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2 11:34:27 来源:互联网
如你早已所知,Facebook 今天早上宣布 Instagram 加入短视频功能。这个所有人事先都知道毫无任何的意外和惊喜的发布会,让笔者觉得,Facebook 正大踏步走在人人的老路上。
加入了短视频之后的Instagram 可以拍摄时长为 3 到 15 秒的短视频,配备 13 种滤镜。Instagram 还加入了防抖技术“Cinema”功能,用以帮助用户“创造艳丽、稳定的视频”。
短视频应用近来非常热门,尤其是 Twitter 所推出的短视频应用 Vine 。Vine 制作短视频非常方便,只能拍摄6秒视频,无法编辑没有滤镜。这次 Facebook 给 Instagram 加上短视频功能无疑是应对 Vine 的热门所致。尽管玩法不太一样,但我们很难不去想这只是又一次 Facebook 的山寨制作而已。
在笔者看来,在 Instagram 中直接添加短视频功能真是一招败笔。Facebook 自己玩儿开心了,可别把手下这么优质的社区玩丢了。说到底,短视频虽然同样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但其跟图片很不一样。产生内容的方式不一样,人们对社区内不同媒介的对待也不相同。这是用户习惯的强制改变。
对于单纯的图片应用来说,用户产生内容的成本很低,点一下拍照创作一张图片,添加上滤镜就可以让其成为高质量的美图。但对于视频来说要麻烦得多,即使是只有几秒钟的短视频,同样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拍摄,编辑,裁切,还要添加滤镜。尽管 Instagram 加入了防抖功能,但无疑拍视频对拍摄的技术要求更高。这等于突然提高了用户产生内容的成本,即使用户仍然使用原来的方式拍摄图片,也已经形成了干扰,增加了步骤。
在Instagram 原来的社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图片质量高,而且创作高质量图片简单,真正“让人人成为艺术家”。但视频不一样,大多数人制作的视频质量低,制作高质量的视频需要创意和良好的拍摄技术良好的素材拼接技术等,这些真不是大众用户所能玩儿得起的。还有滤镜的使用,普通用户随便拍摄一张图片加上滤镜就可以显得很艺术很文艺,但一个视频添加上滤镜是很难得到这种转变效果的。偏偏 Instagram 就是一个以高质量内容为重心的内容导向分享社区。如果社区内充斥质量低下的视频内容,这会严重影响用户的积极性和社区的氛围。
此外,图片的高质量其实是表现在一种张力,其艺术表现力不在于把所有的东西都展示无遗,反而是一种含蓄的静态,让观者的想象力得以无限的发挥。这是静态的图片的美感优势。对于动态的视频而言,破坏了这种含蓄,而本身几秒钟的视频内容有限,很难真正完整表现创意让内容有意义。
当然,即使是原本的图片社区里,在用户 Timeline 出现的图片也不能说全是高质量的图片,但由于图片的浏览方便,内容显而易见,遇到不好的图片可以瞬间忽略继续浏览,遇到好的作品则可继续滞留点击喜欢或进行评论。浏览效率非常高。但加入短视频之后,你无法一眼看出短视频的质量,需要点击播放并播放之后才能知道视频的内容,这种不连贯的和无法过滤低质量内容的浏览体验可能会让用户厌烦,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心情去点开视频了。
笔者说过, 对于国内山寨品而言,短视频应用最好不要走Instagram的路子,走以分享高质量内容而吸引用户的路数。但目前看来,其实这也同样适用于国外。Instagram 新版加入短视频功能之后,由于其原来的产品气质就是高质量内容,只能继续走这也的路子,要求用户发布的短视频也是高质量的视频。这次 Facebook 想借助 Instagram 的用户量直接占领短视频领域的制高点,但笔者实在难以看好这个功能在Instagram中的前景。Vine走的是另外一个路子,只能拍摄6秒,无滤镜,真实。Twitter 要求 Vine 作为一个消息媒介的载体,作为其媒体体系的一部分,达到使用短视频这个媒介真实快速地传递信息这个目的。相信 Instagram 添加了短视频功能之后也很难对 Vine 造成冲击。
包括这次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为 Facebook 发布的新功能而感到兴奋了,或者说从来没有过?我们每年都沉侵在对 Google I/O开发者大会或苹果 WWDC 开发者大会的期盼中,但多少人会去期待 Facebook 的发布会? 我们回顾一下,Facebook 上一次发布会是发布 Poke,一个 Snapchat 的山寨品?再上一次是图谱搜索-自发布之后就没再次听过相关消息的产品?
至于说N多的业界传说,例如 Facebook 不受美帝青少年待见了,Facebook 在多个国家用户量下降已百万计,Facebook 用户在线时间下降,Facebook 被称为老人才玩的社区,等等这些消息媒体报道更是屡见不鲜。好吧,用人人网来比是过分了点,但这是在大踏步走向第二个人人网的节奏阿。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