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7 10:00:07 来源:赛迪网
6月5日消息,我国政府正在经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和潮流,我国政府提出了进行政府改革、建设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近些年以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廉政建设,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服务,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现实与理想尚存在着差距:
政府信息化现状
1、资源重复建设投资
从目前情况上看,各职能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对信息数据资源独立规划和建设或条块建设,很容易形成相对孤立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
2、数据资源使用相对独立
目前,各部门信息系统基本上以单体应用为主,相互间以分立系统形态共存,因此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尚未建立起有效地共享机制及技术标准,共享程度也不高,部门间相互利用率十分有限,资源潜力亟待充分发掘。
3、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未形成
信息资源由采集、处理、利用和交换四个环节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目前,由于信息资源的总体协调和管理力度不够,因此也没有实现对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的无缝链接,尤其表现在信息采集和交换两个环节问题上,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没有得到足够保障。
4、信息资源总体协调管理与开发利用机制有待完善
近几年来,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对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还不够完善,如对公共信息资源特别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开与保密、采集、发布与储存、共享交换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缺少相关机制和流程,需要进一步地加以完善和充实。
各部门信息资源开发的规划、组织、资金和体制上基本上都是以各自部门业务发展为主,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情况,且整体呈现纵强横弱现象因此,应当加大对信息资源总体协调和管理的工作力度。
政府信息化发展趋势
2013年2月20日,为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根据制定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其中指出,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密切结合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
[page] 电子政务建设目前正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已呈现出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1、加强电子政务总体规划设计
2、加强公共服务的便民性和多样性
3、加强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
4、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5、加强安全体系和运维体系的建设
6、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同方之顶层设计理念
“顶层设计”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设计对象,运用系统论的方式,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强调设计对象定位上的准确,结构上的优化,功能上的协调,资源上的整合,是一种将复杂对象简单化、具体化、程式化的设计方法。它不仅需要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功能、层次、标准进行统筹考虑和明确界定,而且十分强调从理想到现实的技术化、精确化建构,是铺展在意图与实践之间的“蓝图”。“顶层设计”理念提出后,其应用范围很快超出了工程设计领域,并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军事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成为在众多领域制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从其理论内涵的特点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主义战略:在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核心或终极目标后,“顶层设计”考虑一整套完整地解决各层次问题,调动各层次资源的方法,围绕全局目标,有序地、渐进地落实和推进,最终产生顶层设计所预期的整体效应。
二是缜密的理性思维:“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开始的“自上而下”的设计,但这种“上”并不是凭空建构,而是源于并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的理性提升。它能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通过缜密的理性主义思维,在理想与实现、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绘制了一张精确的、可控的“蓝图”,并通过实践使之得到完美的实现。
三是强调执行力:“顶层设计”的整体主义战略确定以及“蓝图”绘就以后,如果没有准确到位的执行,必然只是海市蜃楼。因此,“顶层设计”的执行过程中,实际上体现了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战略,强调执行,注重细节,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
具体到政府信息化工作上,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顶层设计理念是如何指导工作开展的呢?
首先,应该依据政府的核心工作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并且以指标体系的形式体现出来;其次建设部署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一定要在指标体系下完成;第三,依据指标体系,建立并逐步形成全局性、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低于已有的、正在发挥作用的信息系统,应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将其已有的数据应纳入到完整的数据资源体系中来;最后,在数据资源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已有业务模式的改进、推动新型业务模式的产生。
清华同方在建设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宏观库)一期工程项目中充分贯彻了顶层设计的理念。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一期工程项目于2007年12月正式批准立项,经过近四年的建设,2011年11月宏观库一期工程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通过竣工验收。宏观库是北京市首个经济社会综合数据库,它由北京市23个委办局共同建设。宏观库汇集了反映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大量数据信息资源,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了高效整合,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水平。
对这样的北京市整体性的大型基础信息项目的建设,必须仔细研究分析项目的建设目标,立足长远、立足整体,从建设实施的一开始就着手规划、建立稳定的、可扩展的、基础层面的各种架构,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基于该种理念宏观库首先建立全面反映北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的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其次,以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元数据体系;第三,以统一管理的全市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为基础,以完善的元数据体系为指南和框架,收集、整合全市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建立并逐步完善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资源体系;最后,以元数据体系为依托,以数据资源体系为基础,构建并丰富以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的共享和发布服务,全面地深入地展现和发挥北京市宏观库的价值,建立并逐步完善北京市宏观库系统的资源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行业、新经济热点、新的区域特征不断涌现,为了反映这些变化情况,很有可能带来指标体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会带来数据采集内容到数据服务内容的变化;政府职能的改革、各部门及部门职能的调整等不确定因素首先就会影响以部门为单元划分的数据采集任务,甚至会带来数据指标方面的变化;另外,随着北京市宏观库系统的推广使用,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必然会对北京市宏观库系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期望,这会涉及信息服务的种类、方式、内容的不断调整和变化;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为北京市宏观库系统各方面的调整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可能性,例如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的变化和丰富。
通过北京市宏观库项目建设,我们不难看出政府信息化建设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把政府的核心工作目标分解,使得各项工作和任务顺着分解的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无遗漏地布置和落实,将有助于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