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对话维达集团:优化流程管理,发挥IT价值,助力企业良性循环!

2024-03-14 15:21:52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上海斯歌与维达集团合作多年,近日,上海斯歌对话了维达集团CIO王金保先生,讨论了企业数字化探索、行业数字化特点、斯歌产品及服务反馈等话题。
关键词: 维达集团 斯歌 K2 BPM K2 BPM流程管理
\
“作为一家用户量大、业务量大、流程复杂的企业,维达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平台来支持其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上海斯歌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维达集团CIO王金保
 
 
维达集团介绍
 
维达集团作为亚洲具规模的卫生用品企业。自1985年创建以来,始终秉承「健康生活从维达开始」的生活理念,竭诚为每个消费者和客户提供优质卫生护理用品和服务。目前,维达集团有生活用纸、失禁护理、女性护理、婴儿护理4大主营业务,旗下拥有维达Vinda、Tempo得宝、维达多康Tork、添宁TENA、包大人Dr.P、Libresse薇尔、 Libero、Drypers 8大主要品牌,及覆盖海内外13大先进生产基地。
 
多年来,维达深谙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俱为一体之理,日臻完善管理体系、绿色生产、社群福祉、员工待遇等领域,笃实履行社会企业责任,缔造可持续发展。2017年,维达获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分股。
 
 
\
 
上海斯歌与维达集团合作多年,近日,上海斯歌对话了维达集团CIO王金保先生,讨论了企业数字化探索、行业数字化特点、斯歌产品及服务反馈等话题,以下为对话实录。
 
“通过技术和数据反哺,给业务提供价值,真正让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良性循环。”
 
斯歌:您可以介绍一下维达集团的数字化发展历程及实践成果吗?
 
王总:
 
维达集团的数字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业务线上化、数字化:我们将许多原先分散的手工业务线上化,补齐业务流程。并将电商和KA等不同渠道数据整合到大数据平台中,实现销管、财务和HR等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分析。实现了业务线上化和数字化,提高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能力。
 
2、平台化:公司规划了三个平台来承接公司业务,通过数据挖掘,反哺业务价值。财务数据中台统一管理原先分散在Excel、手工和各个系统中的财务数据和经营分析报表;KA中台管理渠道数据;IOT中台管理所有造纸设备的水电气能耗和设备运行,实现能耗节约和生产成本优化。未来还可以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等生产条件,通过算法降低能耗和优化工艺。
 
3、智能化:我们进行智能化试点,将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报销制度输入到Chatgpt中,实现自动化处理。市场部也可以利用Chatgpt进行文案创作,未来还可以实现以图出文、以文出图的场景应用。
 
斯歌:请问维达集团或造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其他行业有何不同之处?
 
王总:
 
不同大快销企业注重的点不同,对IT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奶粉行业注重营销前端,水饮行业注重门店接触和销售活动,而维达集团则注重消费者体验,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在产品设计包装时,会设计各种巧思,方便消费者在使用纸巾时能更快捷、方便的使用。
 
其实在消费者看不见地方,我们也一直在以同样的高标准自我要求。比如我们在生产方面,维达集团以百分百全进口木浆,以行业高质量标准严格要求,生产设备也引进世界先进产线,随时对产品更新迭代。我们在数字化方面,现在的IOT中台,不仅能够计算所有生产设备的水电气能耗情况,未来还可以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等生产条件,通过算法自动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在物流运输等方面,也是一样,由于纸巾的货物体积大、物流需求大,维达集团非常注重供应链,致力于让消费者更方便地购买产品,并提供更快的快递物流服务。同时我们在数字化方面也会更加关注物流和供应链的优化,现在我们利用数据中台,通过算法计算快递费用,已经为集团节约了上亿的物流运输费用。我们在数字化过程中一直在强调通过技术和数据反哺,给业务提供价值,真正让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良性循环。
 
 
\
 
“上海斯歌是满足我们复杂需求的理想选择”
 
斯歌:市面上BPM及低代码产品众多,您选择与上海斯歌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王总:
 
