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 14:26:31 来源:
腾讯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表示,在实现全国医保“一盘棋”的过程中,腾讯健康将充分发挥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坚定不移地提供“数字底座”建设,做好医保领域的“连接器”。
(医保微信平台发挥强大“连接”优势)
推出医保微信平台 助力地市级医保局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打造全国医保信息化“一盘棋”格局政策引领下,国家级、省级医保局相继落实医保局信息化平台建设,助力智慧医保顶层设计。随着省级医保平台陆续完成部署建设后,对地市级医保平台的建设提出更进一步的完善、加强要求,需要既满足省局的统一规划建设要求,又有效适应地市的个性化及特色需求。
(腾讯健康与山大地纬合作签约仪式)
在此过程中,整合医保局内外部数据,构建便捷、智能的连接方式至关重要。在洞悉很多两定机构和医保经办、管理人员,还在使用相对落后的沟通、办公工具,信息触达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后,腾讯健康依托技术、资源、生态连接构建能力,积极推进智慧医保建设,基于微信体系创新性地推出智慧医保改革服务平台——医保微信平台。此次会上,腾讯健康与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科技服务商山大地纬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就智慧医保在山东的基础建设展开深度合作,未来将充分发挥山大地纬在医保信息化行业的影响力和服务优势,和腾讯健康自身的平台优势及行业服务经验,推动医保微信平台在山东乃至全国地市级医保局应用落地,目前首个应用案例已落地济南市医保局。
据介绍,医保微信平台依托微信、企业微信、政务微信强大的用户生态体系,于G端打通医保局内部数据,B端连接医院、药店以及其他医疗服务机构,C端连接全市参保人员,进行数据的统一和协同管理,为区域医疗一体化建设提供“连接”与“触达”支持,成为医保从业人员的专属工作台,助力横向拉通城市内其他政务部门,赋能地市局“互联网+医保”服务能力。
腾讯企业微信产品部行业拓展总经理王琼表示,通过发挥腾讯企业微信链接各行各业的服务能力,医保局用户可以实现手机上“一张图看全市医保”、“一张图看全市两定机构”,并能够一键下发通知和拉起跨部门协调沟通会议,帮助两定部门构建起一个高效沟通、实时联动的组织体系。
通过医保微信平台,济南市医保局可以安全可控的向定点医院、药店和参保单位发送消息、政策与通知并掌握信息的接收与阅读情况,通过音视频等技术手段进行业务直播培训、线上会议和在线咨询。该平台目前已经上线并开始试运行,全面运行后,将覆盖济南市医保局及15个区县医保局、全市5000余家两定机构、600余家长护机构、58所驻济高校经办人员以及近6000名社区医保经办员和网格员。
深耕智慧医保领域 携手合作方打造智慧医保新生态
医保服务是重要的民生服务工程,在三医联动中承担着重要职责。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上线,标准化的医保业务体系已经形成,医保数据史无前例的实现了高标准的汇聚。如何有效运用庞大的医保数据,构建一个全新的三医联动信息化体系,成为医保领域参与者所面临的挑战。对此,腾讯健康依托在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方面积累的医疗服务能力,致力于在智慧医保领域深耕,赋能医保经办、治理和服务水平。
在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健康就推动智慧医保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华信设计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华信设计在医保咨询设计领域的领先优势和腾讯健康的数字化技术能力和互联网连接能力,在省市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微信生态、5G+大健康业务创新等技术方面,以及医保基金监管、支付方式改革、医疗大数据平台、商业健康险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推动建设国内领先的医疗卫生健康创新体系及相关科技成果转化。
(腾讯健康与华信设计合作签约仪式)
事实上,面向城市级医保局政务治理服务创新发展需求,腾讯健康基于自身云计算能力、大数据挖掘能力、C端产品能力,长期致力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满足未来发展需要。一方面基于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和服务,积极参与各级医保信息化平台建设,助力智慧医保的“数字底座“建设,比如牵头联合体形式承建广东医保局信息化平台项目,与牡丹江市医疗保障局达成战略合作,推动牡丹江市医保信息化建设等,在过去一年中,腾讯健康已经参与国家医保局、十三个省医保局、八个地市局的数字化平台建设。
另一方面,依托医保电子凭证,腾讯健康不断拓展智慧医保的服务创新,为更多参保人提供高效的医保公共服务和更便捷的就医购药服务。截至目前,腾讯医保电子凭证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150多个可支付城市,应用连接场景全面覆盖咨询、就医、购药、报销等医疗保障服务。
医保服务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加快推进智慧医保建设,有助于提升医保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现有医疗体系,缓和医患矛盾,让医疗体系发挥更加高效智能的作用,最终服务患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此过程中,腾讯将基于自身平台能力、大数据连接能力,技术能力,继续联合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助力智慧医保建设,为医疗保障服务支撑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