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为什么安装Windows 11要优先选择NVMe SSD?为提高游戏体验做好准备

2021-11-15 12:59:14  来源:

摘要:微软在今年6月份的Windows发布会上,对新系统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包括全新的UI、窗口排列模式、游戏功能增强、运行Andorid app以及全新的微软商店等众多新设计。
关键词: Windows
微软在今年6月份的Windows发布会上,对新系统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包括全新的UI、窗口排列模式、游戏功能增强、运行Andorid app以及全新的微软商店等众多新设计。在今年10月5日,微软已开始向符合条件的PC分阶段推送Windows 11,同时预装Windows 11的各款PC设备也将开始上市发售。

\

以微软公布的Windows 11系统要求,对PC的配置要求并不高,包括1 GHz或更快的64位(双核或多核)处理器、4GB内存、64GB或更大的存储设备、支持UEFI安全启动、与DirectX 12或更高版本兼容WDDM 2.0驱动程序、大于9英寸的720P显示屏(每个颜色通道为8位),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最大的障碍大概也就是受信任的平台模块(TPM)2.0版本。

如果仅仅满足于最低的配置要求,即便安装了Windows 11操作系统,体验肯定是不如人意。特别是安装操作系统所在的存储设备,可能会在日常使用中有巨大的差异。比如当年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如果系统盘选择使用SSD,响应速度有非常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SSD的普及,让众多用户受益。

\

近几年来,大多数新款PC基本都配备了支持NVMe协议的M.2插槽,一般满足其规格的SSD,性能上也有质的飞跃。不过一般情况下,玩家不一定能体验到新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为此微软在Windows 11上带来了DirectX12 Ultimate、DirectStorage和Auto HDR等技术,以充分发挥新硬件的潜力。

其中DirectStorage必须用到NVMe SSD来存储和运行游戏,这项已用在Xbox Series X/S上的新一代储存技术,受到了众多玩家的好评。DirectStorage让Xbox Series X/S拥有了如闪电般的游戏加载速度,可以让NVMe SSD绕过CPU和内存,直接向显存传输数据,大幅降低游戏加载的时间,并解决一些材质加载错误的问题,理论上采用了该技术的游戏可以做到场景的无缝接合。即便游戏没有利用DirectStorage,也可以大幅缩减加载时间。

\

毫无疑问,要发挥Windows 11里DirectStorage的全部优势,就需要采用NVMe SSD,以实现未来游戏最大的性能提升。

致钛PC005 Active 512GB采用了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3D NAND闪存,有着很好的市场口碑。通过与普通机械硬盘的测试数据对比可以看到,NVMe M.2 SSD和SATA普通机械硬盘之间的性能差距是非常巨大的。随着Windows 11对新硬件的进一步优化,像DirectStorage这种技术会得到推广,未来理论上的性能差距将更直观地反映到实际体验上。

\图:致钛PC005 Active 512GB

\图:普通机械硬盘

致钛PC005 Active 512GB的主控是慧荣SM2262EN,这是一个8通道NAND控制器,每通道支持4CE,最高每通道800MT/s,支持NANDXtend ECC技术,支持2KB编码字LDPC纠错技术,提升了对3D NAND闪存的耐用性和数据稳定性,支持端到端资料路径保护,支持即时AEC全盘数据加密等技术。其支持NVMe 1.3规范,走的是PCIe 3.0 x4通道,采用第二代(64L)堆叠技术的TLC闪存,连续读取/写入速度为3500 MB/s、2500 MB/s,4K QD32随机读取/写入为340000 IOPS、340000 IOPS,TBW达到了320TB。

像这种满足Windows 11操作系统下DirectStorage要求的NVMe SSD,价格也并不高,但是提供了很不错的性能。由于采用了目前最为常见的M.2 2280规格,广泛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与工作站,拥有很好的适用性。

\

如果打算构建一台游戏PC并安装Windows 11操作系统,务必要选择一款NVMe SSD,以支持DirectStorage等新技术,适应未来的游戏性能需求。如果是仍在使用SATA SSD的玩家,在更换为Windows 11操作系统后,可以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升级为NVMe SSD,比如选择致钛PC005 Active 512GB这种适应新系统技术要求、具有较高性价比的SSD,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xuedo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