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 10:50:23 来源:
2023年,生成式AI的发展让所有科技公司都仿佛站在「新起点」上,围绕大模型展开的新应用、新终端、新模式等变革。与此同时,与原有技术积累、行业Know-how如何结合,把握住「再出发」的机遇,也成为全产业数字化转型挑战。
基于这样的行业洞察,「新起点·再出发」成为本次大会主题词,以李开复博士、李培根院士领衔二十位产学研行业专家在来到大会现场探讨分享自身进展和独特观察。
此外,量子位创始人兼CEO孟鸿在会上发布了两份行业关键参考《年度前沿科技报告》、《2023人工智能年度评选》榜单。
《年度前沿科技报告》是由量子位智库基于对科技领域的长期跟踪,梳理总结出2023年前沿科技十大代表进展,覆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先进算力、可控核聚变、能源创新等领域。
《2023人工智能年度评选榜单》则是从企业、人物、产品/解决方案三大维度,筛选出当下行业最具影响力、创新力、最具潜质的领军者代表,帮助更多业界或有意投身AI的读者拨开云雾,把握当下。
本次MEET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直播两种方式进行,共有数十家主流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数百万智能行业从业者线上参与了直播活动。
李开复李培根领衔二十位行业大咖共探「新起点·再出发」
围绕「新起点·再出发」这一命题,本次MEET大会有20位产学研行业专家来到现场分享,覆盖大模型整个产业生态,从算力、模型到应用层的讨论,也有今年同样火热的空间计算、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议题。
首先开场的是李开复博士,他是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关键推动者,今年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了2023年度全球25位“AI领袖”。今年他给出了AI2.0阶段的新论断、新定义,成为产业风向标;随后亲自带队的零一万物,也已交出大模型成果。
大会上他进一步讲解了AI2.0发展演化节点,过程中需要应对和解决的挑战,以及又有哪些潜在机遇值得创业者关注。
一年过去,AI2.0进入到什么阶段?又有哪些关键节点值得关注?李开复在大会上展开巅峰对话,给各位身处迷雾中的躬身者指点迷津。
而除了行业领袖,还有深耕在前沿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提出的趋势性观点值得参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李培根,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主持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研究与开发,成功实现了国产CAPP产业化。现场他回溯了用生成式AI来解决工程设计问题,并对未来AI发展以及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还有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欧阳万里博士,曾是悉尼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主任,他的科研成果已转化百余项专利。现场他介绍了目前主要负责的领域AI for Science的产业成果,以及大模型赋能下新研究方向。
接着就是扎根在各个前沿科技领域的十余位行业代表们,过去一年他们都有关于新应用、新交互场景、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在现场带来了他们最新思考和观点。
新应用新场景
像商汤、百度、小冰这样本身深耕AI应用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分享了他们最新的实践经验。
今年大模型进展极具代表性的商汤,前几天刚公测大模型加持的智能编程助手。来自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刚在现场分享他们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
同样颇受瞩目的是百度文心一言。百度AI技术生态总经理马艳军博士,在百度总体负责飞桨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以及飞桨与文心的生态建设。他在现场分享了大模型生态应用的最新进展。
而国内最早开展AIGC商业化落地的小冰,其首席CEO李笛也来到现场,探讨人工智能新时代下他们的技术研发、产品革新与商业落地。他曾担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而在专有领域深耕沉淀、有丰富场景资源的,比如,昆仑万维、蚂蚁、360,也来到现场分享他们用大模型赋能场景的经验和思考。
昆仑万维的AGI与AIGC探索之路:从大模型到 AI Agent开发平台
昆仑万维今年发布了诸多包括天工AI搜索在内诸的AIGC产品,落地进展迅速。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就分享了他们在AGI和AIGC上的探索之路, 从大模型再到 AI Agent开发平台。
有着天生场景优势的蚂蚁,今年也有不少大模型相关落地进展。而就在最近百灵多模态大模型正在内测中,其背后研发负责人杨铭博士,分享了他们多模态基础大模型的最新实践。
半年创收2000万,360今年在大模型商业化探索颇受瞩目。作为360大模型应用负责人,梁志辉负责多个亿级DAU项目的产品研发,现场他揭晓了大模型产品应用的方法论。
又如今年颇受关注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之一面壁智能,正在探索大模型和AI智能体构成的智能体网络,其联合创始人、CEO李大海也在现场分享最新应用进展。他曾担任知乎CTO,帮助知乎实现从百万到亿级MAU的跨越。
新交互新终端
新终端成为近年来持续火热的议题,下一代终端可以是VR、AR,也可以是人形机器人等等。
苹果Vision Pro引领全球空间计算的热潮,该领域国内最具代表的明星企业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在现场分享他们最新探索。前段时间发布了最新一代AR眼镜Rokid Max Pro,还同谷歌达成合作。
