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 14:25:05 来源:互联网抢沙发
2019-08-15 14:25:05 来源:互联网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以惊人的爆发式速度,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都相继出台了人工智能相关政策规划,力图抢占产业化发展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各大科技公司也都将目光放在了人工智能技术上,并展开了激烈的技术竞争。
站在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产品或服务,而且是一项基础性升级技术,可以赋能行业,渗透已有生产服务流程的各环节,实现更高效、低成本的升级目标。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关键性驱动技术,成为赋能各产业向智能化升级转型的焦点。
在此之前,人工智能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及80年代末都遭遇过发展的低谷,但是随着核心算法的突破、应用环境的发展以及政府和企业的持续投入,人工智能从2010年开始,迎来了突破性发展。截至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就已经突破了八百家,而国内也已有近百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风投从2012年的近6亿美元猛增至2016年的50多亿美元。据专家估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高达1270亿美元。
整体而言,传统科技巨头布局平台和生态,初创算法企业抢占垂直赛道。具体来讲,计算机视觉领域,市场呈现出科技巨头把控基础层、初创算法企业领跑技术和应用、垂直领域龙头占据场景的格局。现阶段,计算机视觉行业已进入群雄逐鹿阶段,商汤、依图、云从、WiMi微美全息等已经渐渐崭露头角。
依图:注重实战,业务聚焦于安防和医疗。
实战型AI公司,善于从行业里寻找研究课题。公司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为ULCA统计学博士朱珑及前阿里资深云计算专家林晨曦,当前拥有约700名员工。公司与“四小龙”中其他几家企业最大的不同点是其技术并非来自创始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是从零开始,先选择行业,然后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课题研究。基于这种打法,公司于2013年为苏州公安开发了车辆识别系统,将套牌车的识别率从不足30%提高到90%,在初战告捷后又推出了人脸识别系统并同样取得成功,吸引了公安客户。公司的这种基因和业务模式决定了其更加注重实战,也意味着具有更强的行业痛点挖掘能力。
业务聚焦于安防和医疗,积极布局智慧金融。公司的战略是深耕行业、深挖痛点,业务聚焦于安防和医疗两个行业:安防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蜻蜓眼”系列,包括蜻蜓眼人像大平台和蜻蜓眼车辆大平台,目前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份、上百个地市公安系统以及海关总署、中国边检等得以应用;医疗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为care.ai系列,深入疾病预防、检查、诊断、治疗和科研等各个环节,目前已落地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除安防和医疗外,2015年公司通过为招商银行提供人脸识别技术切入金融领域,相继提出了、远程核身、刷脸取款、智能网点等多个解决方案,客户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主。此外,公司还通过外延方式进一步布局,除继续深化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外,还投资了芯片初创企业ThinkForce,展示了进军芯片的意图。
云从:AI国家队,银行、机场人脸识别产品第一大供应商。
公司是银行和机场人脸识别产品第一大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是UIUC博士、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周曦,当前拥有员工400余人。公司聚焦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产品以人脸识别、文字识别、活体检测为主,应用方向集中在金融、交通、安防三大行业,目前是国内银行和机场人脸识别产品的第一大供应商:在银行领域,截至2018年3月,在121家已完成招标、具备自建系统能力的银行中,公司中标了包括四大行之内的88家总行平台,市场占有率高达72.7%;在机场领域,截至2018年7月,已有54家机场选择公司产品,覆盖全国75%的枢纽机场。
微美全息:业务的核心是全息AR技术,全息云综合体。
微美全息WIMI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全息云服务。微美全息覆盖从全息计算机视觉AI合成、全息视觉呈现、全息互动软件开发、全息AR线上及线下广告投放、全息ARSDK支付、5G全息通讯软件开发、全息人脸识别开发、全息AI换脸开发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其商业应用场景主要聚集在家用娱乐、光场影院、演艺系统、商业发布系统及广告展示系统等五大专业领域。微美全息已集全息AI云移动软件开发商、处事商、运营商身份于一身,也成为海内领先的全息AI领域整合平台之一。
微美全息业务的核心是全息AR技术,用于软件工程、内容制作、云和大数据,为客户提供基于AR的全息服务和产品。产品主要包括(i)全息AR广告服务和(ii)全息AR娱乐产品。2019Q1,营收约80.3%来自全息AR广告服务,19.7%来自全息AR娱乐产品。
由于5G通信网络带宽的变化,高端全息应用逐渐应用于于社交媒体、通信、导航、家庭应用和其他应用场景。微美云息的计划是通过5G通信网络,在两个核心技术:即全息人工智能面部识别技术和全息人工智能面部修改技术的基础上,提供全息云平台服务。
一谈到5G,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人工智能、移动医疗、物联网等关键词,其实这些技术都是需要依托于5G来实现的。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因为它具备机器学习能力,可以对数据进行过滤、整理以及深度分析,并从中汲取知识经验来提升自己。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在数据方面的优势则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互联网技术相对普及,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让很多科技服务企业都掌握着大量的数据信息。然而,在数据规模持续上升的同时,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于数据传输和处理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5G技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更大的带宽、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通信延时、更高的可靠性等优势。人工智能在5G时代下,可以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丰富的内容、更智能的应用模式以及更直观的用户体验。可以说,5G不仅是提升网速,更将补齐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短板,成为驱动人工智能的新动力。
由此可见,5G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5G可以称得上是基础设施,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一样,它为庞大数据量和信息量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它也带来了更为高效的传输速度;而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云端大脑,也是能够完成学习和演化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将赋予机器人类的智慧,5G将使万物互联变成可能。二者相结合,会为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提升。
纵览国际,AI产业和5G产业都已被多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5G在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阶段。一方面,5G网络将成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被工业界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重要承载者;另一方面,5G网络本身也是AICDE、SDN/NFV、切片、编排等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因此,5G与AI及其他共生共进的新兴技术也是紧密融合、相互促进的共同体。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