖累着华为终端技术优势与价值的释放。
我们也看到,2014年,华为运营商业务收入达1921亿元,占华为去年总营收的66%,它才是华为的核心主航道业务。而华为去年研发投入408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14%,而另据了解,华为每年都会拿出10%至12%的收入,投向基础研发。但华为的资源与技术研发投入事实上没办法重点放在终端业务上,尽管2014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增长32%,消费者业务在总营收中的比重也在上升,但在华为利润来源中,手机的营收始终是非核心的一环,华为的投资与力量则要聚焦在主航道。前面任正非也提到只允许员工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另外,华为的战略高地直面全球,这导致华为几乎在所有的主航道业务领域都与国际巨头短兵相接,分散了华为做手机的精力。比如在服务器领域,华为会碰到IBM,HP,在无线领域会直面爱立信,做数据通信产品要面对思科,做存储会碰上EMC,做虚拟化又和Vmware遇上,华为主业的波澜壮阔导致资源与技术的分散,可能导致华为手机处于一种相对中庸的状态。我们看到,华为手机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一直也没有跳出国产手机同质化的困局,也无法化解供应链危机,在智能手机的核心元器件上,也要依赖产业链的供给。
所以说,企业聚焦决定了资源分配,资源分配决定了创新技术的执行力与可能性。根据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论述的观点:“创新管理反映了资源分配流程。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的创新计划可能会取得成功,而反之,无法获得足够多的资源的创新计划,获得成功的概率也低……从财务数据上看更吸引力的其他选择消失或被放弃之前,管理者将发现他们很难集中各种资源来发展破坏性技术。”
对于华为来说,推动延续性技术不成问题,但难的是颠覆性技术。对于华为这种技术流的标杆企业,国内舆论对其相对颇为宽容并对其注入了充分的国民情感,但事实上,华为的战略已经决定了华为终端将被绑在整个公司的主业上,要求统一的利润率,某种程度上,这限制了华为手机的潜力。
前面提到,华为的利润来源中,近70%来自于运营商业务,它是华为的主航道,但华为运营商业务的增量主要是来自于运营商对于4G的投入。但另一方面,全球通信业包括国内运营商正面临着管道化危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全球电信运营商的许多增值服务领域,都正被互联网企业OTT掉,为了化解危机,运营商的投资方向从基础设施转换到IT领域,而华为过去多年,一直依赖全球运营商拓展电信设备市场,在营收方面已经超过原来的设备老大爱立信,但运营商业务放缓是必然趋势,设备行业也难再高速增长,因此,华为与运营商成为一种一荣俱荣的绑定关系,华为若无法化解管道化的危机,必然会影响到华为主航道的盈利,运营商的危机让华为的未来同样充满阴影。
从这个层面来看,华为本应藉此转型,加大技术与资源向手机终端业务投入,在面临未来运营商业务放缓的时间风口,将手机业务的权重提升并作为未来的核心增长点之一。无奈,在驱动华为成长的核心力量中,在华为的“云管端”模式里,终端短期只能带来规模效应,缺少利润贡献。也正因为如此,华为作为在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经验、渠道网络等各方面占据优势的成熟企业,在应对不符合其利润与赢利模式的消费者领域显得举步维艰。
这种举步维艰从内部创新与外部竞争也可以看出,在终端领域,华为去年的亮点在于推出自家研发的芯片—海思麒麟920芯片并发布支持LTE CAT6技术,成为国内手机行业唯一一家在芯片上取得突破的企业,并在mate7中采用该芯片获得了品牌美誉度,但依然无法掩盖海思芯片未能实现与高通等同步的困境。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一直以来小米如芒在背,让华为始终显得焦虑与步履紊乱。我们看到华为荣耀,独立于华为手机品牌之后,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与关注,在去年,荣耀品牌智能手机出货量超2000万部,但长期以来,荣耀品牌由于背负着压制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的重任,与小米等多款手机长期比拼出货量,在价格战上厮杀,稀释了荣耀品牌和战略价值,也同时拖累了华为发力高端的战略步伐。
我们知道,国产手机多年来依赖智能机成熟产业链供给比拼配置,而以华为的财力与技术,本身可以更快的突破技术瓶颈,超出国产手机其他企业一个身位成为国产高端的一个标杆,但华为并没有实现这样的突破,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华为终端更像是华为波澜壮阔业务中增值的一环,虽然有庞大的规模,但并不是利润中心与主航道核心业务,也因此欠缺重点与核心资源的支撑与发力。目前来看,智能手机的硬件配置与性能基本已到顶,通过性能带动的手机换机潮也已经慢了下来。智能手机的增长已经过了黄金期,注重稳妥策略的华为在终端业务可能会面临瓶颈,这个瓶颈自然也包括创新的瓶颈。
任正非给华为画出的战略路线相对中庸,他曾表示:“在主航道外,华为不要争做鸡头,蚂蚁很容易被大象踩死。”也表示任何一家企业要经历生老病死,他的责任是如何延缓华为的衰老。但从本质来看,他是在延缓运营商网络与通信设备业务的衰老。但华为的短板也在这里,即始终无法跳出自身既有的思维与框架。
从华为基因来看,它是从运营商电信设备业务起家,它始终是华为的资源与技术聚焦的核心业务,无论时势如何变化,手机则始终处于华为的核心业务之外相对的边缘位置,所以华为可以在运营商业务上超越行业领头羊爱立信,但却走不出国产手机同质化的困局。但在智能机市场竞争加剧、各厂商全力奔跑的今天,华为的战略在为自身设限。说到底,华为无法跳出自身的基因,也因此对手机业务的未来造成了某种思维局限。目前手机也是华为唯一一项可以贴近用户的业务,同时也背负着国人对于国产手机跻身国际一流并坐实高端市场的期望,智能机在未来的入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华为的步伐虽然中庸与稳健,但若是一直站在山腰,则可能永远无法看到云海之上的风景。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