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安全 > 正文

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还需完善

2012-05-17 17:26:54  来源:人民网

摘要: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和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力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有关单位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 信息安全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立法需要完善,政府要承担第一责任,企业要依法加强内部管理,同样不可或缺的是公民的自我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事实上,当真正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安全隐患时,公民将会是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中最积极、最强大、最有效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的维权热情与政府部门的“国标”、公安机关的阶段性严打同样重要,同样必不可少。但是,其前提是要让公民的维权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我们看到,工信部拟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国标”突出的亮点是规范了过度收集行为,规定了收集个人信息“最少够用原则”,特别是对敏感信息的收集需要经过个人授权。但关键是如果政府或企业违反了“国标”怎么办?由此,公众根据“国标”维权就需要有一个权利出口,需要法律法规的赋权,而“国标”也要成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和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力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有关单位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但是,这些部门加强内部管理的动力从哪里来?法律的威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只是一方面,强迫政府和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力量就是公民的维权。在公民个人信息因政府或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而遭泄露时,法律能否赋予公民向法院起诉要求民事赔偿的权利?甚至是在出现公民个人信息大量泄露的情况下,虽然没有给具体哪个个人造成损失,但在违法行为已成事实时,公民或相关组织能否提起公益诉讼维权?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以及司法机关给予明确的回答。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理论上并不排除公民个人信息遭泄露后要求民事赔偿的权利,但是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松散、不明确,在实践中很难操作,这就是所谓的“权利一遇到具体情况就会悬空”。所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提升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还要通过立法和具体的司法活动来给权利加码,让个人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看的权利,而且是有法律可以保护的权利。


    在个人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已经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机构单方面的责任,也不是公安机关搞几次专项行动就可以一劳永逸的问题,而是需要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的全面配合,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全民总动员,让每一个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公民不仅只是充当被保护者,而是能主动站出来的个人权利保护者,只有如此,个人信息才能实现持久安全,个人信息也才会成为国家社会管理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点,必须给权利加码,让权利“落地”。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angxueju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