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马化腾:只拿到移动互联网的“站票”

2013-05-10 16:38:32  来源:人民邮电报

摘要: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出席大会,并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伟鸿进行了对话。对于外界认为的腾讯已经通过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船票”的说法,马化腾谦虚地表示......
关键词: 腾讯 移动互联网

    第五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于5月7日在北京举行,本届GMIC的主题为“重新定义移动互联”。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出席大会,并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伟鸿进行了对话。对于外界认为的腾讯已经通过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船票”的说法,马化腾谦虚地表示,他们只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站票”。不过,从对话中能明显地感到他对未来腾讯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移动社交游戏是最大亮点


    对于微信商业化问题,马化腾认为从对产业影响力来看,移动社交游戏是最大亮点,未来与开发者将有更多合作。同时,马化腾指出,微信通过公众账号,让很多线下传统服务商实现了没有移动互联网时做不到的事情,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比如,微信用户在开车遇到一些小摩擦时,可以按照平安保险的公众账号指示,通过微信完成车险理赔。


    马化腾强调,微信只是搭建一个基础规则,用户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把微信玩起来。


    对于外界认为的腾讯已经通过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船票”的说法,马化腾表示,腾讯最擅长的业务是即时通信和网络社区,在这些领域转向移动互联网时比较敏感,但坦白说也是“惊出一身冷汗”,感到万幸没有落伍。“因为不管看上去多么强大的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大潮面前只要稍有疏忽,一个月可能就翻船。一定要对行业保有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做好每一件事,把对用户的服务做好。看到任何新的商机,都要从平台和商业化以及和合作伙伴如何共赢的角度去考虑,才有可能长期生存。移动互联网的美好之处在于未知,腾讯很有激情和兴趣去探索。关键在于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很多人都有机会一起上船。”


    手机QQ和微信不是替代关系


    对于手机QQ与微信的关系,马化腾的看法是,手机QQ和微信不是相互替代关系,而是自我更新,差异化发展。目前手机QQ的活跃用户是微信的两倍。


    微信和手机QQ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微信把人们手机里面存在的庞大、真实通信关系链和QQ积累了十几年的互联网关系链融合起来,形成了更加丰富、更加实名化的关系链。同时,微信引入了语音功能,与传统手机QQ的文本打字有很大区别。


    马化腾认为,过去手机QQ动作不够快不是因为团队不好,最大问题是组织架构问题,像QQ、QQ空间、手机QQ这样应该一体化的产品分属于三个不同的事业部,要把产品整合起来就很难。因此,2012年5月,腾讯进行了七年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现在已经不是设置一个部门或者事业部来做移动化就能拥抱移动互联网浪潮这么简单了,而是应该全公司一起拥抱,PC和手机一体化,这样才有可能做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


    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以压倒性的方式到来,目前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是基于PC互联网。马化腾指出,这是极大的机会,会出现一些行业洗牌,除了游戏行业,广告、电商、O2O等领域都会有更多商业机会涌现。


    国际化梦想有一半成功机会


    马化腾在回应陈伟鸿“微信成就腾讯国际化梦想”观点时表示,有一半机会能够成功。


    马化腾认为,移动互联网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互联网公司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第一次不仅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还领先于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同时,我们看到Facebook可能也遇到我们过去遇到的问题,就是要转向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有PC的资产牵绊着。”


    马化腾还比较了美国与亚洲公司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不同之处:美国一些公司的产品非常成功,但更偏向于通信。亚洲国家的互联网企业把通信、社交、平台化三者一体,在全球是一个创新。将三者最快串起来的是微信微信引入了朋友圈、公共账号的平台化模式,是全球首创。


    “我们甚至觉得,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可以不需要域名了,不需要注册一个网址,只需要有一个号码,用二维码一扫,所有的服务都可以提供了。”马化腾说。


    不过,马化腾坦承对上述机会也有一些怀疑。“难道这么好的创新机会就落在我们家,落在中国了吗?我们有时候也怀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前不久,我们去广州跟微信团队张小龙畅谈的时候,我们谈到这一点时都很兴奋,我们好像发现了新的大陆,发现了新元素,发现了新科技。但是又怀疑有没有这样的能耐,有没有这样的科技水平承担这样的可能性。我觉得有梦想就是很好的开始,我们希望有机会在这个地方做创新。”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iopurple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