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4G技术助力移动互联 公共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2013-05-23 09:28:48  来源:网易科技

摘要:4G通信能满足3G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多媒体传输等需求,4G逐渐融入安防技术前景广阔.中移动将4G网络高清安防应用作为重点推动业务之一,也将为社会公共安全事业带来贡献.
关键词: 4G TD-LTE

    中国移动4G TD-LTE的网络建设,将使人民公共安全事得到更好保障。杭州作为4G TD-LTE网络建设的城市之一,4G在诸多领域已经大显神通。为此记者专程来到杭州江干区城管局的监控大厅,辖区内各执法车和固定监控点的高清监控画面都通过4G网络实时传回监控大厅的大屏幕上,监控画面清晰流畅而且几乎没有延时,达到了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送。


    由此可见,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速度和力度今年将驶入快车道,业内部门人士表示:4G通信能满足3G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多媒体传输等需求,4G逐渐融入安防技术前景广阔。目前,中国移动4G网络高清安防应用作为重点推动业务之一,给安防产业带来惊喜,也将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事业带来巨大贡献。


    TD-LTE大规模建网将启动


    获了解,中国移动2013年TD-LTE扩大规模实验将于近期正式启动,建设规模约为20万个TD-LTE基站,总建设规模涉及资金200亿元,业内分析中国移动集团今年的资本开支将在去年1274亿元的基础上,大幅增加49%至1902亿元。


    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此前表示,2013年中国移动将扩大试验网络建设规模,构建全球最大的LTE网络,并采购超过100万部TD-LTE终端,推动TD-LTE多模多频段终端尽快成熟,为全面商用奠定基础。


    TD-LTE是国家“十二五”支柱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TD-LTE的发展,将促进移动宽带的发展,并与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相结合,形成新一代信息网络,带动互联网、软件、相关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


    引领高清视频监控发展


    4G网络的搭建和完善,使已经在现代化小区、交通、运输、水利、航运、治安、消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的无线监控技术信息传输更加准确和灵敏。


    在3G时代,无线视频监控由于3G本身的带宽问题,导致3G视频监控的应用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发展状态。另外,由于3G网络基站的均衡性不一,造成了3G网络在传输上容易造成信号强弱不均,从而回导致掉帧、画面卡的现象。据了解,实际上目前的高清无线监控主要集中于车载监控以及复杂地形的远程监控和家居安防的防盗报警联网系统。


    4G网络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据目前试点来看,4G网络的速度是3G网络的10倍,下载速度最高可达100M,上传速度可达20M,而一般的720P的高清监控需要的带宽基本每路在2M~4M之间,这就很好的满足高清监控的良好需求。


    LTE网络的高带宽优势结合监控高清化的发展趋势,将能让用户产生“眼前一亮”的惊艳感,这将对LTE无线视频监控的应用产生极大推动力。因此,中国移动布局TD-LTE建设,让我国无线视频监控进入4G时代。


    4G安防保障公共安全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自主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创新的无线通信技术。


    作为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标准,TD-LTE已建立起由我国主导、国际产业广泛参与的完善产业链。业内人士认为,TD-LTE中国移动无线蜂窝网络发展的未来,是中国移动高带宽、高质量无线宽带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目前,中国移动通过分阶段的规模试验逐步推动产业成熟TD-LTE系统设备已达到商用能力。


    对此,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表示,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中移动将做好社会责任与产业责任的平衡,解决发展与管理的问题,发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力量,全力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移动将努力让国家了解央企的社会责任和产业责任,并让它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移动注重发挥自身信息通信技术的“杠杆作用”,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生产管理,便利百姓生活,此前大力推进物联网应用开发,推进我国“无线城市”和“平安城市”发展,包括无线安防技术。


    展望未来,中国移动4G技术与安防的融合,无论你处在何等状态,都将给公众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和更多保障,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更高的效率,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事业带来巨大贡献。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o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