巨头涌入、大模型加持以及供应链成熟,人形机器人也来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未来是通用还是专用机器人?星动纪元选择通用人形机器人,创始人陈建宇现场解答了背后的原因。
而在手机这一主流终端,大模型可以玩出什么花来?新的交互范式是否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
前不久发布的vivo X100系列中就成为了现实,蓝心大模型还实现了13B版本在端侧跑通。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周围分享了他们在大模型技术发展的思考和实践,并定义了全新的「智能体时代」。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小米,四个月就实现大模型交卷。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栾剑来到现场,分享他们如何用大模型赋能到整个「人车家全生态」。
新模式新机遇
除此之外,生态层面也迎来新模式的改变,比如算力层、架构层、系统层,产业玩家高通、浪潮、潞晨科技前来分享「他们如何解放大模型的生产力?」
作为软硬兼备的技术公司,高通一面升级端侧AI算力一面布局基础Ai技术,今天高通技术公司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颜辰巍,在现场介绍了他们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产业链生态合作的经验。
作为国内算力龙头,今年浪潮全面开源“源2.0”大模型,颇受产业关注。浪潮信息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产品线副总经理吴韶华博士,从算法、数据乃至算力等各方面维度来介绍他们的探索和实践。
系统优化、降低训练成本也是目前大模型生态中一个关键方向。潞晨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卞正达,拥有7年高性能AI系统经验,他在现场介绍了他们训练加速方案Colossal-AI和用例。
除了嘉宾分享,还有自动驾驶这一热门议题的圆桌论坛。今年MEET大会的自动驾驶圆桌对话聚焦在「自动驾驶的ChatGPT时刻,还有多远?」这一话题。
当生成式AI以ChatGPT的形态融入大家生活时,那么自动驾驶何时能迎来自己的「ChatGPT时刻」?来自DeepWay联合创始人兼CTO田山、千挂科技联合创始人廖若雪、零一汽车创始人兼CEO黄泽铧,分享他们的行业见解。
在过去的四年里,“MEET”系列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智能商业峰会之一,数十位真正的行业领袖在此登台,每年大会都能吸引超过300万观众线上收看直播,全网曝光量均超千万。
3大类别5大奖项,「2023人工智能年度评选」榜单发布
ChatGPT的出现,让生成式AI的浪潮推向制高点。落地速度之快、商业化应用之快,让全产业数字化转型迎来了时代级机遇,更有不少人以互联网做类比,“比互联网时代还要大10倍”。
这样时代级机遇应该如何把握?什么样的个人/企业/组织,能敏锐灵活驾驭趋势,持续开拓创新,值得更多躬身者借鉴?
围绕着「新起点·再出发」这一主题,在过去三个月的调研和选拔中,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结合量子位对数百家AI公司的深入调研,以及数十位行业知名专家的意见,秉承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最终选出了今年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50家领航企业、20家创业公司、30位影响力人物、10大杰出产品、10大杰出解决方案。
2018年至今,量子位发起的「人工智能年度评选」已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风向标之一。
在AI时代大门开启之时,相信这份榜单能够为前沿科技创新关注者提供一个客观视角,为趋势变革中勇往直前的企业组织强化信心,也为人工智能产业新周期、新篇章的开启落下注脚。
年度前沿科技报告:2023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出炉
我们身处一个科技大爆炸、创新密集发生的周期。这一点在今年感受尤为强烈。今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 它带来的新应用、新交互范式、新场景加速着去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关于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的探索也被搬到台前。
以「分割一切」、LIama为代表的更多基础模型开源,进一步降低AI商业化应用门槛,更多潜在场景价值被充分挖掘。具体到3D生成领域,今年高斯溅射的出现给高帧率实时渲染带来新的可能性。
除了生成式AI热潮之外,还有哪些前沿趋势值得关注?
比如以苹果Vision Pro引领的空间计算,今年国内进展屡屡突破的商业航天……还有像斩获诺奖的m RNA领域,又有哪些新进展新趋势?已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的脑机接口,又有什么挑战需要解决?
由量子位智库出品的2023年度前沿科技报告在MEET2024智能未来大会上正式发布,结合量子位对科技领域的长期跟踪,以及同行业玩家、研究院投资机构等深度交流,梳理总结出2023年值得关注的十大前沿科技趋势。
最后,附上十大前沿科技趋势:
智能体热潮:人机交互新范式已被大模型打开
3D生成进入涌现期:新算法新模型爆发,质量效率可控性日新月异
分割模型大一统:计算机视觉即将迎来「GPT时刻」
具身智能带来新想象:AGI终极场景下的全新终端
端到端自动驾驶成共识:BEV+Transformer重构技术路线
空间计算定义明确:消费级产品问世,XR全栈链路打通
mRNA打开新象限:提供精准医疗新解法,开启生物医药新篇章
脑机接口试验新阶段:产品可靠性突破,AI提升数据解码能力
可回收火箭进入「中国轨道」:工程化难题被突破,商业航天迎来模式闭环
可控核聚变里程碑:点火成功,打开商用想象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