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根植中国,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国巡演即将开启

2022-12-19 15:56:43  来源:

摘要:近两年,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加速创新迭代,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业务发展韧性,应对不确定性的“必修课”。
关键词: 亚马逊云科技
近两年,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加速创新迭代,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业务发展韧性,应对不确定性的“必修课”。

 2020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通知中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提升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覆盖,进一步推动市场向前发展。但转型对任何规模的企业来说,并非一蹴而就的小事。企业需要通过转型实现生产方式向高效、精准、智能、柔性、协同等方向转变;业务形态由传统向智能产品+智能服务转变;推动创新向人工数据、人工智能驱动转变,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先打造一套可靠的基础设施,筑牢云端发展“地基”。

亚马逊云科技植根中国,持续赋能中国企业转型

 当前,数字化正在成为变革的核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6.9%,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6971亿元。

 相比于数字化发展初期,当下各行各业对数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云端市场日益细化,传统企业不再局限于将原有产品升级为云端产品,他们更希望获得能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但目前依然有一些准备转型的企业,存在资本有限,前期部署考虑不足;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一次性转型方案,且自身技术能力有限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2006年成立后,推出了全球第一项云计算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突破了原有的数据存储方式,让存储变得更简单,且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可靠性,并优化了成本。

 2013年进入中国后,先后在中国建立了3大可用区,亚马逊云科技希望依托自身的创新“基因”,为中国各个区域的企业提供所需的数字化发展解决方案。

 

从技术到生态,亚马逊云科技“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亚马逊云科技进入中国后,一直秉承在华业务的长期承诺与投资,借助自身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优势,先进的创新理念以及实用的转型技术解决方案传递给遍布中国各地各领域正在寻求云端转型解决方案的企业,帮助本地企业,培养本地人才,全面推进中国各个区域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选对方法,让转型成果更显著:亚马逊云科技基于的转型经验,总结了一套创新方法论,从工作方法、业务理念、企业文化转型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有效的理论支持。

 丰富的服务,覆盖转型全生命周期:亚马逊云科技拥有覆盖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合规等云端转型所需的各类服务,不仅能帮助企业优化成本,还能大大提升业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全球优势,构建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亚马逊云科技以全球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基于中国不同地域的产业优势,打造了多个具有针对性的产业赋能加速中心,通过聚合更多优秀企业,共同为中国企业构建更多云端创新解决方案,扩大服务范围。

 

云端技术持续迭代,re:invent全国“巡演”即将开启

 数字经济时代,业务场景越来越丰富,数据分析、安全合规、智能服务等需求持续上升,在刚刚结束的2022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重磅发布了数据分析、数据库、安全合规、云基础架构等多项创新技术。

\

 为了让中国更多地区的企业充分了解新技术魅力,掌握全球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亚马逊云科技将于2022年12月20日起在北京、上海、苏州、成都、西安等15个城市,开启一次技术“巡演”,届时亚马逊云科技将邀请多领域技术专家,全面讲解2022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上数据库、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创新基础架构、安全合规、现代化应用6大领域发布的多项创新技术服务,以帮助更多中国企业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加速云上业务拓展和创新。

 数字化经济时代已来,未来亚马逊云科技将以持续秉承业务承诺,植根中国,深耕本地,为更多需要转型的企业提供从技术到生态,全面的发展支持,旨在与中国企业携手,持续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xuedo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