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黑产凶猛,新零售如何保护业务和数据安全?

2021-04-22 12:54:17  来源:中国评论网

摘要:从“小程序下单”到“无人超市”,以人为本的新零售模式方兴未艾。近年来,众多传统零售商和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场景化、客户体验感、线上线下融合带来了全新的消费方式变革,成为零售行业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新零售
 从“小程序下单”到“无人超市”,以人为本的新零售模式方兴未艾。近年来,众多传统零售商和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场景化、客户体验感、线上线下融合带来了全新的消费方式变革,成为零售行业新的增长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零售带来的业务模式变化,引发了大量的业务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即使是互联网巨头也难逃黑客攻击。

  2019年1月,拼多多遭遇黑产团伙盗取优惠券,涉案总金额达数千万元。

  2020年1月,京东家电优惠券设置漏洞被恶意利用,羊毛党在极短的时间里,出现了24万笔低价订单,涉及商品金额7000万。

  成立于2018年的淘集集,自上线以来一直遭到黑客攻击,如服务器攻击瘫痪、恶意篡改平台规则、交易数据等,最终淘集集以宣告破产而收场。

  国内多家知名电商被黑产“薅羊毛”、数据泄露等事件不胜枚举,引起了零售企业对于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普遍关注。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零售行业的一把利刃,到底该如何解决?

  新零售企业面临两大挑战:业务安全和数据安全

  随着疫情后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将业务转向了线上。针对数字化零售业务,黑客攻击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呈几何倍数增长,一旦应用系统被攻破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

  瑞数信息技术总监吴剑刚认为,目前线上零售主要面临两大安全挑战:业务安全和数据安全。

  在业务安全层面,零售企业往往会遭遇盗号、欺诈、刷单、薅羊毛、占库存等恶意行为。

  例如:针对新用户注册的推广活动,商家会提供送券、送积分、送红包等优惠活动,引来了大量的“薅羊毛党”。在中国,专门靠薅羊毛为生的人就有几百万,从搜集优惠信息、购买账号、销售工具、实施攻击到倒卖、分赃,薅羊毛已形成了分工细致的成熟黑灰产。由于“薅羊毛”群体巨大,并大规模依靠自动化攻击技术,因此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是企业最为关注的业务安全问题之一。

  在数据安全层面,随着数据价值提升,黑客越来越多将攻击目标转向企业的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最为常见的攻击的是在同业竞争中,爬取对手商家的产品价格、促销活动等恶意行为。

  例如:有的商家会利用黑产工具,爬取对手商家在各大电商平台同类型商品的ID、标题、价格、销量、数量、优惠活动等,进行同业恶意竞争;有的黑产人员会利用爬虫、转链、上货等工具进行无货源倒卖,即自己的店铺并无货源,其货源信息全部来自其他店铺,当用户在自己店铺下单时,再利用软件去对应的店铺下单,赚取商品差价。

  攻击手段不断升级,新零售企业如何应对?

  随着新零售行业的繁荣发展,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黑产的技术手段和攻击水平有着很大的提升,对零售企业的安全防护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瑞数信息技术总监吴剑刚看来,撞库、暴力爆破、短信轰炸、中间人攻击等已成为常见的攻击手段,但在此基础上,攻击者为了绕过传统的防护手段,仍在不断升级攻击方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拟人化”。

  “在促销抢购页面中,真实用户可能会停留3秒钟,输入一些信息,产生键盘鼠标事件或手机触屏事件,或通过真实的手机设备进行账号验证等。而‘拟人化’的攻击手段会模仿真人行为,比如用真实的设备通过群控模式进行批量操作,无论是设备、IP、账号还是行为,看起来就和真人一样。”吴剑刚解释道。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攻防双方的对抗永不停歇。针对层层演进的攻击手段,防护思路和技术也在相应升级,据吴剑刚介绍,目前业内对抗黑产的思路主要有两种:

  一是人机识别技术。识别对方设备是否为真机,由于真机的攻击成本远高于虚拟机/模拟器攻击,倒逼攻击者大量使用真机,会提高攻击者的成本,当攻击成本过高时黑产就会放弃攻击。

  二是行为分析技术。识别用户行为是否为异常操作,比如一批账号密码在同一时间段登陆;一个手机永远在一个GPS位置不动;一个人第一次操作是在北京,但是20分钟之后变成了上海,都属于异常行为。

  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加上威胁情报技术,对关联风险和攻击团伙进行挖掘,对攻击行为进行风险预警、实时阻断和溯源。

  无论采用哪种防护技术,基本思路都在于提高攻击成本,让攻击者难以获得更多利益从而放弃攻击。吴剑刚建议,在采用多种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防护成本和用户体验,结合零售企业自身业务需求和安全预算来进行规划。

