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17:33:36 来源: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截止11月15日,本轮疫情已经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300人。波及省份已经达到21个,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且接下来疫情仍有持续发展的迹象。
放眼全球,其他国家的疫情形势也更加严峻。美国日增确诊破十万,欧洲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在过去一周双增加,多国重回疫情高峰……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达254609614例,累计死亡病例5113654例。
疫情常态化 办公模式深刻转变
疫情的持续和反复带来的是工作场景和工作模式的变化。埃森哲Accenture发布的《工作的未来》报告中提到,83%的工作者认为混合工作模式是最佳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有能力在25%-75%的时间进行远程工作。
对于上班族来说,远程办公模式已成为选择工作时的重要考量。《今日美国报》11月11日独家报道,一家视频会议设备制造商和全球工作场所分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调查2000多名全职员工,其中一半以上希望疫情结束后能够全天居家办公,91%认为他们在家的工作效率与在办公室相当、甚至更高。
办公离散化带来的是移动办公市场的发展。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数据显示,在线办公类APP随着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今年以来用户规模也获得明显增长,办公商务类应用月活跃用户人数重回6亿。后疫情时代下,由“必选项”回归“可选项”后,随着办公互动性和沟通效率的持续改善,用户远程线上办公习惯已养成。
政策托底 助推移动办公软件纵深发展
在全球经济复杂动荡和新冠疫情反复持续的双重冲击下,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助推移动办公行业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支持发展常态化远程办公,支撑工作效率提高、业务协同方式创新和业务组织模式变革;《合肥市“城市大脑”建设方案(2021-2023 年)》在深化智慧场景应用部分提到要建设视频会议、统一通信、邮件收发、远程办公、协同办公等辅助办公应用,合理分配办公资源,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提升园区办公效能和组织效能。
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移动办公行业的发展,为围绕移动办公行业持续发力的企业注入发展动力。蓝信作为专注服务党政军央企等大型组织的协同工作平台,为了确保政府和企业用户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稳定处理工作,不断推出更加多元化的移动办公应用,并不断提升用户移动办公体验。蓝信针对已有的移动办公应用,如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将在线办公服务的响应速度、存储能力、功能适用性等进一步完善优化。同时,蓝信精准把握客户的需求与痛点,推出学习中心、移动会务、调查问卷、电子签章、知识百科、任务管理、外出报告、工时管理等一系列个性化应用,满足了客户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此外,为了进一步拓展移动办公应用生态,蓝信打造了集智众创的生态模式,拓展了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并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实现了行业伙伴的共赢发展。另外,蓝信还引入了飞擎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帮助广大政企组织快速开发个性化应用,集中攻坚解决用户应用开发慢、开发周期长以及适配性差等老大难问题,不断为组织增添新的活力,实现高效办公。
与时偕行 护航移动办公迈入“深水区”
从长远来看,移动办公的普及和发展,还需要考虑移动办公环境是否安全可靠。《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地,对移动办公软件的安全能力提出更严要求,促使移动办公产品的合规升级。
身为党政军央企专属的协同工作平台,蓝信在国内领先通过了公安部等保三级认证、国密认证,从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服务安全、国密应用、零信任安全等不同维度提供安全措施保障。针对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提供灵活多样的部署方案,让组织成员无论在办公室、公众场所还是家中,都可以放心办公,防止信息数据的外泄,满足超大组织对数据安全与组织管理的诉求。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危机中寻找先机,在困局中开拓新局,是各行各业实现创新发展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蓝信作为数字化领域的开路前锋,正在服务超过8000家党政军央企等大型组织,立足于经多年实践而不断砥砺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力量,护航移动办公迈入“深水区”,助力政企数字化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