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60万亿新基建引爆5G!CDN行业终结“负毛利”?

2020-06-02 15:43:22  来源:互联网

摘要:今年全国“两会”中,新基建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5G作为七大“新基建”领头羊,不仅自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新基建
      今年全国“两会”中,新基建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5G作为七大“新基建”领头羊,不仅自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与边缘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的紧密结合,将有利于创造更多的5G应用服务,让用户畅享更多5G应用场景,从而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面对60万亿新基建蓄势待发,5G建设迎来大爆发,同样,作为网络基础建设的底层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DN),能够缓解互联网网络拥塞、提高互联网业务响应速度的重要手段,毋庸置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过去几年,CDN行业却是长期处于“负毛利“的时代。互联网厂商用他们熟悉的打发:“降价-提升市场份额-继续降价-挤压中小厂商-继续降价-清除中小厂商-继续降价-垄断市场-提升价格-获取高额利润”来跑马圈地,以至于整个CDN行业陷入恶性竞争。

云帆CEO王羲桀曾在《如何突破CDN负毛利》采访中表示:“CDN利润已接近触底,市场体量渐趋饱和,以至于要想继续在CDN领域里抢占份额,所要付出的成本已经十分接近甚至超过了所得收益,即便是业内的领头企业也能感受到市场饱和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流量暴增对于企业带宽成本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而随之而来的5G时代,更是将带宽成本推向不可逆转的形势。“烧钱买CDN营收”的模式,已然走到了尽头,如何盈利,迫在眉睫。

多项举措 释放CDN行业新动能

5G新基建给行业带来的机会主要来自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三个方面,在大带宽领域的云、VR、4K/8K高清视频等高体验的应用。其中,CDN在5G、万物互联、边缘计算、安全、大数据上有突破,而各家云厂商在工业互联的应用场景将更为广阔。

 

 

数据来源:CCW Recherche

虽然过去几年,CDN因价格战深受其害,整个行业的格局可以说完全被颠覆。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为代表的云系巨头上位,传统厂商网宿、蓝汛等大佬让位。阿里云成为中国CDN行业第一,占据市场份额近三分之一,稳坐C位,网宿在这十年间从“百元股”跌到了“十元股”,市值从596亿元跌落至240亿元,CDN行业”黄埔军校“蓝汛也开始没落。创新CDN云帆加速、网心科技等在阴霾中求生存,在夹缝中谋发展,然而,5G边缘计算以及新基建的发展,或许CDN行业格局将会迎来新格局。

 

 

信息资料来源于:中通信息通信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先后发文明确禁止IDC的低价销售,并且对各类宽带销售价格作出规定。比如联通规定静态接入宽带销售单价不低于10万/G/年。运营商这一肃清价格乱象、规范行业有序运行的举动,不经意间戳中了CDN价格战的症结,将CDN行业推至历史重要关口。而随着CDN行业格局趋稳,CDN企业将重点比拼放在了综合服务能力上,比如从安全、稳定、极速、拓展性及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对CDN行业而言,新基建将是重要抓手

根植于互联网之上的“信息高速公路”CDN迎来崭新的阶段。特别是“新基建”正在释放一些红利,它除了扩大市场需求外,也会拉动高新技术的发展。所以对CDN行业而言,新基建也将是重要抓手,一方面是继续给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专注核心技术研发,解决“技术天窗和短板”问题,从整体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在这一次的新基建大潮,我们看到阿里云投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云砸5000亿,这其中包括了云计算、超算中心、量子计算、网络安全等产业技术领域。

而对于创新CDN企业来说,虽然没有资方背景,没有家族产业,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以云帆加速为代表的CDN公司,正在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商业模式,将十几年来价格一直高居不下的CDN拦腰斩断,并持续为客户输出CDN加速、互动直播加速、SDN加速、P2P加速、PCDN加速,边缘计算CDN加速应用范畴,逐渐释放技术红利,独自扛过了2019年的行业寒冬。

巨头也好,创新技术企业也罢,我们从目前5G、边缘计算、新基建等政策下可以看出,CDN行业将迎来了正当的竞争合作关系。预估CDN行业的传统中立第三方CDN服务商、云厂商CDN服务商、基础电信运营商CDN提供商以及创新型CDN服务商彼此之间将在新基建浪潮下,以技术创新、战略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合作共赢,构建健康的行业生态体系,共同在新基建的浪潮中聚力前行。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