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17:37:07 来源:互联网
据预测,2019年会发生一件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人们在手机上花的时间将首次超过电视。这也让营销人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继续向移动营销倾斜,让广告更加原生地适应移动大潮的趋势,从而获取更多的ROI。那么,当下的移动营销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它的未来发展几何?易观高级分析师付彪近日在2019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度解析,欢迎阅读下文。
——
2018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大约6000亿人民币,而移动营销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210.3亿人民币,市场大盘占比超过50%,在互联网广告市场占比则超过80%。同时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8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了9.95亿,目前易观最新数据显示已达10亿,在中国人口渗透率达到了76%的水平,这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助推着移动营销成为数字营销主体。
从过去的纸媒、电视、桌面互联网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是广告载体的变迁,也是用户注意力的变迁。如今,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社交、工作、娱乐等生活各个场景中。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已基本消失,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移动营销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
一、社交营销备受广告主青睐
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延伸,社交平台的媒体属性更加明显,社交广告价值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
从用户数据来看,社交平台拥有整个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用户规模,并具有较强的用户使用黏性。目前移动端主要广告形式是开屏广告和信息流,其中开屏广告资源由用户启动次数和用户规模决定,信息流则由用户使用时长决定,即我们所关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在不断刷新中信息流广告资源持续产生。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中,微信依然是社交媒体领域的领头羊,以社交生态为中心的广告体系包括信息流、公众号、KOL以及现在兴起的小程序,都在不断扩充它的广告资源,从多方面为广告主提供高转化率的优质广告服务。但在人口红利消耗殆尽的今天,就算是微信,其用户增长速度也出现了放缓,以精细化运营生成新优势壁垒则成为社交营销持续保持生命力的动能。
二、短视频变现一骑绝尘
近两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类APP迅速崛起,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细分板块,至2019年Q1,短视频平台已经坐拥7亿用户。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短视频平台也在疯狂抢占用户的时间,短视频平台广告营销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2017年开始,领先短视频平台已经开始探索基于流量广告变现模式,目前已经形成包括信息流广告、开屏广告、网红&KOL广告等形式的营销解决方案,尤其是基于网红和KOL的广告形式转化率较好,获得品牌方的认可。
三、内容营销以新姿态席卷市场
内容营销并不是新鲜事,从线下市场营销、传统PC互联网营销,到现在移动互联网营销,图文、音频、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内容营销方式层出不穷。
以小红书为例,明星、网红、KOL的各种种草攻略内容,带动品牌口碑的霸屏,极大缩短用户对品牌“认知-偏好-研究-比较-决策-购买-分享”的传统销售路径,形成了将内容营销+跨境电商+即看即买完美集成的电商渠道,其带给用户的消费决策建议帮助用户突破海量商品下的选择困难症。以优质内容打动目标用户、驱动消费转化的营销方式,席卷市场,成为了移动营销广告主的主流选择。
————
人口红利消失,流量触顶,整体广告资源面临着一个天花板,2019年Q1广告财报惨淡,很多品牌紧缩广告预算,传统大型广告厂商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移动营销的未来究竟会如何?
一、5G面世,营销手段充满想象力
2019年是5G 商用的元年,5G高速、低延时的特性将给众多领域来带革命,比如IoT、4K+VR、OTT、新媒体创生、智能硬件等,移动营销领域也不例外。
在营销视频化的大趋势下,很多先前因加载瓶颈而难以推广的营销素材和形式,将冲破束缚,在5G加持下,万物互联即将成为现实,智能硬件加速普及,用户触媒环境极度丰富,新的媒体形式或将创生,由此引起整个营销市场的变革,营销策略、广告形式、营销载体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二、新新人类来了,Z世代将成为消费主力
据统计,到了2019年,约有3000万Z世代(1995年后出生的为Z世代)将投入到社会工作。相对于Y世代(1985年后出生的为Y世代),Z世代更具有自己的特性。个性真我、孤而不独、娱乐至上都是他们的标签。
Z时代用户是下一代市场营销的主力群体,未来几年是较为关键的营销时间节点,如何深度剖析他们的商业行为逻辑、如何根据他们的用户偏好去建立营销策略,是所有广告主面临的关键问题。
有商业的地方就有广告。从本质上讲,营销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分析为手段来实现个性化推广和传播。随着大数据加速介入营销中的各个环节,移动营销将更加智能和高效。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