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 13:37:28 来源:第一产经网
我说的不是像手机那样充电,而是在这个充满普遍性焦虑的时代,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慢慢成长,逐渐脱胎换骨,量变逐渐产生质变,最后站在马斯洛金塔的塔尖,一步登天。
许许多多初入职场的朋友都会深有体会。因为手底下不够“利索”,每每只能看着效率高的前辈们在时钟转到17:59时已经早早收拾好行装,好似帐后埋伏的刀斧手只等主公“摔杯为号”一般跃跃欲试。彼时只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多花些时间自我“充电”进阶技巧,要么坦然面对加班。
是的,现在这样一个节奏的时代,已经没有给你慢慢成长的机会了。过去入行时那种师徒般的纽带和传承,早已荡然无存。他们都想你一上来就在天上,然后再慢慢成长。
作为当代职场人,没有点“小聪明”,就像是没有一技傍身就敢出来行走江湖的“愣头青”一般,好不好混,不言自明。
而“小聪明”,就是那些能切实提供帮助的好用的工具。
何为好用?反正我的“小聪明”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黑科技产品。
就好像眼球追踪技术作为一种听上去颇为高深酷炫的黑科技,它既可以是大幅提高战斗机飞行员瞄准目标效率的手段,也可以是帮助霍金将他脑中那黑洞般的智慧输出成文字的人性化帮手,还可以是几年前亚马逊宣传其第一部手机时的最大卖点——用眼珠的滚动和视线实现翻页等操作听上去确实很酷。只是,后来呢?
所有职场人都需要的“小聪明”,是切实解决痛点的方案,而不是看上去无比酷炫的功能。
公认大而全的微软Office,也曾将按钮铺满了整个界面。但在微软的交互设计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用户调研之后,以探求哪些功能是精心开发出来,但是被掩埋而没有被发现的——人们可能最多只用到全部 Office 功能的 5%。
“你可能需要什么”和“我真的需要什么”,并不是一个维度的问题。
在这点上,金山WPS则与老对手微软Office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对我这种并无法支付时间与精力成本来“充电”的普通人来说,简直太友善了。
还记得某年年会,每个人都要在台上以PPT演讲的方式进行个人年度复盘,我深知自己这点儿PPT水平基本相当于不会。就在苦恼几乎已经化作焦虑的时候,知乎网友一句“WPS里有个稻壳儿,里边的模板肯定能帮上你”的回答给了我勇气。模板熬夜做PPT的过程不再赘述,我只想说那次的成果为我争取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认可。
之后的我已不再需要经常做PPT,倒是经常需要在四处奔波之时处理工作。哪怕人在大兴亦庄的酒吧里痛饮啤酒,也无法预料会有来自留守同事的工作求助突然在微信上冒出来;在飞机落地开往酒店的出租车上,文档修改也已不再陌生。电影里爽快地翻出笔记本处理工作的镜头,那种潇洒到了自己身上怎么就荡然无存了。
幸亏,在线版的Office——WPS文档,再一次成了我的职场“小聪明”。
无需安装臃肿的客户端,甚至连移动端APP都不需要的WPS文档,从浏览器就可以直接进入使用。在云端,WPS文档提供了不弱于桌面版WPS Office的使用体验。或者说,就是网页版的Office。WPS文档使这一切都在移动办公场景中帮我实现了,让我与我的团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场景限制仍能并肩作战。
借助WPS文档的云储存和同步功能,所有针对文件的操作都会在第一时间同步至云端。如果万一不幸断网了,比如在交通工具进入隧道丢失网络信号时,仍能继续进行编辑,做到网络可以掉线,而工作成果绝不掉线。
云端的文件版本,可以方便同步至各个平台Office端产品,所有的修改都在云端进行。这一切,并不拘泥于存在的形式,从PC到手机浏览器。就好像灵魂一直在云端,随时听候召唤附身到需要的那具躯壳当中发挥作用。
在WPS文档的协作办公模式下,实时工作进程对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开放的。这使得协同工作的场景不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在这一特性下,WPS文档使职场人的工作场景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拘束,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限度的便利。另一方面,团队协作中也不会因为某一人从办公室“离线”而使整体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对Office文档的兼容性和文件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数据丢失导致文档内容损坏,对WPS文档的使用者来说则完全不用担心。对文稿表格演示办公“三大件”的完整支持,使得不管实时查看还是在线编辑,都能断绝后顾之忧。而基于云平台的文档服务模式,让拥有权限的所有工作成员都能看到同一片“云”上“同样的风景”。
媒体总在喊的“AI赋能”,“赋能”到底是什么?字面上来看,百业万物被AI赋予了新的“能力”。在金山的产品思路中,我看到了另一种解释: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解决各个场景中的实际痛点,将“不能”、“不会”、“不可能”变为“可能”。赋能,可以是赋予了万物“能力(Ability)”;从WPS文档来说,则为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普通用户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Possibility)”。
当所有职场人都对WPS文档打造“小聪明”有所认同的时候,我想,大概以往在微信群中互“扔”文件的办公方式,很快就要成为历史了吧。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