  动态安全技术,为零售企业的业务和数据保驾护航

  尽管业内对于业务安全的防护思路已逐渐明晰,但如何将有效防护落到实地,充分考验着零售企业和安全厂商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中,基于规则或特征的防护有很大的局限性,基本上无法识别和抵御来自黑产的自动化攻击、拟人化攻击,也就难以解决零售业中普遍存在的“薅羊毛”、交易篡改、刷单等业务痛点。

  随着新零售从线下走到线上,从网站走向APP、H5、微信小程序等多渠道,如何保证全渠道的业务安全和数据安全,也成为零售企业新的难题。

  与传统安全厂商不同的是,瑞数信息的动态安全理念,以独有的动态安全+AI技术,能够有效防御自动化攻击,为零售企业内外网的各种应用提供主动防护。

image.png

  其核心理念在于,不再受制于复杂的攻击特征与行为规则,而是通过更变化多端且难以捉摸的动态安全机制迷惑攻击者,提升攻击门槛,增强对抗能力,在攻防格局中处于主动位置。同时,通过全链路的智能行为追踪,实现实时的安全预警及安全联防,进一步缩短攻击响应时间。

  对此,吴剑刚举了一个例子:在某零售企业发起的线上活动中,用户每天跑步5公里,累计跑满5天,即可获得500M手机流量,折合人民币约50元。原本活动计划持续1个月,但上线刚一周时间,这家企业就遭受了严重打击。原来在一周注册的800万账号中,至少有一半是黑产账号,“薅羊毛”导致该企业损失高达上亿元。

  在瑞数信息的助力下,通过人机识别、行为分析等手段,该企业很快发现了大量异常账号,比如:一个设备指纹上有二三十个账号,一大批设备和账户的定位在河里等。同时,瑞数信息通过用户访问数据,对异常行为进行建模,关联出背后的黑客团伙,从而将整个黑客账号体系梳理出来,并交给企业进行批量阻断,最终既让企业避免了损失,也没有给正常用户造成影响。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某大型零售集团中,采用瑞数信息的动态防护体系仅一个月内,就监测到超过30万异常账号。在某跨国零售企业中,瑞数信息的动态安全Botgate机器人防火墙,有效防止了企业的短信接口被多个轰炸平台攻击、网站后台被暴力破解、用户数据被泄露。

  目前,瑞数信息已推出多款解决方案如:动态WAF、APP动态安全、API安全管控平台、Botgate机器人防火墙,分别对web、APP、H5、API、小程序等应用提供全面的主动防护能力,有效防护自动化攻击、业务欺诈、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同时,通过业务威胁感知系统,则能实时发现外部入侵、内部窃密与业务舞弊等数据及业务威胁行为。

  据吴剑刚介绍,由于新零售带来了APP、H5、小程序、API等多种业务介入渠道,为了满足零售企业在任何场景下的应用安全防护,瑞数信息已将多种渠道融合在一起,推出了“动态应用安全超融合平台”全新解决方案,即一站式WAAP解决方案,支持WAF、Bots管理、API防护及应用层DDoS安全模块的独立或联合部署,让企业轻松实现应用安全一体化防御。

  从技术上看,瑞数信息的“动态应用安全超融合平台”解决方案,不仅包含了动态防护技术,还有业务感知的产品模块,覆盖了OWASP提出的21种自动化威胁,以及结合企业实际业务的多种模型,能够将企业全渠道的数据融合,将一个渠道的异常行为关联到所有渠道,进行有效联防。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平台、一个入口即可完成全面防护,在安全管理和运营上非常方便。

  据了解,目前业内能够对全渠道进行覆盖防护的安全产品很少,大多风控产品还集中在APP等单一的渠道防护中。但对于早已全渠道化的零售业务而言,单一防护的价值并不大。

  之所以瑞数信息能够做到全渠道的防护,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瑞数信息从成立起就以自动化攻击防护为核心,接触到了多种黑产对抗模式,积累了大量的对抗技术和经验。

  据吴剑刚介绍,与其他厂商集中在金融、电商等某个细分领域不同的是,瑞数信息在运营商、金融、零售、政府等多个行业与黑产对抗,在技术层面有很深的积累。相较于零售行业,还有很多行业的黑产投入更加巨大,攻击手段也更加新颖,在与黑产的持续对抗中,瑞数信息能够将最新的技术赋能给零售行业。

  结语

  在新零售的数字化浪潮中,零售企业必须面对愈加复杂的网络环境、不断增多的应用和层出不穷的攻击手段,与黑产进行持续升级的对抗。瑞数信息以动态安全+AI的核心技术,为零售企业提供可持续的业务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s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