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移动互联网:百度的商业化路径

2013-06-26 09:08:05  来源:互联网

摘要:6月22号,TMT 青年沙龙邀请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副总经理岳国峰做了一次内部分享,主题为“移动互联网:百度的商业化路径”。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百度

    6 月 22 号,TMT 青年沙龙邀请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副总经理岳国峰做了一次内部分享,主题为“移动互联网百度的商业化路径”。分享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从 PC 到移动,什么变了;2. 用户的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3. 用户行为变化对商业化的影响;4. 移动商业化的机会。

\

    一、从PC到移动,什么变了?


    1、使用场景变多(时间线 、地点线,简单来说就是无时无刻,姿势任意)


    2、可用媒体时间变长(从百度的数据看 2012 年 7 月出现拐点,移动化的时间已经超过 PC 端)


    3、值得注意的点:用户不看媒体的时候,也可以给用户做点什么,google now 是没看媒体的时候,也在默默做事情(所以理论上,可用时间 24 小时)


    4、交互方式变了


    5、服务承载方式发生变化


    二、用户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1、上网路径变了(原浏览器到搜索,导航,网址到各地的网站)


    2、移动互联网路径(app/ 浏览器)。值得注意的点:在移动端,百度看,总体增长 7%,影音类最猛,涨了 31%,网络支付到 34%(不过基数不多),浏览器 2%


    3、用户的喜好其实没变,各类服务分布和 PC 分布时间很接近


    4、变的获取服务的方式


    在美国,常用的 app 也就 6,7 个,这是一个趋势。中国虽然人均 APP 很多,但是高频使用的很少,相对于长尾的服务,更喜欢使用浏览器(生活信息类)


    细节:每到一个 app 升级提醒时候,用户最多的选择是删除


    三、用户行为变化对商业化的影响


    1、域名越来越不重要


    2、贩卖流量的生意不好做了


    3、优质内容和服务价值提升


    值得注意的点:


    用户行为逐渐局部封闭,如微信的很多服务都是体内完成


    热门应用有机会成为平台


    热门应用聚集用户 → 用户获取服务的需求 → 开发平台引入服务提供者 →用户就地获取消费


    4、长尾开发者转型服务提供者


    5、导流成本高,无意义


    6、送货上门,接入大平台(把服务提供到公共平台,如新浪微博的蓝 V,微信公众平台)


    7、服务即营销,营销即变现


    8、light app 将流行(研发部署 + 能力体验 native 化 = 轻应用)


    9、长尾 site 和 app 弱化,优质内容和服务价值提升,门户价值降低


    10、累积用户无意义,衡量有效用户就是 DAU 和 MAU


[page]    四、移动商业化机会


    1、后向变现的机会在变小,因为:


    移动终端屏幕空间有限


    移动终端更私密,用户不习惯被打扰


    客户 landing page 有门槛(百度重点)


    广告导流跳转降低用户体验(但即便做成了,也没效果)


    机会还是有的:


    情景化精准广告还是有机会的


    视频广告可自然延展到移动端


    品牌广告融入到产品运营环节


    要做大,大数据是基础(很必要的基础,如果没基于大数据,基本没效果可言)


    2、前向机会变大,因为:


    移动用户付费习惯好于 PC


    移动用户需求更加娱乐化生活化


    online 支付能力和习惯正在养成


    前向变现的机会数据支持:


    1)2 月到 5 月,移动游戏率先爆发(估算 5 月是 2 月的 5 倍)——千亿级的面对用户收费的市场


    2)下一个爆发点,可能是阅读和音乐,百度更偏向于阅读,音乐还不确定(用户对音乐付费接受起来很不容易)。


    3、商业产品和用户产品融合


    1)平台:引入服务,促成交易


    2)开发者:服务即营销,营销即变现


    3)用户:就地获取、就地消费


    4)CPS 模式的机会大大增加


    很像十年前移动梦网的时代,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用户入口,支付),运营商的获利也是靠分成


