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深圳市P2P再曝23家问题平台 随手记专家提醒防范风险

2016-04-14 15:36:08  来源:互联网

摘要:网贷之家发布深圳市P2P网贷行业报告:截至今年3月底,深圳曝出23家问题平台,其中跑路类型有11家,提现困难有1家,停业11家。而在今年2月,深圳曝出的问题平台是10家。
关键词: P2P
  南都讯 记者卢亮 本周,网贷之家发布深圳市P2P网贷行业报告:截至今年3月底,深圳曝出23家问题平台,其中跑路类型有11家,提现困难有1家,停业11家。而在今年2月,深圳曝出的问题平台是10家。
 
  正常运营平台再减22家
 
  网贷之家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深圳市正常运营的P 2P平台数为328家,而在1月底、2月底,深圳正常运营的平台数分别为359家、350家。这意味着,今年以来深圳正常运营P 2P平台呈递减趋势,而3月份降幅加大。
 
  一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深圳P2P行业进入整合期,各个平台都或多或少受到压力,一些规模较小的平台在整改过程中由于成本较大而选择停业,导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减少。此外,相关监管政策发布后,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新进平台从注册开始便会受到更多阻力,所以3月份出现平台降幅更大的情形。
 
  雪上加霜的是,深圳问题平台继续扩大。截至今年3月底,广东省共曝出25家问题平台,其中23家位于深圳地区。其中,跑路类型平台有11家,提现困难问题平台有1家,停业平台数量为11家。从数据看,停业、跑路类型已占据问题平台较大比例。而在2月份,深圳的问题平台数量是10家。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市金融办开始摸底排查后,P 2P行业出现整合现象,一些平台在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主动清盘停止营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
 
  深圳网贷综合收益低于全国平均线
 
  而在深圳P 2P平台数量萎缩的同时,成交量却在狂飙。据悉,3月深圳市网贷成交量为263 .51亿元,环比上升21 .29%,上升幅度较大。不过,记者注意到,深圳的网贷综合收益率只有11 .20%,环比下降5个基点,不仅低于广东省12 .01%的综合收益,也低于全国11.63%的平均线。
 
  有分析认为,由于深圳的P 2P网贷行业发展步入规范化发展快车道,风险补偿下降,形成了综合收益率下行的大环境。与此同时,深圳的平均借款期限为4 .02月,全国网贷平均借款期限为7.33个月,表明深圳投资者对于资金的流动性需求更迫切。
 
  虽然3月以来P2P跑路平台频繁曝光,但似乎并未冲击深圳投资人的信心。网贷之家的统计显示,3月深圳网贷行业投资人数、借款人数分别为59.44万人、6.06万人,与2月相比,投资人数环比上升4.19%,借款人数环比上升20%.
 
  盈灿咨询分析师马骏认为,当前问题平台接连曝光,部分投资者保持谨慎,同时股市在3月出现了回暖走势,也分流了小部分的投资者,使得网贷人气尤其是投资人数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回升。“预计在近期互联网金融暖风频吹的背景下,网贷行业会再次获得更多市场参与者的青睐,投资人数、借款人数也将进一步上升。”
 
  相比北京、上海,深圳P 2P行业体量依然处于“第二梯队”。数据显示,3月份北京和上海的网贷贷款余额分别为2177 .74亿元、943 .09亿元,深圳这一数据为634 .52亿元。
 
  网贷收益仍比银行理财高
 
  虽然目前深圳的网贷综合收益率只有11%左右,比一年前动辄18%、甚至20%以上的年化收益缩水了不少,但实际上,收益下行并不是网贷行业的“专属”,传统银行理财收益也不能幸免。南都记者昨日从银率网看到,以深圳地区为例,近期在售的上百款银行理财产品中,只有9款产品的年化收益能站上5%,这其中大部分还是风险较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而据融360监测的数据,银行理财全面进入“3”时代,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 .89%,预期收益率继续下滑。
 
  投资贴士
 
  防范风险仍是当下投资的主要基调
 
  面对风险不定的理财行情,随手记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员程龙建议,对于第二季度的投资策略,在理财投资的选择上以防风险为主、收益为辅:一是不要盲目追逐收益率过高的产品,对于稳健的、收益合理的理财产品可以优先选择;二是选好产品发行方,比如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或者具备一定经营历史的、管理规范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可以参与,坚决远离不靠谱的理财平台。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市民要识别P2P投资风险,可以对平台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实,比如平台宣传的股东背景、实缴资本等。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