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科达:抓住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核心节点

2015-08-07 09:41:31  来源:第一物联网

摘要:在智能化、大数据、云平台、云存储等技术应用趋势下,如何将视频监控与交警管理系统或其他交通管理部门的业务系统相融合,实现包括违章抓拍、调度指挥、信息发布、事件预警...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在智能化、大数据、云平台、云存储等技术应用趋势下,如何将视频监控与交警管理系统或其他交通管理部门的业务系统相融合,实现包括违章抓拍、调度指挥、信息发布、事件预警、公安刑侦破案等功能,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是当前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作为视频监控领域的领先厂商,科达智能交通监控产品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实践,体现了城市智能交通监控和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方向,也给交通相关项目建设及应用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科达:抓住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核心节点

    一体化、智能化构建前端核心信息单元


    随着交通监控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前端视频监控点数量增多,所采集到的车辆信息数据、违章信息、驾驶员特征数据信息等越来越多。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相关案件时,交警或公安部门要从海量数据中寻找到目标信息,就如大海捞针般困难。因此,城市交通监控智能化应用是必然趋势。当前,除了应用较为成熟的车牌识别功能之外,交通用户还提出了车辆信息检测与识别,如车标、车型、车颜色识别等方面的功能需求。甚至在电子警察新标准的指引下,某些用户还提出了利用抓拍摄像机对车辆驾驶员进行人脸特征或身型特征识别的需求。这让前端摄像机成为了智能交通的核心基础信息提取单元,且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预处理单元。


    在这样的趋势下,很多致力于城市交通监控应用的企业纷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抓拍摄像机或监控摄像机,将智能功能前置到摄像机或摄像机产品中。但部分企业提供的产品要么一体化程度不高,要么智能功能较为单一,要么识别准确率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交通监控的实战应用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新兴的实力企业介入。针对前端需求,科达自主研发的智能交通摄像机不仅带有前端存储,而且可以实现车牌识别、车辆检测、车辆图像抓拍等功能。除了能满足电子警察的常规抓拍和识别需求外,同时也符合高清卡口的应用需求。只要路口行驶的车辆没有按照交通指示灯行驶,或有其他违章行为发生,通过前端抓拍产品的智能分析和检测功能,都能实现精确抓拍,并保证图片的完整性。


    智能抓拍摄像机和一体化智能监控摄像机的抓拍和识别准确率一直备受用户的关注。据介绍,科达的摄像机人脸可辨识率可达90%;车标识别率大于91%;车辆号牌全天候识别准确率在99%以上。测速精度在车速小于100公里每小时的情况下,误差不超过6公里每小时。这些数据体现的是产品在智能分析和识别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实现这些技术优势的力量,来自科达多达300余人规模的研发团队。


    智能分析、智能测速、车辆检测等算法的准确率高低,除了与图像处理设备、智能分析算法等密切相关外,还与光学镜头、夜间补光灯等配套设备密切相关。因此,科达对系列摄像机全部采用双面镀膜光学技术,确保全天候镜头的清晰度及图片的清晰。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摄像机的补光也很关键。当前市面上一套电警系统往往要安装3、4个补光灯,导致严重的城市光污染问题,影响了行车安全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避免强光污染,科达自主研发的微光电警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一套系统只需安装一个抓拍单元,成本低、能耗低、安装简洁美观。而借助科达高性能图像处理技术,即使在无补光设备的情况下,抓拍图片也仍然清晰可辨。


    一体化交通监控摄像机对集成度要求很高,其中每种配件的选材、质量、设计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整体性能。科达的交通抓拍摄像机,包括成像单元、光单元、防护罩、拍照闪光灯等都采用一体化设计。除此之外,产品还具有前端存储、防盗报警、防破坏、防尘防护等功能。


    科达IPC6X5-AU-E 微光电警抓拍单元

 

    科达IPC6X5-AU-E 微光电警抓拍单元

    大数据围绕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化应用为中心


    当前,公安、交通、医疗等各行业都在谈大数据应用,如何将前端所采集到的各类数据信息在后端平台进行分析、比对、处理,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进一步为交通及其它行业管理部门的应用服务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目前大数据应用在公安、交通领域有迫切的需求,并且已经有了一些尝试。交通领域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如卡口数据,交通路口路段的车辆数据,路网数据,驾驶员信息数据等等。如何对这些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为交通管理提供依据,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为市民提供交通信息服务,是智能交通监控大数据应用的核心。而实现大数据应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多的数据源;二是要将视频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据(即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三是要有足够可靠的存储空间;四是要有满足各种警种需求的实战平台,平台要具备丰富的功能,如大数据检索分析处理、人脸识别、以图搜图、多点碰撞等。


