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 14:50:34 来源:北国网
从最新的业务数据上看,找钢网2019年上半年交易吨数约1200万吨,同比增长1倍,其中自营交易占比却从2018年上半年的40.1%下降至约20%,交易员月均人效增长翻1倍,自营比重增加的言论不攻自破。
与此同时,配套服务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今年上半年,胖猫物流成交量约400万吨,同比增长约120%,其中自采购到物流的一体化服务和流通量均增长超过200%;胖猫白条发生额超60亿元,同比增长约180%。
作为 B2B 2.0 的代表企业,找钢网的创立远在产业互联网概念出现之前,是首批吃“产业互联网”螃蟹的企业。而产业互联网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互联网科技与产业的线下场景融合,产业电商平台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大家都想通过产业电商去说一个向上下游延伸、打穿供应链的故事。
然而交易并非产业互联网唯一的切入点,目前垂直产业电商领域既没有诞生淘宝也没有京东,不少企业因为垂直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过低,走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通过ERP等SaaS系统来切入,然后增加商流业务……本文我们想与找钢网创始人兼CEO 王东探讨:
36氪:交易真的是平台型产业互联网最合适的切入点吗?
王东:这个问题要从商业最本质的地方看,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你们使用办公软件的效率高,还是你们能接到更多的生意?还是你们想获得更多的服务?你觉得哪个最重要?很明显接到更多生意是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交易。我觉得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交易效率高了,企业可能会在竞争中获胜或者说赚更多钱。其实我觉得任何互联网平台都是从交易开始的,比如阿里。目前交易效率在中国是比较欠缺的,甚至是全世界的商家、厂家都希望自身买卖的效率更高一点。
36氪:最重要不意味着最合适,比如钢铁这样的大宗商品,和餐馆需要的生鲜菜品在供应链的整合升级中肯定会有所不同,换而言之,每一个垂直行业都有这样的机会吗?
王东: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区,大宗商品主要指的是粮食、棉花、煤炭、铁矿石等生产原料,这些品类SKU较为单一,标准化程度也低,上游供应商集中且强势,很难进行交易撮合。
而找钢网经营的是钢材制品,平台目前拥有40多万SKU,主要包括建筑用钢、热卷钢、钢板及冷轧钢等大类,基本都是标品。丰富的SKU、上下游分散、产品相对标准化,才赋予了电商平台进行交易、供应链升级的空间。
而垂直行业的差异在于供应链上的切入环节——越往上游,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就越不适合做产业电商。
36氪:从交易到物流、支付、技术输出等配套服务,产业电商的发展路径非常像消费电商,但两者的信息化基础相差甚远,你怎么看待两者的异同?
王东:B2B电商和B2C电商的发展逻辑本质上没什么差别。但从财报上看,B2C是初始高毛利,经过各种仓储、物流、营销等中间环节损耗了毛利率,最终净毛利可能会下降很多。B2B则是初始低毛利,但还可以从仓库、物流、加工等中间环节赚到钱。
以我们这个行业为例,在我们平台上有很多仓储企业为我们的客户服务,钢材在入库时,是不向卖家收费的,出库时则由买家或卖家来出费用,这些属于附加服务且都是利润来源而不是成本,这和B2C是相反的。另外,仓储老板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将货入库,他要想各种办法,吸引用户来使用他的仓库,B2B的服务环节和内容是比较多的,这也是两者的一个大区别。
B2B的加工厂、物流公司、仓库非常分散,比如钢铁,它本身有自己的消费半径,很难集中化;因为体积大,他的仓库占地面积很大,没有办法集中起来。而消费半径和仓储特点直接决定了钢铁领域需要分散加工、分散物流,如果强行进行集中整合,效率反而降低,分散化才是符合这个行业配套服务发展的。
36氪:所以许多从交易切入的产业电商,纷纷开始强调转型服务,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盈利点吗?
王东: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产业电商经过4、5年发展自然演变的过程。一开始行业信息极度不对称,上一个信息平台就能吸引到大家,然后再进一步考虑客户需求,考虑留存和转化,把交易形成闭环,搭载配套服务。
其实跟最初阿里的发展路径类似。阿里虽然现在的业务比较丰富,但也是从淘宝开始做起来,然后有支付宝、蚂蚁金服,然后再有菜鸟物流、阿里云、自营业务天猫超市等等,阿里的业务布局也是有先后次序的。
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新起的产业电商仅仅是做信息匹配肯定是不够的,这没有壁垒。产业电商一定要加深行业理解和做配套服务,包括线下的物流仓储、线上的金融,还有基于技术和数据的增值服务。
36氪:目前许多产业电商平台无法进行线上支付,买卖双方完成匹配后,又回到线下去交易了,这样平台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目前找钢网的线上支付是什么情况?
