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09:36:58 来源:TechTarget中国
网络管理人员很快会意识到部署“携带自己设备到工作场所(BYOD)”政策不仅仅是授权iPhone上的电子邮件,为员工的设备创建SSID用以访问网络。
一个有效的BYOD政策始于接入和管理政策,同时也需要确保网络能够根据应用情况进行扩展,然而,这需要整个IT部门的协作。在2012年Interop大会上,IT从业人员和供应商探讨了打开了这个BYOD潘多拉盒子,网络管理人员将要面对的情况。
为什么要部署BYOD政策?因为企业不能遏制生产力
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搞清楚一件事:BYOD不是为了让移动员工感到高兴,而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在过去十年里,IT一直努力追赶最终用户的步伐,最终用户使用的技术日益复杂。他们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某些功能是企业环境没有的,并且用户们都习惯使用文件共享服务(例如DropBox)等其他高级应用程序。
“我的团队有个人整天制作PPT,然后他开始做视频编辑,他说他最有效率的办公场所是在家里,”思科行业营销总监Joel Conover在Interop大会中谈到,“当他在办公室时,大部分时间他都会远程登录到他家里的电脑上。”
位于华盛顿的Richland园区有100台iPad,有些是个人设备,有些是属于该机构的设备,该机构的IT主管Michael Leseberg表示:“我们主要使用PC,苹果对于我们来说还很新鲜,我们必须能够支持它,我们的网络中有些设备已经用了5-9年之久,为什么不让员工使用他们自己的iPad?”
BYOD政策:从安全开始
安全和政策是BYOD环境中重要的第一步。根据英国电信最近对11个国家的20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39%的企业因为员工使用未经授权设备,导致的数据泄露。[page]
很多厂商在销售较旧的技术(例如网络访问控制和移动设备管理)作为BYOD解决方案,事实上,这些技术确实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基础设施供应商(例如思科、Aruba Networks、Juniper、Enterasys Networks和Avaya)则组建了更广泛的解决方案,让企业将访问控制与设备指纹识别以及政策和身份管理工具相结合,来简化BYOD接入,向它们部署精细政策的过程。
将扩展作为BYOD政策实施的一部分
一旦设备被允许访问网络,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准备,迎接蜂拥而至的用户以及大量设备。“我们假设你已经解决了BYOD接入和安全保护的问题,现在人们就会说,‘噢,我可以运行SalesForce吗?’在你解决了安全问题后,性能和扩展问题就出现了,”Juniper公司产品管理高级主管Sudheer Matta表示,“生物医学部门会说,‘嘿,我有1000个输液泵,都是Wi-Fi的,这应该可以运行吧?’所以下面的问题就是可靠性和灵活性了。”
咨询公司Mobiquity移动战略副总裁Bob Egan表示,当涉及性能和扩展时,BYOD需要“深入挖掘企业内部基础设施”.
BYOD意味着协作
为BYOD进行广泛的基础设施改变将需要网络管理人员与其他IT人员协作。思科的Conover表示:“如果你是网络人员,你会想,‘我才不想和应用打交道。’但这正是BYOD面对的问题。”
移动“涉及整个企业:身份和隐私、安全和风险管理、应用程序架构和开发、移动设备管理和数据移动性,”Gartner研究所副总裁Paul Debeasi表示,“移动性需要IT各个部门的合作,但大部分部门都过于孤立。”
让这些独立的部门一起协作不是件容易事。“当有一半问题涉及技术,另一半问题涉及人员时,你该如何制定政策和管理人员?”Egan表示,“你必须让安全架构师与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以及营销人员一起讨论,但他们根本不是说同一种语言。”
谷歌网络工程师和运营经理Michael Wiley表示,谷歌雇佣了具备专门移动技能的人来联系不同部门的人。谷歌还开发了一个内部应用程序商店,商店里面有经批准的生产应用程序,员工可以下载到其BYOD设备。
你可以避开BYOD政策吗?一些企业购买自己的设备
一些企业为员工购买设备,而不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设备进入网络的方式来维持控制。“这不是一个民主问题,”惠普网络解决方案营销总监Mike Nielsen表示,“基于员工需要的访问,BYOD让员工工作更有效率。BYOD并不是指携带任何设备。我们有个客户不想要BYOD,他们为其员工购买了7000台iPad,如果有人想要使用键盘,企业就会为他配一个键盘。花700万美元买这些设备要比支持BYOD更便宜。”
然而,这种先发制人的做法并不适合所有企业。消费电子设备市场发展迅速。今天的iPad可能很快就变成了昨天的Palm Pilot.如果企业试图追赶用户的步伐,可能需要花很多钱。因此,有些企业别无选择,只能拥护BYOD政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