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安全 > 正文

比“核泄漏”更让人恐惧的是信息屏障

2011-03-16 06:10:00  来源:搜狐

摘要:日本东部海域强震,山崩地裂、浊浪涛天,生灵涂炭,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在昨日上午召开的记者会上,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透露,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内氢气正在凝聚,可能出......
关键词: 核泄漏 信息屏障

  日本东部海域强震,山崩地裂、浊浪涛天,生灵涂炭,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在昨日上午召开的记者会上,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透露,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内氢气正在凝聚,可能出现爆炸危险。同时,核电站中共有三座反应堆因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发生险情。其中,2号反应堆的高温核燃料正在发生“泄漏事故”。

  此前一天,该核电站1号机组的厂房发生爆炸,多人受伤。日本官方当晚对爆炸进行了解释,称此次爆炸为“厂房墙壁垮塌”,“并非内部的核反应堆安全壳发生爆炸”。

  地震、海啸,这些灾难性的字眼,是自然的产物,比人类的历史还要亘古久远。但核泄露和核爆炸,却是人类的新发明和新创造,也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面对不期而至的天灾人祸,智者不乱,仁者不惧。危机专家总结出3C应对策略,即命令(Command)、 控制(Control)和沟通(Communication)。目前,日本政府派出防化部队前往福岛核电站救援(命令),首相及官房长官在第一时间向公众介绍事态发展,说明事故原因,遇到哪些困难(控制),在呼吁福岛核电站附近的居民保持冷静的同时,着重表示会“采取坚决的措施”保障民众的健康(沟通),做到了3C危机管理,基本稳定了局面。

  在策略管理的同时,更应做到“四信”:政府应对危机的信心,公开透明的信息,争取百姓信任,赢得国际信誉。就此次核事故而言,政府首先要做的是以用力措施向民众传递信心。日本三分之一的电力来源于核电站,是世界上较早发展核电站的国家之一,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应该有一定保障。但此次强震带来的核事故令人猝不及防,这时,既需要专家性意见,更需要果敢决断。

  要有信心,更要有公开透明的信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有一句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其实就是恐惧本身。面对核事故引发的不可预期的后果,要说内心里没有恐惧和担忧,根本就不现实。但是,消除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某种意义而言,核泄露、核爆炸如果说是既成的灾难,但比泄漏和爆炸更令人恐惧的,就是信息屏障。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时透明,人们被谣言和小道消息的漩涡所裹挟,无形之中就会加剧慌张和恐惧,茫然无措,四处奔逃,笼罩死神阴影,扩大社会不安定感,继而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本政府在第一时间尽到了告知义务,从1号机组发生厂房爆炸开始,到3号机组内氢气正在凝聚,可能出现爆炸危险,再到2号反应堆的高温核燃料发生的“泄漏事故,公众了然于心。同时,日本各种媒介迅速传播应对常识,提醒民众不要呆在室外,如果要出门不要裸露皮肤,要用毛巾捂住口鼻等,这些都是救命良方。虽然透明的信息不能解决事故本身的问题,但透明的信息至少能做到让民众减少伤害。

  过去,凡涉及到核电事故信息,有关方面总能为信息屏障找到一套说辞,又是“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又是“不必要向公众披露”。这些说辞也许不无道理,但对公众而言,这是一种专业自负。毕竟,核能是柄双刃剑,既在造福人类时发挥巨大能量,又对人类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杀伤力。正因为如此,公众才更需要以透明的信息获得更有力的安全保障和信心。

  曾任美国白宫顾问的知名未来学家詹姆斯·坎顿在《极端的未来》一书中,将能源问题列为十大极端之首。这本研究未来危机的专著,预测未来能源的趋势,将核电列为未来的替代能源,它的预测基于常规状态下核电的安全性值得信赖,是真知灼见。不过,日本核电的教训,应促使我们冷静思考与反思,在产能方面,除核电之外,还有风能、太阳能及纳米科技能源可作为替代选择;在核电站自身安全方面,各个层面都需要加强防范,应做到万无一失,离危机越远越好。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yfzlj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