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安全 > 正文

安全:我们用的电脑真的都是环保的吗?

2012-05-28 14:05:52  来源:博文网

摘要:苹果公司在2008年的广告中打出了“世界上最环保笔记本”的口号,戴尔认为苹果公司的广告有意误导消费者,使他们误认为苹果生产的所有电脑都是环保的,而不仅仅是采用环保设计的特殊...
关键词: 安全 电脑 环保

    戴尔公司针对苹果公司的广告向美国商业促进局的广告部门提出了质疑。苹果公司在2008年的广告中打出了“世界上最环保笔记本”的口号,戴尔认为苹果公司的广告有意误导消费者,使他们误认为苹果生产的所有电脑都是环保的,而不仅仅是采用环保设计的特殊产品线。尽管这一争论看似只是毫无意义的字句之争,但却生动地反映了环保电子领域的阴暗面。


    跟很多零售公司一样,计算机制造商也在想尽办法给自己的产品打上环保的绿色标签。比方说您用来阅读这篇文章的个人电脑或笔记本内部的许多部件,可能就对环境并不友好,从某种意义来说,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


    2006年,绿色和平组织公布了一份对五个知名电脑品牌(宏基、苹果、戴尔、惠普、索尼)中所用材料的X光检测报告。报告显示这些电脑含有若干重金属和化合物材料,已被确认或被怀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对人类健康存在着潜在威胁。例如,这五大品牌中有三家所生产的电脑内部线路中都含有聚乙烯氯化物,也就是人们熟知的“PVC”材料。作为广为人知的致癌物质,PVC材料可导致神经损害、免疫力低下和肝癌。


    在所有受测试的笔记本的冷却设备中,都发现了溴化阻燃剂(BFR),这更敲响了警钟。溴的化合物可能使人类致癌。在大鼠和小鼠对溴的化合物反应试验中,人们发现它引发了甲状腺疾病、神经紊乱、肝肿瘤和免疫系统的问题。这些化合物可能从电脑中泄漏出来,进入到空气和人体组织中。此外,对美国八个州的十六台办公室电脑的清扫测试发现,每台电脑都有溴化阻燃剂尘埃的痕迹。虽然它们的量很小,但环保团体更担心的是体内积累问题。也就是说长期暴露在污染中,溴化阻燃剂会在人体内逐渐增多,造成有毒物质积累。


    欧盟现在禁止电子制造业使用水银、镉、某些溴化阻燃剂以及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元素。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生活在欧洲,或是买不到新型无毒电脑的人来说,当他们按下电源键时,是否需要担心这样做会危及健康呢?


    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坚固塑料外壳优点很多。首先,它们使电路板、芯片和色彩斑斓的电线等拥有赏心悦目的外观;其次,它们可以保护使用者不与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直接接触。还记得绿色环保组织在一些笔记本电脑内部发现了汞吗?多亏了笔记本的外壳,人们避免了与汞接触而引起胃肠道问题、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疾病。另外,这些潜在毒素数量很少,不足以对计算机用户的健康产生直接威胁。


[page]    与其担心使用电脑会否中毒,消费者们更应关注在这些机器诞生前和死亡后所经历的情况。在电脑制造工厂工作的人更接近这些有毒化学物,这些化学物还有可能逃出工厂,污染周围社区的空气和用水。


    在过去的十年中,废旧电脑的处理问题越来越严峻。当人们将过时产品甩手扔掉后,这些包含重金属、化合物的废品往往会进入垃圾填埋区。事实上,从1999年到2005年,美国人扔掉了不少于1.57亿件电脑产品。更应令我们警醒的是,废旧电脑仅占所有电子垃圾的一小部分,其他产品还包括电视机、电烤箱、微波炉和闹钟等等。每年仅欧盟就制造出约85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约有75%被送进垃圾场。


    电子垃圾的涓流最终汇集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加纳和尼日利亚甚至将为废旧电脑和电子产品提供最终堆放地,发展成了很大的产业。加纳首都阿克拉近郊的Agbogbloshie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场之一,孩子和成年人在挑拣并焚烧电子垃圾时,不断吸入危险的化学气体。


    为了截断有害电子垃圾的洪流,很多领先的电子制造商,包括戴尔、苹果、惠普和东芝等公司,都开始推行计算机回收计划。人们可以将旧机器送回厂家,电脑公司则承诺将其回收或翻新。尽管进程缓慢,但全球电脑厂商正逐步追赶欧盟标准,逐步淘汰产品中的有毒化学品。虽然在戴尔与苹果公司的商业争端中,美国商业促进局做出了有利于苹果公司的裁定,但是争取电子产业绿色生态桂冠的战斗还远未结束。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angxueju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