    目前,科达针对公安和交通领域推出的系统方案不仅拥有智能前端产品,还有可靠的云存储系统、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大数据管理平台。科达结合云存储、云计算技术推出的新一代智能交通云平台,可以整合卡口、电警、道路监控等各种前端视频资源,优化系统资源配置比例,快速实现贴近交通实战的业务应用。科达的云平台能贴近交警的业务实战进行功能定制开发,如违章抓拍、交警收费管理、道路管理、交通信息服务等等。科达的后端定制化开发和服务团队,保障了交通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营。


    由于建设时间问题,当前交通监控领域存在各种品牌、各种技术的抓拍摄像机和摄像机,前端产品与后端平台的兼容和接入问题一直是交通监控系统建设的难点。科达的交通管理平台具备较好的开放性,能接入国内主流厂商的产品,帮助用户节省投资,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在交通监控系统中,对于一些前端本身不具备智能分析功能或建设年代久远的设备,也都可以通过接入接入科达的后端平台,使用后端平台的分析识别功能,实现对车标、车牌、车型和颜色的分析识别,帮助交警进行调查取证或帮助公安部门进行案件侦查。


    交通与公安两个平台间有的信息需要相互共享,但如何深度理解和融合两个系统间的信息,这对很多企业是重大考验。但科达本身是平安城市平台系统的领军企业之一,这个考验反而成就了科达的优势地位。

 

   科达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科达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科达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科达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科达在智能交通行业为何能后来居上


    相较早期的智能交通参与企业,科达在智能交通领域是新介入者,但其发展步伐却很快速,势头甚至开始盖过一些老牌企业。分析科达在竞争激烈的智能交通市场后来居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达组建有一支专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研发团队。其团队核心人员在智能交通产品研发方面的经验甚至可能比同行企业的研发人员更丰富,可谓“起步晚但起点高”,可以根据行业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地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保证科达的产品更新速度不落后甚至领先于同行企业。


    二是科达的智能交通监控产品会紧密结合用户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的定制性能。面对当前交通领域大融合、多功能的应用需求,科达的前端产品和后端管理平台会通过功能定制化开发尽量满足不同地区和城市交管用户的需要。尤其是不同用户对软件定制化的需求比较多,科达的研发团队就有了用武之地。


    三是科达可以将在平安城市领域的经验成功移植到交通领域。众所周知,科达在公安司法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公安实战平台产品的开发上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切入交通领域后,科达同样可以将智能视频分析、大数据应用、管理软件平台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应用到交通监控领域,更何况交通行业的很多信息要与公安行业的信息系统对接融合。


    四是产品的细节优势和行业差异化特征使得科达的产品更符合交通监控应用需求。交通应用环境复杂,产品长期暴露在外,对产品的可靠稳定性、免维护、环境适应性等都提出了较高的需求。一般业内产品每隔二、三月就要维护保养,运维成本高。科达的产品由于采用多重防护一体化和模块化设计,在户外高污染、高粉尘、高温差、高腐蚀等各种恶劣环境下,也能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保持稳定运行。通过采用防尘防护、擦灰一系列专业的保护设施,科达的产品达到免维护的应用标准,帮助节省用户维护成本。


    结语


    当前,智能交通向“高清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科达的智能交通方案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前端产品,如免维护卡口、微光电警、四合一电警、道路监控云台摄像机,还包括丰富的后端云存储系统、后端大数据平台等,可以开展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分析、图像侦查研判、可视指挥调度、移动警务等丰富的应用。同时,科达贴近交通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在产品功能,产品安装、产品维护、软件功能定制等方面强化了细节优势和差异化特征。这些投入,可以使科达跟上智能交通建设的新节奏,在产品、软件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上满足各省市不同类型智能交通集成商和用户的需要。


    嵌入式图文:科达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典型案例

 

    苏州市城市道路卡口项目
    1、苏州市城市道路卡口项目

 

    新疆某县乡镇卡口项目
    2、新疆某县乡镇卡口项目

 

   江苏某市高速测速卡口项目
    3、江苏某市高速测速卡口项目

 

   江苏某市微光电警项目
    4、江苏某市微光电警项目

 

    新疆乌市电子警察项目
    5、新疆乌市电子警察项目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