王东:目前国家确实没开放B2B的第三方支付,但我们的交易全部是线上的公对公支付,企业在找钢网买卖钢材必须经过网银来支付,目前是买家直接把钱给找钢网,然后我们再与上游企业结算。找钢网有众多银行和我们连接的专门服务器,能实时监控到网银支付过来的流水,我们有一套完善的银企支付系统。与此同时,也已经和商业银行开始了第三方支付合作。
通过银企直联,我们每天的交易额约有几亿元。在这个过程中,比较麻烦的地方是卖家给我们开发票,我们给买家开发票,但淘宝和天猫不都需要自己开票,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区别。但这个问题,估计一年内会彻底解决。
36氪:但是公对公支付就无法效仿消费电商做金融业务了吧,比如资金池和消费贷?
王东:找钢网不存在这种情况,我们都是正常结算。我们唯一有账期的是物流服务,物流服务是我们先收货主的运费,然后在约定时间再和物流公司结算。
在钢铁电商领域,行业特点决定基本不会有资金池的存在,从我们角度看,做支付时间差这个事情也没有太大意义, 我们需要给客户提供更加自由、更高效的服务,这才是根本。
36氪:垄断了渠道或者数据的平台型企业,才有向分散的上下游制定标准和提出要求的能力,找钢网是如何能推动着上下游去做升级和优化?
王东:我认为流量、订单量、交易量的上升,行业的影响力自然就会上升。
找钢网在B2B领域起步比较早,像很多成功的B2C端的企业一样,其实也经过这样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地增长交易、驱动服务来推动技术发展,规模扩大之后,在上游有大量供应商,下游有大量买家,形成了大额的GMV,平台持续产生大量的供求,这时候我们与线下的物流、仓储、加工公司更好的通过平台融合发展。
与2C业务的路径相似,我们也需要从交易、服务到技术这三个部分展开。找钢网目前在做技术输出,但是B2B行业技术要求、特点,与2C的差距较大的,需要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去进行改造。找钢网的技术水平在行业中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36氪:那找钢网是通过什么途径去理解行业的?
王东:我们目前约有20%是自营业务,我们也会始终保持一定量的自营(约几百万吨的交易量),但随着我们交易量的增长,自营的比例就会相对降低。我们做自营主要目的是研究行业,研究消费者,了解他们到底是怎么思考的,有哪些痛点需要去解决。
如果一个不做自营的公司研发出的行业SaaS系统,很难让用户相信并且购买使用。而找钢网在行业中,一方面有一定的自营交易量,这与单一的钢铁流通商的情况有相似性,能够精准把握用户的痛点;另一方面找钢网的交易场景更加复杂,交易量更大。所以,找钢网开发的软件系统,无论是便捷性、安全性、体验度都会获得行业用户会认可。这也是我们做自营业务的一个很核心原因。
阿里是让用户交易、服务、生活在阿里,找钢网的企业愿景则是让用户交易、服务、工作在找钢。
36氪:那自营和联营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王东:首先我们的自营产品比单个的供应商的量要大,可以满足普通终端用户的采购需求。
其次,我们的自营品类大约有2000-3000个,相比平台大约40万个SKU,占比很低。平台上的联营商将会满足用户提出的各种需求,我们也会向客户着重推荐联营商的各类产品,帮助下游客户在找钢网平台一次性购买他想要的所有品类产品,不需要再和以前一样跑几个地方才能凑足一单货物。
另外,从区域上看,自营是对联营的补充,我们会在联营资源比较匮乏的区域,做一些自营。我们会适当规避与一些大的供应商的竞争关系。从我们角度看,我们更希望是为联营、物流、仓储、加工等供应商提供平台和工具,提高他们的效率和效益,推动整个平台生态的丰富多样。
36氪:对于联营商,平台有哪些支持?
王东:平台会从整个供应链服务的体系上,给联营商提供支持。
我们提供胖猫白条服务,这与京东白条类似,就是在平台上买东西的时候,可以打个白条把货取走。胖猫白条属于赊销范围,同时还能解决周末不能提货的问题。
还有胖猫物流,这是我们的全资子公司,采用无车承运人模式,目前物流平台有1000多家优质的承运商、8000多台车辆。联营商在平台上完成货物销售后,可以给他的客户推荐使用胖猫物流的业务,帮助联营商做好服务。同时我们有胖猫云仓,用户可以去云仓提货,提货后可以进行加工服务。
36氪:你刚刚提到B2B也需要从交易、服务到技术这三个部分展开,找钢网的这个战略是怎样来的?
王东:我们从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有一个规划,我们是以服务开始的,要给用户更好的服务,来提高用户的黏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提高交易的效率,让大家买卖钢材在找钢平台上完成,同时交易完成后产生的后续需求,比如找车、找仓库、找加工等需求,以及金融需求,都能提供,所以我们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做服务。后面,2017年找钢网萌生了云服务的想法。我们都是在一步一步的走、不断创新发展起来的。
36氪:未来找钢网会如何进行业务的延伸?
王东:从我们自身的角度看,从钢铁入手,然后逐渐的再去到工业品去。我们前期会把钢铁做的很透彻,在利用产业链优势切入一些工业品,如紧固件等铁元素产品。这些不是我们近期的重点,但我们会提前布局。我认为,市场上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未来会诞生在中国。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