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安全 > 正文

中美安全全面对话 垃圾邮件或将被重定义

2010-07-10 23:11:37  来源:硅谷动力

摘要:近日,倍受业界关注的中美网络安全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也是中美双方专家组第一次电话会议,如期举行。双方专家组成员共20余人参加,分别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委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反垃圾邮件

  近日,倍受业界关注的中美网络安全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也是中美双方专家组第一次电话会议,如期举行。双方专家组成员共20余人参加,分别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263网络通信、东西方研究所(EWI)、贝尔实验室(Bell Labs)、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WU)、美国网络安全应急组织(CERT/SEI)等机构或公司。

  本次电话会议是双方专家组全体成员第一次正式对话,标志着中美网络安全对话机制走上正轨,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据悉,此次电话会议中,中美双方专家主要就垃圾邮件定义、垃圾邮件危害以及垃圾邮件治理难点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其中,垃圾邮件定义最为业界和用户所关注。

  作为中方专家组成员之一的263网络通信技术总监李宏宇指出,目前各国对垃圾邮件的认识和界定多有不同,大都是一些宽泛的描述性定义。例如在我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公布的《关于制止垃圾邮件的管理规定》中,将垃圾邮件定义为:凡是未经用户请求强行发到用户信箱中的任何广告、宣传资料、病毒等内容的,具有批量发送特征的电子邮件。中国互联网协会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规范》中称垃圾邮件具备的因素包括:收件人事先没有提出要求或者同意接收的广告、电子刊物、各种形式的宣传品等宣传性的电子邮件;收件人无法拒收的电子邮件;隐藏发件人身份、地址、标题等信息的电子邮件;含有虚假的信息源、发件人、路由等信息的电子邮件。

  虽然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解释更为明晰,但也存在一定不足,缺乏数量、频次等信息。此次中美网络安全对话机制将垃圾邮件定义提上日程,试图重新科学界定,形成统一认识。“此举是对下一步探讨具体防范和治理措施的关键铺垫,在国际反垃圾邮件领域将具有重要示范和借鉴意义。”李宏宇介绍说,中美双方一致认为应从邮件发送的范围、数量和接收意愿等方面考虑,从法律、技术等层面进一步完善,使得垃圾邮件定义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治理工作,切合当前垃圾邮件泛滥的形势。

  据了解,在垃圾邮件造成的危害及治理方面,双方主要探讨了垃圾邮件在恶意代码传播、网络拥塞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威胁和影响,进一步明确了治理垃圾邮件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对于开展治理合作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双方一致认为,要密切跟踪垃圾邮件的产生和传播渠道,掌握危害状况,加强中美信息共享和协同处置。

  李宏宇还介绍说,在2003年前后,网络安全局势极为严峻,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垃圾邮件发送国和受害国。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国政府部门、相关组织以及专业厂商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863计划”反垃圾邮件科研项目便是其中一例。

  据悉,该项目由263网络通信承接,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金,攻坚了“多特征智能反垃圾邮件系统和标准研究与实现”课题,并将该成果下的TAP智能反垃圾邮件网关,成功应用于263专业电子邮件,实现了我国在垃圾邮件治理和反垃圾邮件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今年5月,英国互联网安全公司Sophos报告显示,一季度源自中国的垃圾邮件数量明显下降,中国在垃圾邮件发送国排名中,退至第十五位,而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垃圾邮件策源地。另据赛门铁克近日发布的《全球垃圾邮件及钓鱼网站月度统计报告》显示,应用CN域名的垃圾邮件已经从3月的4.1%降至2.2%,降幅将近50%,中国CN域名的安全应用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我国各界在应对反垃圾邮件方面的努力和决心。很显然,我国已经走在了国际反垃圾邮件的前沿。虽然未来的反垃圾邮件之路还很漫长,但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值得期待。”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反垃圾领域成就瞩目。

  据了解,中美网络安全对话机制按照拟定议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双方在反垃圾邮件方面的共识和措施,有望尽快达成。届时,我国在国际反垃圾邮件领域势必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