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正式开园

2019-08-27 11:16:40  来源:中原财经网

摘要:2019年8月23日,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开园活动在上海临港举行。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2019年8月23日,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开园活动在上海临港举行。上海市相关委办、技术研究机构、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大专院校及兄弟省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设管理单位等嘉宾出席活动。

  

image.png

 

  2018年5月,临港地区发布了《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规划方案》(简称“三无系统”规划),旨在通过激活创新环境,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营造健康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集聚和稳步快速发展。此次开园活动标志着临港地区在推动“三无系统”规划落地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image.png

 

  “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 (简称“临港测试示范区”)暨Future LAIV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规划并投资,集成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等技术及管理资源,共同组建了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即上研智联),负责园区运营管理,并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Future LAIV谐音 Future Life(明日生活),预示着在临港这个明日之城,车路协同智能交通将聚焦于“人”,从产业趋势、关键技术、设计应用等角度,集合汽车、通信以及物联网行业最先锋的企业和技术,真正将智能产业融于智慧城市,将前沿科技融入现代生活。

  

image.png

 

  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园区

  截至目前,临港测试示范区一期已建成并试运行,包括26.1公里开放测试道路、3平方公里封闭测试区及数据中心,并实现了区域内4G、5G网络全覆盖,初步构建了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系统环境。

  与目前国内已投用测试区相比,“临港测试示范区”具有道路条件更好、区域范围更大、场景更科学丰富、网联功能更强、提升空间更大、覆盖产品更全、测试环境更真、技术支撑更强等特点。

  同时,依托临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临港测试示范区可为智能网联商用车、工程车、乘用车等提供城市、郊区、高速公路和港口码头等真实商业模式下的测试和示范运行条件,为智能交通相关产业链的培育提供有利环境。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临港测试示范区能够满足自动驾驶集卡、乘用车、公交车、城市作业车等不同类型车辆的系统定型、传感器标定、无人系统性能等多方位测试需求,同时可以为车企提供世界少有的、集“港口与机场、产业区与城市生活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为一体的、丰富的测试与示范运营场景。

  临港测试示范区试运行以来,先后承担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重点项目测试,及工信部有关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重大评价测试任务,并开展了大量测试验证、技术开发和标准研究等工作,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及认可。国家工信部、交通部和市相关委办领导先后多次亲临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临港已经集聚了上汽荣威、上汽大通、嬴彻科技、博雷顿、华人运通、纽劢科技等整车企业,以及科大讯飞、地平线、主线科技、图森未来等人工智能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初具规模,临港测试示范区的产业集聚作用逐步显现,创新创业环境更具活力,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

  

image.png

 

  自贸区新片区揭牌迎来新契机

  2019年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8月20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增设新片区不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空间的简单扩大、现有政策的简单平移,而是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不是为了单纯打造区域性的发展亮点,而是构筑代表国家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平台。

  临港测试示范区将紧紧把握这一历史机遇,顺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需求,服从服务于我市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发展大局,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加快车联网规划与部署,切实推动示范运营落地,以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上海在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龙头地位,努力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和技术跨界融合。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