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数字化转型将挽救公募基金?看Smartbi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2020-05-15 15:14:34  来源:互联网

摘要:在“金融+科技”大趋势推动下,传统金融面临国家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金融行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进程。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在“金融+科技”大趋势推动下,传统金融面临国家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金融行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进程。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数据是价值堪比石油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创造数据价值逐渐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洞察内部规律,支持业务决策,最终实现将合适的产品与服务准确、快速地传递给合适的客户,成为金融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

 

作为信息高度集中的行业,基金行业在数字化方面起步较早,已有许多的基金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仓库以及数据分析平台,“数字化业务”的美好画卷似乎已经展开,只待提笔勾勒。

 

然而现实中,数字化转型却没那么容易,仍需面对许多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基金企业如何描摹一幅精致的“数字化业务”工笔画成为了新的难题。本文将以Smartbi重点客户某基金公司为例,给大家详细介绍该基金公司是如何借助Smartbi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数字化赋能。

 

01 基金公司信息化建设背景

 

一、海量数据无法充分利用

一直以来,该基金公司都很重视内部IT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各类业务系统的陆续上线,系统里开始源源不断产生新的数据。海量数据难以管理,无法充分利用,导致企业高层无法及时根据数据作出相应的决策。

 

二、系统脱节,产生数据“孤岛”

系统各自为政,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缺乏集中管理和共享,系统间出现脱节,企业内部数据交互存在障碍,不符合企业管理的要求,数据“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三、技术依赖,无法实现“我的数据我做主”

业务人员不具备写SQL代码、操作数据仓库的能力,报表数据需求依赖技术人员的支撑,需求响应不及时,业务人员数据获得感不强。

 

该基金公司内部开始选型各种BI工具。经过反复比较和评估,最终选择了Smartbi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不仅功能强大,可以满足集团的业务需求。更重要的是,Smartbi的学习曲线更为平缓,员工无需长时间的学习和适应即可快速上手,甚至无需专门的培训即可让每个人获得自助式数据分析的能力。

 

02 基金公司信息化建设历程

 

一、总体架构

 

11.webp.jpg

 

从数据分析的目的导向入手,对全公司的分析指标进行梳理,以整合数据为基础,把分散在各系统的业务数据采集到Smartbi平台上,通过平台提供的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形成各类报表和指标,快速生成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并通过可视化展现工具直观、高效地将这些信息推送到管理层面前,辅助领导快速实时做出判断和决策,优化流程,精准定位。

 

二、主题分析

 

22.webp.jpg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沟通,结合该基金公司的核心业务,最终设计了KPI分析、渠道分析、投产分析、业绩分析、产品分析、利润分析等六大主题模块,全面涵盖到基金行业的各个业务范围。

 

三、 指标体系举例

1、利润分析

分析各条线各月和年度的收入、支出、利润走势情况,并分析该团队本月和本年度子类明细数据。通过各项数据走势,分析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或补救。

2、投产分析

分析不同团队各月的收入、支出、利润走势情况,并分析该团队这个月子类明细数据。通过投产分析帮助团队抓管理,降耗损,减少成本开支,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预测能力,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改革提供了参考数据。

3、渠道分析

分析各个渠道销售的规模和份额情况,通过双向对比审视公司不同渠道的销售状况。提供差异化的渠道建设,通过做广、做深、做强和做精渠道来确立渠道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强化渠道营销服务功能,借此提升综合业务水平。

 

03 亮点创新

● 通过统一报表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更好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消除数据孤岛,快速响应报表应用需求。

● 建立公司级指标体系,实现指标数据集中存储、动态更新,有效支撑和推进业务人员基于指标的数据加工和应用。

● 基于业务中心数据集市及指标集市提供面向主题的自定义报表、敏捷分析等分析,满足业务上个性化报表需求。

 

04 项目价值

Smartbi项目团队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以交付高质量项目为使命,协助客户打通数据生产、加工、分析、利用的全链条,帮助客户最大限度的挖掘数据价值,实现数据变现,让数据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项目落地了更加灵活的运营监控平台,辅助管理进行决策,增强了企业的适应能力,也提高了决策的成功率。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