我们在选择产品或供应商时,首要考虑与我们业务的匹配度。维达集团成立于1985年,业务涵盖生活用纸、护理、居家清洁等多个领域,覆盖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业务链。我们的业务流程场景多样且逻辑复杂,业务需求量大且响应需求高,因此我们对流程平台的要求也很高。不仅是功能和性能层面的高标准,还有价值层面的高要求。我们想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平台,更想做的其实是业务流程的重构,来解决企业内部的内卷内耗问题。现在太多人都花了太多时间在流程上,但却极少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流程流转过程中存在太多不必要的东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但却没有人能真正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上海斯歌与市场上许多其他企业不同,从早期接触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上海斯歌对业务流程的理解深入程度、对业务横向打通的理解等都是比较领先的。通过多次技术沟通,我们发现斯歌产品设计是真正从客户需求、业务痛点出发,向上生长,产品功能的完备性和关联性等方面远超其他产品。在许多情况下,尽管同类产品的前端功能界面相似,大家也都知道用户需要这个功能,但却不清楚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在实现深度和产品关联性等方面,其实没有深入思考设计,一旦到了真正使用阶段,各种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
 
比如产品设计上,上海斯歌的平台采用低代码开发方式,同时基于微服务架构,这意味着不仅可以通过拖拽等可视化操作进行流程开发和定制,微服务解耦化的设计思路让系统更加灵活、扩展性更强,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添加、修改流程或表单中的模块,而不会对流程流转造成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地应对业务变化和需求变更,大大提高了流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同时上海斯歌的平台性能稳定,作为一家用户量大、业务量大、流程复杂的企业,维达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平台来支持其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上海斯歌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斯歌:您是否可以介绍下本次项目实施的内容?实施过程遇到过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王总:
 
本次项目的关键在于实施CRM核心流程,其中包括部分财务和销售相关流程,涉及用户数量1万多人。由于维达的业务流程场景多样且复杂,我们必须确保新平台能够适应各种流程需求。同时,这个项目不仅覆盖范围广泛,还与公司的核心业务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高并发的业务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与上海斯歌的技术实施团队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他们对我们的业务进行了仔细的调研和梳理,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上海斯歌对企业业务的理解、对复杂业务场景应对的专业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同时,上海斯歌在产品方面展现了他们对企业级流程场景的理解及强大的创新能力,比如DOA审批矩阵功能,这个功能能够以清晰直观的二维矩阵表的方式处理多种复杂的、条件分支繁多的流程,只用一支DOA流程就能替代我们原来的十几甚至几十支流程,极大地简化了开发工作量,也使运维更加直观便捷,从而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并节约了运维成本。同时,斯歌的技术和服务团队具备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实施经验,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业务需求,并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来满足我们的需求,他们的专业性和服务创新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合作体验。
 
斯歌:在项目上线后,您对斯歌的工作成果有何评价?项目为维达集团的业务及管理带来哪些改进和收益?
 
王总: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上线了24个流程,运行流程实例近9万支,审批动作近60万次,平台的运行一直十分平稳。总的来说,我对上海斯歌的工作成果非常满意。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专业、高效和创新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这个项目,上海斯歌深入了解了我们的业务需求,并根据我们的需求设计和实施了业务流程。这使我们的业务流程更加顺畅和高效,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标准化。通过上海斯歌的低代码BPM平台,我们的员工可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快速设计和开发所需的流程应用。他们还可以通过简单的配置快速设计和调整,甚至无需停服发布。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开发和运维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让我们可以更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同时也为我们集团的业务和管理带来了许多改进和收益,上海斯歌的低代码BPM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流程开发和定制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我对他们的工作成果非常满意,并期待与他们在未来的合作中继续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
 
 
“在经济低迷时,我们更要强调IT的价值对企业带来的良性循环”
 
斯歌:对于其他企业的CIO或IT领导者,您是否有相关建议或经验分享?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IT在业务管理中的作用。
 
王总:
 
我们在团队中一直在强调正确的价值观,确保团队对IT在业务管理中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在寻求外部顾问的意见,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IT在业务管理中的作用。
 
上海斯歌有很多优秀的咨询顾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顾问的强大业务咨询能力,帮助我们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升。在具体实施层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业务,从这些业务突破口去做优化改造,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深入沟通,真正理解业务、找到痛点,共同优化提升。这样,才能让业务部门真正理解IT的价值,并成功展示出其价值所在。特别是在经济低迷时,我们更要强调IT的价值对企业带来的良性循环,让业务部门及管理层认识到IT的重要性。
 
希望这些经验分享能对其他企业的CIO或IT领导者有所帮助。
 
\

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体验斯歌BPM产品,抢占流程管理先机!
\

\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