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后疫情时代,EIoT助力实体零售ESG战略落地

2023-03-07 17:47:30  来源:互联网

摘要:2023一开年,烟火气回归,各行各业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后疫情元年“大干一场”。对企业而言,“降本增效”已成为跨行业的共同认知,实体零售也给自身的发展标定了方向:“彻底回归商业本质”+“全面数字化”。
关键词: 数字化 CIO

多点智能物联总经理刘汉彻

2023一开年,烟火气回归,各行各业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后疫情元年“大干一场”。对企业而言,“降本增效”已成为跨行业的共同认知,实体零售也给自身的发展标定了方向:“彻底回归商业本质”+“全面数字化”。

“回归商业本质”是实体零售生存的必要条件,“数字化”是实体零售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已成为投资者对企业价值全新的评判标准,是上市零售企业的刚需。

2023年3月初,第十五届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智慧商业信息化展览会在武汉举办。在这场零售数字化盛会上,多点智能物联总经理刘汉彻以崭新的视角提出:“AIoT与实体零售数智化的必然联系以及EIoT助力零售企业ESG发展战略落地”。

零售科技行业的“危”与“机”

近10年,在“新零售”与“零售数字化”的大趋势下,系统、AI、智能硬件等科技行业涌现出众多服务于零售的创新型企业。

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型企业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危”与“机”?

刘汉彻认为:新的时代背景下,零售科技服务企业的机会在于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零售行业的新特征,而实体零售对全面数字化方向的共同认知,势必加强零售行业对科技的需求甚至依赖;危机则在于彻底回归商业本质的趋势下,零售客户对科技产品的采购决策将以ROI为本质出发点,无法闭环量化ROI的产品将面临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

从AIoT到EIoT,方案闭环量化客户价值

刘汉彻认为:实体零售场景交错、业务复杂,如何定义产品的ROI,一直是困扰零售科技企业的难题。

2021年前,AIoT在零售场景的应用是作为辅助工具服务于系统。2022年在物联网及5G技术应用的加持下,零售AIoT开启了独立的物联网系统化建设。2023年是AIoT赋能零售“数智化”的新起点,以降本增效为目标,AIoT为基础能力,对实体零售进行跨场景跨业务的解构与重构,量化零售科技ROI,定义EIoT。

基于技术积累和行业最佳实践案例,刘汉彻在第十五届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智慧商业信息化展览会上提出EIoT系列解决方案,即“能源物联(Energy-IoT)和环境物联(Environment-IoT)、效率物联(Efficiency-IoT)”。

能源物联Energy-IoT以能耗数字化为基础,双网融合(能源网+物联网),与业务需求深度绑定,助力零售企业实现能源智能配置,基于AI决策的能效优化,在实现能耗降本的同时,提供碳排放、碳因子数据库等系统延展能力,为节能降碳等政策对接提供有效依据。

环境物联Environment-IoT通过跨场景物联通讯,实现生鲜商品从原产地到仓、到店、到家的全流程、全链路数智化环境监测,为食品安全、品质保障提供支撑。

效率物联Efficiency-IoT立足提升用户线下购物体验,解构重构零售场景,优化用户场内动线,实现单位购物时长内主动性体验比例提升,同时降低零售客户营运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真正意义改变了用户体验升级与服务负重之间的矛盾,实现“C端愉悦+B端高效”。


 

作为效率物联方案的关键一环,多点与支付宝及IoT生态伙伴共同开发了集合AI支付与AI识别能力的V.E.机器人,实现了用户体验全流程自助。

EIoT助力零售企业ESG战略落地

当前,全球正处于“碳中和”大战略的攻坚阶段,减碳已经刻不容缓。ESG不仅成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准则,也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对于消费零售业来说,ESG将倒逼上市公司更注重提升专业能力和内控水平,进一步强化企业运营、关注长期发展,由此也对零售提出了全新要求。

ESG在零售行业的主要关注点:消费者满意度、能源管理、产品质量与安全、供应链管理、数据与隐私,与EIoT所强调的“效率(Efficiency)、能源(Energy)和环境(Environment)”高度契合。从战略到应用,EIoT将成为零售企业ESG战略落地的全新工具包。


 

展望2023:多点智能物联总经理刘汉彻谈到:“作为专注于零售场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以ESG为战略引领,降本增效为价值目标,场景重构为创新方法,通过EIoT解决方案推动零售数智化。”相信多点智能物联在与零售科技生态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将合力推动实体零售赚的更“多点”!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