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3 17:57:43 来源:互联网
联发科成大品牌的首选合作伙伴
联发科的电视芯片在全球市场具有领先的地位,据了解包括索尼、TCL、创维等品牌都采用联发科的芯片。技术上,联发科研发AI PQ提升电视画质,7月初推出的8K智能电视芯片方案S900就将边缘AI画质增强、智能语音操作、人机交互等特性整合起来,为下一代智能电视提供完善的芯片方案支持,同时联发科也为智能家居其他产品提供高性能AI芯片,智能电视只是其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之一。
AI将让智能电视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图/网络)
联发科为何会成为索尼电视的稳定战略合作伙伴?联发科在影像技术研发方面积累了近20年经验,全球累计出货量达20亿套,同时积极推进全球电视规格如欧规DVB-T2/HBBTV, 美规ATSC3,日规ISDB-S3, 国内DTMB。可谓是世界上唯一能支持全球电视规格的技术开创者。
联发科的产品和业务也涉足多个领域,从业务组成来看,目前手机占联发科营收的33%左右。手机芯片客户包括OPPO、vivo、小米、华为等,去年发布的明星产品Helio P60和P70芯片累计出货总量已经超过5000万套以往联发科将手机芯片做到端到端的交钥匙解决方案,被众多小厂采用,这是也其品牌被诟病的根本原因。但目前客观来看,也是联发科的手机芯片解决方案促进拉动了国内智能手机产品的普及,缩短了小城市普及科技产品的困难以及国内人口的数字落差。再单单以过去手机芯片的形象来评估联发科品牌,绝对有失公允。
联发科Helio P70/P60芯片出货量达到5000万套的纪念品 (图/网络)
同样,AI技术的发展,最先让消费者体验到的产品,智能音箱也是近年来迅速增长的智能设备,现在全球智能音箱销量前五名的亚马逊、谷歌、百度、阿里巴巴和小米均采用了联发科的芯片方案,这背后不仅源于联发科在AI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也因为联发科作为首批进入智能音箱芯片市场的厂商,一直致力帮助终端品牌推进产品的演进。无论是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的芯片市占率,这几年我们看到了联发科的迅猛发展。
在其他智能音频设备上,联发科还为索尼最新的TWS真无线蓝牙耳机WF1000X(降噪豆)提供MT2811芯片方案,凭借对蓝牙5.0技术的支持和超低功耗(Ultra low power)的特性,帮助索尼打造出爆款的旗舰级产品。
采用联发科MT2811的索尼WF1000XM3已成爆款旗舰(图/网络)
在模拟电路和定制化芯片(ASiC)领域,联发科也是华为、三星、索尼、思科以及其他国际大厂的供应商,并且联发科今年7月也与吉利亿咖通合作发布了专门的车用芯片,将车载通讯、毫米波雷达和智能座舱系统进行整合,为车企提供完整的技术方案。
在今年7月联发科还与小米、阿里巴巴、百度、旷视、TCL、创维等合作伙伴宣布共同组建AIoT生态圈,进一步推动AIoT的落地。凭借在技术和规划上的前瞻领先,让联发科成为全球众多大品牌重要的合作伙伴。
5G芯片2020年Q1大规模出货,技术领先产能稳定
5G的商用落地成为科技行业的热点,联发科作为少数拥有5G芯片研发实力的企业,其一举一动都倍受市场的关注。陈冠州表示5G虽然拥有传输速度快、低延迟和大规模连接终端/IoT应用等特点,但5G的技术难度要比4G高5倍甚至7倍,尤其是国内市场还需要兼容非独立(NSA)和独立(SA)的组网形式。
国内将加快SA组网的部署,对5G芯片的要求更高(图/网络)
与高通CEO错估认为中国5G网络要落后美日韩5-10年的想法不同,联发科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用于5G的研发,其中尤其是针对国内市场进行很多的定制优化,以此帮助并推动国内5G网络的落地。
联发科今年5月发布的5G SoC,这是行业里首个支持双模的单芯片设计产品,实现4G/5G全网通,并兼容NSA和独立SA组网形式,能够满足国内5G网络长期的使用需求,下行速度能够也达到了4.2Gbps。无论5G芯片的设计还是实测速度上,联发科5G SoC都是现时最成熟的方案,较高通采用骁龙855处理器外挂骁龙X50 5G基带的方案要出色得多。
联发科5G SoC芯片采用双模单芯片方案(图/网络)
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测5G手机将于2020年突破1.6亿部,这对于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陈冠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联发科5G SoC芯片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大规模出货,这与5G真正大规模商用的时间点一致。
联发科的5G多模整合基带芯片将会成为众多厂商的选择(图/网络)
联发科在多个领域都是重要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从产品和技术致力促进行业的进步,同时在5G热点上,联发科选择了更为全面成熟的产品方案,当明年5G全面商用后,联发科将拉近大众消费者与5G的距离。从联发科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伙伴及广泛的产品布局来看,它绝对是值得让人骄傲的领先芯片厂,万物智联时代,期待联发科带来的其他惊喜。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