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安全 > 正文

大数据时代 服务和隐私如何平衡

2013-03-25 10:31:19  来源:搜狐博客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应被“妖魔化”。互联网公司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让渡一部分个人信息是有价值的,这些信息可以提高互联网公司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 大数据

    最近央视“3·15”晚会披露的互联网企业、手机软件泄露个人隐私,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再次成为舆论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呈几何级增长的背景下,网络成了透明的虚拟世界,个人信息保护也一直是“常谈常新”的话题。


    关于个人信息使用,业内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互联网企业获取个人信息,是为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服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个人信息事关隐私,隐私不能被侵犯。


    本期老板下午茶邀请行业代表人士和专家一起探讨。当然,“要服务”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侵犯隐私,“要隐私”也不意味着拒绝个性化的服务,这两派观点并非完全对立,讨论的重点在于,在大数据背景之下,个人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个性化服务和个人信息保护两者之间又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客座嘉宾:


    杜江:重庆爱思网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昭德:重庆先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CEO


    场外嘉宾:


    方兴东:知名互联网分析家、博客中国及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罗军:重庆市科委专家库电子信息专家、金蝶软件重庆公司总经理


    争议:大数据时代怎样定位需求


    重庆商报:对于业内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两种观点,您认同哪一种?


    马昭德:精准化的需求才是方向


    我倾向上述第一种判断,获取个人信息是为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服务。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你打开手机的时候,你是希望看到一大堆无用的垃圾信息,还是一条自己真正需要、有用的信息?当然是后者。但如何知道用户的真正需要是什么?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


    这也正是大数据时代进行数据分析的优势,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案例,华尔街有炒家利用电脑程序分析全球3.4亿微博账户的留言来判断民众情绪,再以1到50为其打分。同时根据打分的结果,来处理手中数以百万美元的股票。判断原则很简单:如果多数人表现兴奋,那就买入;如果大家的焦虑情绪上升,那就抛售。数据分析帮助该炒家今年第一季度获得了7%的收益率。


    通过数据分析,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服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这是一种双赢。


    杜江:用户认可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


    收集用户信息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为何这件看起来对用户有益的事,会被很多用户反感和诟病?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这种信息收集未经用户许可,以APP软件为例,在安装时会告诉用户要获取用户的信息,但这种告知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是不负责任的,他并没有告诉用户什么时候会访问用户的个人信息、访问了多少个人信息、什么时候上传信息、上传时有没有对用户进行提醒等。


    第二,因为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许多个人信息被滥用,除了商家精准营销的需要外,有些甚至通过贩卖个人信息获利。


    在用户不知情的时候获取的信息,并不见得是真实的信息。比如我在朋友的电脑上看了一双鞋子,我走之后他的电脑还会弹出一堆鞋子的信息,这对他来说明显是无用的信息,而企业获取的同样也是无效信息,这就是一种“伪需求”。


[page]    共识:获取个人信息要保证安全


    重庆商报:个人信息保护和个性化服务应该如何去平衡?


    马昭德:把知情权交给用户


    先迈是一家增值电信运营商,如何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关系,我们正在做一些尝试。两个月前先迈刚刚上线了一款“手机名片”软件,将名片电子化装入手机,手机摇一摇,名片就能自动交换,输入对方手机号码,名片能自动交换等等,目前已有上万人次下载。


    名片是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如何避免在电子名片使用时个人信息的泄露?我们采用的模式是将知情权交给用户,我们在访问通讯录时,会把知情权告诉用户,用户愿意就对其通讯录备份,不愿意不备份,当然备份之后即使手机丢失信息仍能随时找回,但是否备份的决定权在用户手中,这样就实现了个人信息保护和个性化服务之间的平衡。


    企业应该在需要收集一些相关信息时及时告知用户,他们需要收集用户哪方面的信息,并且征得用户的准许。采取这种透明的信息收集方式更有利于准确地获知用户的个人信息,做法透明了,用户也会感到满意,不会引起反感和指责。


    杜江:数据采集要透明


    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个性化服务,关键是要在数据采集阶段增加透明度。目前公司正在建完全透明化的“电子数据保全中心”。


    现在很多用户习惯将重要资料如图片等保存在硬盘里,实际上硬盘的生命期只有5~10年,过了这个期限资料就是消失,再恢复很难,电子数据保全中心就是依靠大数据后台,用户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将所有信息永久存在这里。


    信息存在“电子数据保全中心”,用户最担心的是被泄露,因此我们在采集信息的时候,决定权会交给用户,哪些资料放进去哪些资料不放由用户决定,而放进“电子数据保全中心”的信息,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做到只有用户能查看,包括我们公司都没有查看的权限。


    但目前很多信息收集过程十分不透明,作为信息安全企业,我们也给用户一些建议。以苹果用户为例,很多用户会将手机拿到专卖店、维修店等,进行升级、下载软件甚至“越狱”,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当你将手机交出的一刹那,你就没有任何隐私可言,QQ、微信、淘宝账号等完全可以被复制,你的所有账号、密码、图片、聊天记录等都可以被复制到任何一部苹果手机上查看和使用。


    场外观点


    方兴东:合理使用是关键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应被“妖魔化”。互联网公司要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让渡一部分个人信息是有价值的,这些信息可以提高互联网公司的服务质量。只是在收集用户信息的手段上,相关企业务必要做到维护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包括安全软件在内,目前互联网上的许多软件都会对电脑进行监控,比如百度会记录分析网民的搜索习惯,国外的Facebook和谷歌也有类似记录行为。如果仅仅是为了产品能够更好服务用户,而不是去做其他方面的事情,这种信息获取大部分都是属于合理的范围。


    大数据时代没有绝对的透明和隐私,只是要找到合理的使用程度。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对于信息和安全的保障,都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则,用户不需要过度担心,滥用的是极少数公司。因此,不要妖魔化互联网,也不要妖魔化隐私问题,合理使用而不滥用,才是平衡两者的根本。


    用户尽量不要去登录一些不知名的小网站,更不要去点击那些推广窗口,因为很有可能就是钓鱼网站。


    罗军:用户意识要加强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从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入手,比如从云终端控制手机终端,给用户手机加密,即使手机掉了也不会泄密;第二是数据传输方面的管理,互联网企业要规范收集用户数据的渠道;第三就是要对用户数据本身进行良好的管理,要加强企业数据库对来自外部黑客攻击的防御能力,不能让收集到的用户隐私外泄。


    作为用户,要加强对自身隐私的保护观念。


    此外用户还要提高法律意识,随着我国互联网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用户应该在互联网交易等重要环节保留证据,比如说截图、保留交易记录等等手段。而国家在互联网隐私方面的法制建设需要跟上,要有法律保障。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