    4、O2O 看起来很美但做起来很难


    1)是的,盘子很大,但是很碎(举例:爱乐活效果不显著,打车软件局限在一线城市的天花板)


    2)Online to Offline 还是 Offine to Online?(团购,网上订电影票,都面临扫街的困境,教育商户)


    3)扫街和建设平台都是力气活


    4)要形成闭环,必须切入支付(商业非诚信的社会环节,小创业团队基本不可能除非用大平台)


    机会:


    团购正在走向成熟


    打车类应用是很好的 demo


    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业务(岳国峰更看好互联网人做传统业务,不太看好传统业务的人做互联网)


    总结:期待webapp的出现,但从native app看,目前是互联转向封闭,但移动互联网还处在早期,所有的认知每个季度都被刷新,所以 impossible is nothing


    以上所述结论请大家谨慎参考。


[page]    五、Q&A环节


    Q:很多 APP 做服务,能举一个两个 app 比较好的,另外对微信商业化的看法?


    A:嘀嘀打车还不错,最合理的方式,也许就是接入到大平台(低频的 app 没必要做一个 native app),微信商业化也很难,逃不开支付环节,用户的认知不能那么自然的发生,手机 QQ 还是微信的两倍量,用户使用行为的引导等等都是问题。微信 5.0 公众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值得关注。人也许本能是交流和认知世界,如果交流和认知交织在一起,可能会让人困惑


    Q:是否存在未来某个技术 ready 的时候,webapp 是否存在大统一的可能,百度重新回到强势的时候


    A: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有可能的


    Q:BAT 是否在移动端也是巨头组合?


    A:比起 PC 的开放系统来说,入口是分散的服务价值最高,但对于封闭的系统,平台的价值更重要,如 apple itunes。


    对开放的体系来说,成为入口是普遍高频的服务,如搜索。


    Q:百度未来的移动规划,硬件方面的是否还会重视


    A:战略布局,百度要做入口,移动入口(搜索为起点) 和 LBS 入口,走向开放平台,把服务开发者接入进来,阶段性的效果请关注下一个百度世界大会。


    另外,百度从来没有做过百度手机,从未做过销售,只有 partner


    Q:移动互联网起始点(什么时候大爆发,支付、带宽、软硬件成熟度问题),后几年战略怎么布局?


    A:14 年是 4G 来临,资费会下调,手机端已经开始简化一键支付(一年到两年半,淘宝要做 2 亿的快捷支付),15 年能看出整个行业的情况。


    用户对手机端的熟悉接受度高于 PC,从战略排序来说,百度肯定不走腾讯路线,搜索第一。


    Q:评价下目前 webapp 和 nativeapp 的博弈


    A:浏览器厂商会力推 web 化,但有客户端的厂商肯定会推 native 的,有可能谷歌会觉得安卓离自己越来越远,app 的形式对如三星这样的手机硬件厂商没什么影响。


    百度在 PC 上可以做很多作弊流量,但是在移动上基本没有,从这个角度看,webapp 较为弱势;但从微信看,lightapp 有可能崛起,所以 webapp 也很难说。移动上,百度的框计算是主要的方式,满足的是最终的需求,并不在意 page 或者 app


    Q:app 是否都需要搜索需求,百度是否可以给 native app 技术支持


    A:在 web 的世界是有统一标准的,但是在移动端 native app 没有通用的协议。百度当然希望这样做,目前正在对中长尾的 app 开展工作,比如视频都引入到开放索引框架,用户在通过百度搜索可以知道新剧更新情况


    Q:传统行业如何从移动互联网获利?


    A:移动互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的彻底颠覆,用户场景完全不同,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的用户本身。可以参考黄太吉煎饼果子的文章


    Q:云服务商业化的路径?


    A:这不是创业团队的机会,是巨头的机会,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是大企业的压倒性优势。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