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万人观看的深信服超融合680版本发布会,共同探讨“融合之上”
走进数万人观看的深信服超融合680版本发布会,共同探讨“融合之上”
2022-07-25 15:26:25 来源:抢沙发
2022-07-25 15:26:25 来源:
摘要:7月21日,以“融合之上·进步到进化”为主题的深信服超融合6 8 0版本线上发布会成功举办。深信服以发布超融合新版本为契机,邀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马飞先生、深信服副总裁、研发体系副总经理张建华先生、招商基金基础架构师王洋先生,以及永卓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伟先生,齐聚线上,共同探讨市场变化之下,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云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之道。
关键词:
深信服
7月21日,以“融合之上·进步到进化”为主题的深信服超融合6.8.0版本线上发布会成功举办。深信服以发布超融合新版本为契机,邀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马飞先生、深信服副总裁、研发体系副总经理张建华先生、招商基金基础架构师王洋先生,以及永卓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伟先生,齐聚线上,共同探讨市场变化之下,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云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之道。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及我国的政策加持下,超融合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马飞从市场趋势到用户需求,再从技术与应用到产业发展,多维度地分析了超融合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外部环境正发生激烈变化,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用户需求稳中求新,国内超融合自研技术能力正不断提升。马飞认为,从市场趋势来看,私有云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超融合的应用场景愈加丰富并逐渐替代传统架构选择,超融合将成为统一的云基础设施底座。而在技术趋势上,超融合在硬件创新和架构变革上的创新力不断增强,同时在进一步丰富软件堆栈。国内自研技术的发展,也正推动信创生态的发展,这也是超融合在未来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马飞进行分享
超融合已成为全业务平台。深信服副总裁、研发体系副总经理张建华认为,用户对上云的需求正不断演进:从快速获取基础资源,到快速获取能力,最后到多云融合。而对超融合的期待也更加丰富: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以承载关键业务;具备信创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需求驱动之下,深信服对“云”未来的发展也有新的思考与动作——以超融合作为统一的云基础设施底座,构建广泛接入的分布式云。在大会上,张建华正式发布深信服超融合6.8.0版本。
深信服副总裁、研发体系副总经理张建华介绍超融合6.8.0版本
“我们希望,我们的平台是更加稳定可靠的、性能更优的、安全有效的,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让业务在云上跑得更快、更顺畅、更便捷。”张建华详细介绍了超融合6.8.0版本的能力、特性与价值——
(1)可靠性理念全面落地,热升级、热迁移、热补丁,“三热”能力硬核优化,保障用户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行。
(2)性能大幅提升,支撑百万IOPS,可承载数据库等关键业务。
(3)架构升级,解耦开放。
(4)多业务平台融合:ARM和X86平台统一,全力打造信创能力;VDI与HCI底座统一,提升底层平台能力。
(5)打造“云内建安全”,实现业务上线即安全。
(6)以丰富的特性匹配用户习惯,支撑平滑替换异构平台;基于大数据与AI算法,推出“云端智能大脑”,实现远程运维。
随后,招商基金基础架构师王洋分享在超融合平台建设上的经验。他认为,超融合的使用场景更多是承载数据中心内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需求,其次是可以实现异构基础设施,再来则是可利用旧服务器搭建资源池,降低企业成本。因此其优势也比较明显:节省机柜空间、降低故障发生、资源池横向扩展更方便、高效。他还分享了招商基金在系统建设上的整体思想:
招商基金基础架构师王洋进行超融合平台建设分享
(1)坚持以业务为导向,实现IT价值与业务价值能协同发展。
(2)Iaas层基础设施实现API化和代码化,打破信息和数据孤岛。
(3)将互联网思维与实际情况、行业现状相融合。
(4)安全建设始终是第一位。
最后,大会现场远程连线永卓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伟,讲述江苏永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实践经验。江苏永钢很早就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多年发展,在快速多变的业务需求面前也面临困境。为了解决问题,江苏永钢与深信服建立合作,进行云化转型,成功解决原有传统架构带来的诸多挑战,黄伟表示:“未来,我们将联合深信服等合作伙伴,在安全融合管理、智能化运维方面开展研究,进一步探索容器、云原生、数据中台领域的创新。”
永卓控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伟分享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
融合之上,是产品能力的进化与升级,也是迎接趋势与变化,在用户的需求之上不断调整与创新。未来,深信服还将持续研发、打磨技术,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性能卓越、安全有效、智能便捷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xuedo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